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勉诫子崧徐勉(466-535)字修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一带)人。
南朝梁武帝时,先后任吏部尚书,中书令。
拜官至右仆射。
梁朝,朝章仪制皆为其议制。
勉虽居显位,不营产业,家无蓄積,俸禄分赡亲族之穷乏者。
门人故旧,或从容致言,勉为答曰:人遗子孙以财,我遗之以清白。
子孙才也,则自致辎耕,如其不才,终为他有。
尝为书诫其子崧曰:吾家也,清廉故,常居贫素。
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
薄躬遭逢遂至今日,尊官厚禄可谓备之。
每念叨窃若斯,大林(喻人或事物之群体)岂由才致?仰藉先代风范及以福庆,故臻此耳。
古人所谓以清白遗子孙,不亦厚乎。
又云:遗子黄金满赢,不如一经。
详求此言,信非徒语。
吾虽不敏,实有本志,庶得遵奉斯义,不敢坠失。
所以显贵以来,将三十载,门人故旧,亟荐便宜。
或使创辟田园,或劝兴立邸店。
又欲舳舻运致,亦令货殖聚敛。
若此众事,皆距而不纳,非谓拔葵去织,且欲省息纷纭。
中年聊於东田闲营小园者,非在播艺,以要利人,正欲穿池种树少寄情赏。
又以郊际闲旷,终可为宅。
倘获悬车致事,实欲歌哭於斯。
慧日、十住等,既应营婚,又须住止。
吾清明门宅,无相容处。
所以尔者,亦复有以。
前割西边施宣武寺,既失西厢,不复方幅,意亦谓此逆旅舍耳。
何事须华,常恨时人谓是我宅。
古往今来,豪富继踵,高门甲第,连闼洞房,宛其死矣,定是谁室?但不能不为培娄之山,聚石移果,杂以花卉,以娱休沐,用托性灵,随便架立,不在广大,惟功德处,小以为好,所以内中逼促,无复房宇,近营东边儿孙二宅,乃藉十住南还之资,其中所须,犹为不少,既牵挽不至,又不可中途而辍,郊间之园,遂不办保,货与韦黯,乃获百金,成就两宅,已消其半。
寻园价所得,何以至此,由吾经始历年,粗已成立,桃李茂密,桐竹成阴,眷陌交通,渠畎相属,华楼迥谢,颇有临眺之美,孤峰丛薄,不无纠纷之兴,渎中并饶菰蒋,湖里殊富芰荷,虽云人外,城阙密迩,韦生欲之,亦雅有情趣,追述此事,非有吝心,盖是笔势。
(南史作事意。
)所至耳。
忆谢灵运山家诗云:中为天地物,今成鄙夫有。
吾此园有之二十载矣,今为天地物,物之与我,相校几何哉?此吾所馀,今以分汝,营小田舍,亲累既多,理亦须此。
且释氏之教,以财物谓之外命,儒典亦称何以聚人曰财。
况汝曹常情,安得忘此?闻汝所买姑熟田地,甚为舄卤,弥复可安。
所以如此,非物竞故也。
虽事异寝丘,聊可仿佛。
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於官。
既已营之,宜使成立,进退两亡,更贻耻笑。
若有所收获,汝可自分赡内外大小,宜令得所,非吾所知,又复应沾之诸女耳。
汝既居长,故有此及。
凡为人长,殊复不易,当使中外谐缉,人无间言,先物後己,然後可贵。
老生云:後其身而身先,若能尔者,更招巨利,汝当自勖,见贤思齐,不宜忽略,以弃日也。
(《艺文类聚》此下有非徒二字。
)弃日乃是弃身,身名美恶,岂不大哉?可不慎欤?今之所敕,略言此意,正谓为家已来,不事资产,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
兼吾年时朽暮,心力稍殚,牵课奉公,略不克举,其中馀暇,裁可自休,或复冬日之阳,夏日之阴,良辰美景,文案闲隙,负杖蹑ハ,逍遥陋馆,临池观鱼,披林听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求数刻之暂乐,庶居常以待终,不宜复劳家间细务。
