内科常见疾病(14)
内科常见疾病 感冒 感冒,包括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普通感冒是由病毒或细菌引 起的鼻、咽、喉部急性炎症的疾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 季多见。流行性感冒的特征是发病急骤,蔓延迅速,流行期短,主 要通过飞沫与直接接触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常易造成大范围甚 至世界性大流行。 一、病因病机 多由各种病毒(鼻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引起上呼吸道 感染,病毒感染后,上呼吸道粘膜失去抵抗力,细菌可乘机侵入, 并发较严重的细菌感染。中医认为,感冒的主要病因是风邪。“风 为百病之长”,流动于四时之中,因而外感之病以风为先导。而在 不同的季节,风邪常兼挟其他当令之时气,相合致病。如冬季挟寒、 春季挟热、夏季挟暑湿、秋季挟燥、梅雨季节多挟湿邪等。因此, 感冒是由于机体正气不足,肺卫功能失调,腠理疏松,或气温变化, 调摄失宜,触冒风寒、风热、风湿、风燥等邪,侵犯皮毛肺卫,正 邪相争于表而致病。
二、临床表现 (一)四肢大关节(腕、肘、肩、踝、膝、髋)对称性地游走窜痛 或肿痛,疼痛持续时间短,一般为:12~72小时,最长也不过3周。 (二)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或肿痛,活动功能受限,部分病例 可兼有低热,皮肤可伴有环形红斑或皮下结节或心脏病变等,疼痛消 退后,不遗留关节强直或畸形,关节功能可恢复。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通痹止痛。 (二)处方 滚、按、揉、拿、搓、摇、抖病变关节,按揉肝俞、 胆俞、脾俞、胃俞。 (三)取穴 【肝俞】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目赤,目眩,癫狂痫,脊背痛 【胆俞】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黄疸,口苦,肋痛,肺痨,潮热 【脾俞】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疼 【胃俞】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胸胁痛,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
二、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等。轻者有低 热、畏寒,重者发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声嘶等。一般无明显 体征,可有鼻、咽、扁桃体充血,颌下淋巴结大等。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祛风散邪,发汗解表。 (二)处方 一指禅、分推法推前额、眼眶及鼻翼两侧,按揉印堂、 攒竹、太阳、迎香、百会等穴,拿头部、风池、颈项两侧、肩井、 合谷、外关,扫散头侧,擦大椎及背部膀胱经。 (三)取穴 【印堂】定位: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主治:头痛,眩晕,鼻衄,鼻渊,小儿惊风,失眠 【攒竹】定位:眉头凹陷中,约在目内眦直上 主治:头痛,口眼斜,目视不明,流泪,目赤肿痛,眼睑 跳动,眉棱骨痛,眼睑下垂 【太阳】定位:在颞部,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横指的凹陷处 主治:头痛,感冒,目疾
【中府】定位: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云门】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锁骨下窝凹陷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肩痛 【膻中】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歇处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心悸,乳少,呕吐,噎膈 【血海】定位:髌骨内上缘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月经不调 【三阴交】定位: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主治: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不孕,滞产, 遗精,阳痿,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 【涌泉】定位:于足底(去趾)前1/3处,足趾跖屈时呈凹陷处 主治:头痛,头晕,失眠,目眩,咽喉肿痛,失音,便秘, 小便不利,小儿惊风,癫狂,昏厥 【太冲】定位:足背,第1、第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口,胁痛,遗尿,疝气, 崩漏,月经不调,癫痫,呕逆,小儿惊风,下肢痿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四)操作
