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议阅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要】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与日常语言不同的是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术语、公式等。

数学作为一种语言,它离不开阅读。

现代及未来社会要求人们具有的阅读能力已不再局限于语文阅读能力,而是一种以语文阅读能力为基础,包括外语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科技阅读能力在内的综合阅读能力。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方法;阅读能力;阅读习惯
一提到数学,大家往往会想到1、2、3、……想到讲不完的例题、做不完的习题,很难将阅读与数学联系到一起。

很多人都认为阅读与数学似乎没有太多的关系,其实不然。

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经常批评学生“审题不仔细”、“粗心”,其实我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数学阅读能力有所欠缺。

1. 何为数学阅读数学不仅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它与日常语言不同的是除了文字语言外,还包括符号语言、图表语言、术语、公式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

2. 教给学生有效的阅读方法
2.1 带着疑问去读
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数学课本上的语言非常的简练、叙述非常的严谨,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乏味,不易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
区。

例如“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初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句话比较重要?学生提出:“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这句话要重点理解。

再细读第二遍,想一想你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零除外”?我再问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零有意义吗?最后精读第三遍,通过带着疑问去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2.2 边读边动手
第一,动手圈点字词句。

众所周知,一代伟人毛泽东看过的书,圈画的痕迹比书中的字还要多。

我们应教会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不同的意义,来突出重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做到心中有数。

比如在读比较长的一段概念或在理解文字题、应用题时,可以用横线或浪线画出重点的句子,用小圆圈或小三角形等符号标出重点的字词。

第二,动手画图。

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边读边画图的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

例如“圆的认识”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圆的画法能有初步的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个圆,画好后讨论:①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②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然后再要求学生画指
定大小的圆;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圆,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再如:高年级的行程问题,用线段图能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有时很难的一道题目,把图画出来,结果就能在图中看出来了。

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1 抓好课前预习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布置好下一节的预习提纲,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在书上用铅笔标画出预习题的答案,并摘记出不理解的问题。

对预习的要求不要过高,但有无预习必须进行检查。

检查的方式除了课堂提问外,还可以巡视学生的课本有无预习的标志,也可让学生相互检查预习情况。

3.2 指导课堂阅读
教师应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和习惯培养,要在备课中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安排好学生的阅读方式。

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
3.2.1 先读后讲
对于浅显易懂的内容,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已经有一个初步印象,但未必能进行概括、抽象。

如果让学生在课堂读一下,便可以加深已有的印象。

这时教师的讲课就不必面面俱到,可以只讲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3.2.2 先读到讲再读
对难度较大、抽象复杂的内容,学生预习时就会感到吃力,感觉
看不懂,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本,老师在此基础上再讲解,学生在听课过程中若还遇到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教师再予以讲解,最后再让学生读,就可以更为加深学生的印象。

3.3 课外延伸阅读
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伸,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来扩大自己的视野、拓宽知识、发展特长、增长才干。

比如我所带的班级订购了一些小学生数学课外阅读系列丛书,订阅《小学生数学报》等,使学生通过阅读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4.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的习惯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比较好动,对外界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在学习的时候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因此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习惯尤为重要。

很多学生安静不下来,不会分析题目,甚至一道题都读不完整。

但是只要教师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有很多学生就会叫道“哦,我知道了”,原因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首先要让学生将题目读完整了并运用简短的词语表达复杂而抽象的数量关系,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解答。

其次,注意找出题中的关键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某个字的存在,把本不应该错的题目做错了。

有这样的一道题:在图书室借阅图书的期限为10天,10天后超过的天数要按每册0.5元收取延时服务费。

小明借了一本故事书,如果每天看5页,16天才能全部看完。

请你帮他算一算,他至少每天多看几页才能准时归还而不交延时服务费?很多同学把问题中的“多
看几页”错看成了“看几页”,少读一个字,结果就错了。

所以在读题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圈出题中的关键字词,养成认真、细心的阅读习惯。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项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数学阅读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重视数学阅读,加强学生数学阅读的培养,才能使教与学更上一层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