汝交关既定,此书又行,凡所资须,付给如别,自兹以後,吾不复言及田事,汝亦勿复与吾言之。
假使尧水汤旱,吾岂知如何?若其满庾盈箱,尔之幸遇,如斯之事,并无俟令吾知也。
记云: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
今且望汝全吾此志,则无所恨矣。
(《梁书徐勉传》,《南史》六十,又略见《艺文类聚》二十三。
)徐勉家训一、训孝父母父母者,生身之本而爱养鞠育之所恃赖者也。
乳之哺之,曲护千端;婚之教之,辛苦万状。
诗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非此之谓欤!为人子者,朝夕奉养,晨昏定省,犹不足酬深恩于万一。
况乎蓄私财,恣口腹, 妻子,而置父母于罔闻者乎?五刑之属,莫大于不孝。
设令今日为人子而甘旨不供,声色不和,致父母或怨或怒,异日为人父母而欲子之不悖且逆者,断断无之。
故大孝有三;显亲为上,其次不辱,其下能养。
三者备,然后可以言孝。
二、训友兄弟兄弟者,分体同源而休戚与之相关者也。
前人以兄弟比之手足,言其血脉贯通,甚相联属,非保爱之至则有缺,非体恤之周则相伤。
况有妻妾为之间隔,仆婢为之媒孛哉。
非情意素敦,鲜不为之惶惑而至骨肉伤残者矣!嗟呼!常见人遇僧于市,则思给之。
见乞于道,则思济之,独至兄弟而秦越人视之者,于心忍之否耶?昔有云:今时相聚道,老来悲别离,又有云: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兄弟。
斯言也,蔼然可思,足以启人友于之爱。
三、训夫妇合好承祀,而纲常莫大于夫妇。
礼重婚姻,所以成男女之别。
而立夫妇之义也,故男位乎外以主教令,女位乎内以掌丝麻布帛之职,委积益藏之图而已。
礼有云:男教不修,则阳事不得适见于天日为之食。
妇顺不修,则阴事不得适见于天月为之晦。
夫妇之间,君子慎焉。
后世耽于色欲而恣床第之欢,遂使夫无刑之化,妇多专制之嫌。
甚至情投意合相好如琴瑟之和,偶因一事扦格,相怨不啻仇佳谁。
夫妇如此,何以肃闺门而端化原乎?冀缺夫妇相敬如宾,见重于当世;冯良动必以礼,表仪于一时,斯二者,可以为夫妇之矜式。
四、训重师儒说诗书,讲道德,明仁义,以励风俗。
而其责必归于师儒。
古者天子有辟雍之制,诸侯有泮宫之规;以及家塾党庠州序之设,无非建学亲贤以敷教化于天下,而儒教之权始重。
王世子、诸侯世子,卿大夫元子适子,以及国人之子弟,皆不可不学。
而师儒之道益尊。
世俗之家以诗书为缓图,而非身家至急之务。
则厚蓄积丰衣食,可以裕足生平。
不知不重师儒则无贤子弟,无贤子弟则必荡检逾闲,求其能保家而昌后者无几矣!常云:人不通古今,马牛如襟裾。
以人而同于马牛,犹不知师儒所系为重且尊耶?五、训睦邻里宗族为同源共本之地,情谊固当周浃,至于邻里,非同井之亲朋,即异姓之姻娅。
以出入则与俱,以吉凶则与共,以燕享庆吊则时相聚处者也。
若以情属之义联之,何在非天下一家万物一体之谊乎。
苟或因小忿而生嫌,片言而构祸,鲜不以通家至好之谊而至隔绝不亲矣。
古云:里以仁厚为美,仁厚维何?取其相亲相属而不相残者也。
诚能毋以多寡而生欺轧之心;毋以贫富而肆凌铄之念;毋以强弱而萌吞并之谋,则永世无尤而风斯厚矣。
六、训敦本务古者分类别族而列以四民。
自士农工商之外,皆不得于与民之数者,以其非本务所在也。
昔管仲论齐政,先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而慎用其六柄,亦必合四民而分处之,使各专其职业,然后可以治国家。
故人类虽繁,总不越士与农工与商,尽之其能。
有外此而他务而可以善身家足衣食者,未之前闻。
凡人资禀各异,所务亦殊。
