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法制史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中国法制史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二 元朝的立法活动 ( 一 ) 元朝建立前的立法活动 1. 《 大札撒 》——— 蒙古游牧社会的立法 以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为标志 , 蒙古民族实现 了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 。 其采用畏兀儿 字母作为本民族的文字 , 并开始将其训 令写 成法 规 , 并在过去习 惯的基础上制定出一部简单的成 文法 , 称 《 大札撒 》 。
15
( 二 ) 官吏管理与选任 元朝对官吏的管理吸收了唐宋行政法律中的一 些内 容 , 并带有自己的特征 。 元朝强调无论任 用中 央或地方政府的长官 , 都由 蒙古贵族担任 , 副 职则尽先任用色目 人 , 汉人只能充当中下 级官吏或属吏 。 蒙古贵族牢固地控制了政权 、 兵 权和赋税权 。
第九章
元朝的法律制度
“ 蒙古 ” 一词早先仅指蒙古草原中的一个部落 。自1205年前后铁木真统一各部,大漠南北概 为蒙古地区,所辖各个部的居民统称为蒙古人,“ 蒙古 ” 一词始成为各部的共同名称。
1
第一节
元朝的立法概况
一 元朝法制的指导思想 ( 1 ) 继承崇奉儒家思想 , 维护封建的伦 理纲常 。 大蒙古国在建立元朝的过程中 , 随着政治中 心不断南移 , 儒家的 思想对其影响就日 益 加 强 。 1261 年 , 儒臣许衡建议忽必烈 “ 从 《 大 学 》 之 道 , 以 修 身 为本 ”, 并称 “ 修德 、 用贤 、 爱民三者 , …… 此谓 治本 , 本立 , 则纪纲可布 , 法度可行 , 治功可必 ”。
6
3. 《 泰和律 》——— 循用 《 金律 》 的 过渡性法律 至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前 , 蒙古国已经灭 掉了 西夏和 金 , 占据了 中 原大片领土 , 疆域 迅速扩大 , 加速了蒙古自身的封建化进程 。 在新 的历史条件下 , 蒙古统治者注意汲取金国汉化的 经验 , 宣布使用金律即 《 泰和 律 》, 所谓 “ 百 司 裁决 , 率依金律 ”。
8
2. 《 风宪宏纲 》——— 以 “ 条格 ”“ 断例 ” 为主的立法形式 元仁宗时期 , 将有关风纪的格例 、 条画编辑 成书 , 称 《 风宪宏纲 》。 3. 《 大元通制 》——— 带法典性的法律集 成 世祖 、 成宗两朝曾致力于制定类似于 《 唐律 疏议 》《 泰和 律义 》 的 法典 , 但均无结果 。
2
( 2 ) 明行蒙古旧制 , 暗用汉法 。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 元朝与 辽 、 金 、 西夏一样 , 在其法律制度建立中 , 也经历 了一个借鉴汉族法律的过程 。 蒙古贵族入主中 原 以 后 , 他们通过研究历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兴亡史 , 得出 了 “ 北方之有中夏者 , 必 行汉法乃 可 长久 ” 的结论 。
11
第二节
元朝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
一 行政法律制度 ( 一 ) 行政体制 元朝建立以后 , 吸收了历代汉族封建国家的 统治经验 , 改变了 “ 仅以万户 统军旅 、 断事官 掌刑政 ” 的简陋状态 , 建立起具有特色的行政管 理体制和系统的行政机构 。
12
1. 元朝中央行政机构 ( 1 ) 中 书省 。 元朝最高统治者称作大汗 ( 相当 于皇帝 ), 大汗以 下 , 以 中 书省为 中 央最高行政管理机关 。 ( 2 ) 六部 。 中书省以下分吏 、 户 、 礼 、 兵 、 刑 、 工 六部 , 管理国 家各种事务 。 其他从属 于六部的 行政管理机关院 、 寺 、 监 、 府等 , 基本上沿 袭唐朝的旧制 , 略有增减而已 。
5
2. 《 条画五章 》——— 蒙古国第一次汉化 的立法 成吉思汗在称帝不久 , 为了使法制适应新的 形势 , 接受金国 降将郭宝玉 “ 建国之初 , 宜颁 新令 ” 的建议 , 向 全国颁布了 《 条画五章 》 , 其内 容甚为 简单 , 主要有 “ 出 军不得妄杀 、 刑狱惟重罪处死 , 其余杂犯量情笞决是也 ”。
13
( 3 ) 枢密院 。 元朝中央另设一些机构主管全国有关主要政务 , 较为 重要的 有枢密院 , 地位低于中 书省 , 为最高军事机关 , 掌管国家军事行政和军事调遣 , 因 此只有蒙古贵族才有机会参与军机 , 汉官在 其中任职者不得过问军事机密 。 皇太子兼领枢密 使 , 下设枢密副使 、 同知院事等官 。
14
2. 元朝地方行政机构 元朝地方机关大体上仿照宋 、 金旧制 , 分为 路 、 府 ( 州 )、 县三级 , 并设行中 书省作为 中央临时派出机关 , 不久即以行省作为常设的固 定行政区域 , 形成行省 、 路 、 府 ( 州 )、 县 四级政权 。 行中书省的设臵是元朝地方行政机构 的 一个显著变化 。
9
4. 《 元典章 》——— 地方自行编制的法律 汇编 与 《 大元通制 》 这一法典几乎同时出现的 , 还有一部不是由中央政府组织编制颁行的 , 而 是由英宗时江西地方政府组织收集的法律汇编 《 大元圣政国朝典章 》, 即流传至今的 《 元典章 》。
10
5. 《 至正条格 》——— 新的法典 元顺帝至元四 年 ( 1338 年 ) 根据 《 大元通制 》 修订 法典 , 于 至 正 六年 ( 134 6 年 ) 完成了一部新的法典 《 至正条格 》, 予 以颁行 。 内 容包括诏制一百五十条 、 条格一千 七百条 、 断例一千零五十九条 。
7
( 二 ) 元朝建立后的立法 元朝建立后 , 实现了空前的统一 , 于是忽必 烈下令禁止使用 《 泰和律 》, 并着手组织编制统 一的法典 。 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撰的法律文 献主要有 : 1. 《 至元新格 》——— 诸法合体的综合法 典 《 至元新格 》 是元朝建立后制定颁布的第一 部 成文 法典 。
Hale Waihona Puke 3( 3 ) 保证民族特权 , 实行蒙汉分治 。 保障民族特权 , 对各民族分而治之 , 实行民 族压迫 , 是元朝法制指导思想的另 一个侧面 。 其极端表现是在元朝建立后 , 仍把早已不适应新 形势的 旧 法 《 大札撒 》 奉为圣书 , 同时又舍 弃了沿用多年较为先进的金 《 泰和 律 》。
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