l、基本治法:用一指禅、分推法、按揉、拿、扫散等手法在头面 部治疗,意在祛风散邪,清利头目,宣通鼻窍,时间约15分钟。拿风 池、肩井,可发汗解表,手法宜稍重,以患者汗出为佳,配合拿合谷、 外关,能疏风清热,加强解表之功效。擦大椎及背部膀胱经,可通阳 散寒,应以透热为度。 2、辨证加减: 风寒感冒:按揉风府、风门,推、擦督脉及背部膀胱经两侧线。 风热感冒:按大椎、肺俞、风门、曲池,拍击背部两侧膀胱经。 暑湿感冒:摩腹,按揉内关、足三里、丰隆、中府、云门。 气虚感冒:摩腹,按揉膻中、足三里、中府、云门,擦腰骶部。 阴虚感冒:摩腹,按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涌泉、太冲。 四、调护 注意休息,多饮开水,饮食宜清淡,忌油腻辛燥之品。可根据 年龄和体质的差异,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四)操作 用滚法在病变关节周围施术,逐渐移动到病变关节,同时配合该 关节小幅度的被动活动,时间约10分钟。点按患部周围穴位,以微有 酸胀感为度,时间约6分钟。在患部用轻快的拿法治疗5分钟左右。用 搓法和揉法搓、揉患部,时间约3分钟。对病变关节做缓慢的小幅度 的摇法和抖法。以拇指点按揉背部脊柱两侧的肝俞、胆俞、脾俞和胃 俞,每穴2~3分钟,然后拍击腰背部结束治疗。 四、调护 患者需长期坚持进行适度的关节功能锻炼,避免受凉、吹风,注 意饮食禁忌。
THANK YOU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关节炎是风湿热的主要表现之一,属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是 一种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是以侵犯四 肢大关节为主,在关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肿痛,经治疗炎症 消退后,关节功能恢复正常,不留畸形,但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而形 成慢性风湿性关节炎。该病的发生与个体的营养状况、免疫功能、居 住条件、气环境境及流行菌株的毒性等因素有关。本病的发病还有强 烈的家族倾向,同一家族中常有多个成员患病。 一、病因病机 确切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澄清。但就临床、流行病学及免疫学方 面资料来看,都支持甲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与其发病有关。目前, 也注意到病毒感染、家族遗传与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亦有一定关系。 本病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劳累过度,久居寒湿之地, 卫外不固,风、寒、湿、热之邪乘虚而入,流注经络、肌肉、关节, 致使气血凝滞、阻塞不通,不通则痛而出现关节疼痛、活动不利, 遂发为痹证。由于各个人的体质不同,病邪各有偏盛,风气盛者, 为行痹;寒气盛者,为痛痹;湿气盛者,为着痹,如风寒湿痹日久 不愈,病邪郁久化热,或感受风热之邪,或素体阳盛或阴虚有热, 感邪之后易从火化而使关节红肿热痛,形成热痹。
【风府】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 主治:头痛,项强,眩晕,咽喉肿痛,失音,癫狂,中风 【风门】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肺俞】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气喘,吐血,骨蒸潮热,盗汗,鼻塞 【曲池】定位:屈肘成直角,当肘横纹外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主治: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 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内关】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胃痛,呕吐,癫痫,热病,上 肢痹痛,偏瘫,失眠,眩晕,偏头痛 【足三里】定位: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 主治:胃痛,呕吐,噎膈,腹胀,泄泻,痢疾,便秘, 乳痈,肠痈,下肢痹痛,水肿,癫狂,脚气,虚 劳羸瘦 【丰隆】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处 主治:头痛,眩晕,痰多,咳嗽,呕吐,便秘,水肿,癫 狂痫,下肢痿痹
【迎香】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主治:鼻塞,鼽衄,口,面痒,胆道蛔虫症 【百会】定位:后发迹正中直上7寸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失语,癫狂,脱肛,阴挺,不寐 【风池】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渊,鼽衄,耳鸣,颈项强 痛,感冒,癫痫,中风,热病,疟疾,瘿气 【肩井】定位: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头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难产,乳痈,乳汁 不下,瘰疬 【合谷】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 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 痛,便秘,经闭,滞产 【外关】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尺骨正中间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瘰疬,胁肋 病,上肢痹痛 【大椎】定位: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热病,疟疾,咳嗽,气喘,骨蒸盗汗,癫痫,头痛项 强,风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