诚令秀者,纳之党庠,所务惟学。
朴者予以力作,职务在农或工,以技艺资生。
商以贸迁蓄货。
皆勤勤以本各是图。
毋游堕逐末本计得而无奇淫偷薄之习矣。
孝训古人云:天下无不爱子之父母,而世多有不孝其亲之子。
回想父母之于子、爱之无所不至,而为子者、其忍忘之耶。
世人受人恩德,莫不曰之恩报德。
则人之有恩德地我者,尚知当报,况父母之恩德何如也。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报答之诚,宜何如耶。
亲之于子,无日不为子忧,在襁褓中,忧其疴痒之莫达。
迨至二三岁、忧其痧痘之不测,惊积之多。
虞至六七岁、既入小学矣,忧其体弱之不任劳苦,更忧其师教之不严,而早夜不肯用心。
至成童、而学文矣,又忧其学业不进时。
应婚娶矣、忧其门第之不相当,六礼之难措办时。
或游于他方、应试于府省、则忧其舟车之跋涉,寒署之或侵时。
而交友也、则忧其比匪之、或从嬉游之相逐时。
而有疾也、则忧其二竖之交侵,医药之寡效。
种种关心,忧无己时,其为子之心何切也。
噫、人子何不以父母之忧为优哉!人之儿女,虽多总之一般爱惜,若云父母有两种心肠待彼厚,我薄,是不孝也!是不弟也!岂得为人乎。
大凡人之爱独子甚于爱众子,众则其爱分,稍可宽解,独则其爱专,无时可慰。
亲之于子、外貌虽觉严厉,而其心委曲调护,有难以言语形容者。
而独子之于父母孝养之职,既吾兄弟可分任,为子者可不以父母之心为心,而深为曲体欤。
人之精神,大半耗于儿女。
教子延师,婚男嫁女,尤为极费心力费。
迨诸事将毕,而人已衰老不堪矣。
神既衰弱,言语不无舛错,为子者,绝不矜怜,反生厌憎。
步履必欲需人,为子者,不相扶持,听其颠踬,气衰胃弱,食少而易饮;为子者,不加体恤,使时其饮食,寒署易于侵入;为子者,不思保护,问其寒暖。
噫,竞不思父母当年何等致爱于我,而我之于父母遂恝然忘之耶。
有无子者,竟不娶妾,见各房子侄众无子,亦不介意,即将亲侄为子。
古云:犹子比儿,以可慰已。
自此教训抚育之,与子无异。
逮至长成婚娶、田宅家私、皆侄承当,纵使贫儒,平日之苦,挣些微亦皆侄有。
侄之视伯叔、婶母、与生身父母何异。
称曰爹娘,是亦名正言顺,孝敬承旨,分所当然。
余每见人家以侄为子,不以承继父母为念,绝无一毫孝敬之心。
至于疾病痛苦,视同陌路,如此为人,与禽兽何异,天岂能降福于彼乎。
有人无子,在生看破世情,不立嗣子,迨身后有一定礼例,得应彼承祧者,田产事业,其人一朝领受,是则丧葬之礼,自应从厚。
所嗣父母,分宜孝敬,竟得其田产全不以嗣父母为念。
至于四时祭埽,置之度外,独不思鬼亦有灵,死不瞑目,默遭阴谴,而鬼神祸之往往然矣。
清晨市店,馒头担上糕饼,将二三文买者,皆以啖儿女口中者也,买以供父母者谁乎。
乳食温饱之馀,儿女、子立于门外,见有桃、李、果、点过者,辄指索之,父母不惜几钱,买来以啖黄口。
父母偶有所欲,即推诿无钱,托言他日买喫,一如抽筋之难,即买亦非出于自己本心也。
噫!人子稍有疾病,父母朝夕靡宁,延医祷神,无所不至。
至于父母有疾,坐视迁延,至于衰老多疾者,竟以为当尽之天年,即死亦不为不寿。
噫!世道之薄可慨也夫。
教之一字,从孝、从文可见。
古之教子弟者,孝其本也。
文则其辅也。
不孝不可以为人,不可立于天地之间,若但知饮食牝牡雌雄,与禽兽何异。
人生天地间,全赖父母教养深恩,即如为士者,穷则隐居授教,达则得位行道,孰非父母多方教育以至此乎。
至于农工商贾亦然,虽自食其力,经营拮据,有非父母教之使然乎。
是则人子一衣一食,皆你北平使之,不饥不寒者。
噫!人子无贵、无贱、无贤、无愚,皆受恩於父母。
人亦乌可忘其恩,而不思所以报之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