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语:《国际贸易原理》作业1(第一章—第三章)第一章导论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额指用货币表示的一定时期内世界各国的()的总和。
A.对外贸易额B.商品贸易额C.进口贸易额D.出口贸易额2.我国商品进出口总额是指实际进出我国()的商品总金额。
A.关境B.保税区C.自由贸易区D.国境3.商品生产国与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交易,对第三国来说这属于()。
A.三边贸易B.转口贸易C.易货贸易D.直接贸易4.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
A.本年度进口额高于上年度进口额B.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C.进口总额小于出口总额D.外汇流入小于外汇流出5.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反映()。
A.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进口贸易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一国各类出口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指()。
A.各种商品在一国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B.各国或各地区的出口贸易额或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总额或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类商品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D.一国的出口商品去向和进口商品来源7.对外贸易依存度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的()的比重。
A.进出口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B.出口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C.对外贸易总额占国际贸易额D.外商投资总额占该国国内生产总值8.对外贸易量是以()来表示的。
A.不变价格计算的对外贸易额B.对外贸易额的增长比例C.对外贸易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D.现价计算的对外贸易额9.划分有形贸易与无形贸易的标准是()。
A.商品形态不同B.贸易过程中是否使用单证C.是否以现汇方式作为清偿手段D.关境和国境10.()不反映在海关的贸易统计上。
A.现汇贸易B.间接贸易C.无形贸易D.有形贸易11.对外贸易量可以反映一国()。
A.贸易的实际规模B.贸易商品的实际构成C.贸易的实际利益D.比较优势二、多项选择题1.国际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良好的商业信誉B.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出现剩余产品C.国家的产生D.完备的组织结构2.反映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指标有()。
A.各国的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B.各国的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C.各国的制成品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D.各国的制成品进口额占世界进口总额的比重3.贸易差额包括( )。
A.贸易顺差B.贸易平衡C.服务贸易差额D.贸易逆差4.对外贸易按商品形态的不同,可分为( )。
A.直接贸易B.无形贸易C.间接贸易D.有形贸易5.对外贸易按贸易是否有第三者参加,可分为()。
A.直接贸易B.间接贸易C.有形贸易D.无形贸易6.按商品移动方向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
A.出口贸易B.进口贸易C.过境贸易D.有形贸易7.按商品运输方式分类,国际贸易可分为()。
A.陆路贸易B.海路贸易C.空运贸易D.邮购贸易8.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A.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B.手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C.商业和农业之间的分离D.商人的出现9.下来属于“地理大发现”的事件有()。
A. 1431年,葡萄牙人维尔到达了大西洋东北部的亚速尔群岛B. 1486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发现非洲南端风暴角C. 1498年瓦斯科•达•伽马开辟绕过好望角通往印度的航路D. 1519~1522年麦哲伦及其船队完成人类首次环球航行10. 对外贸易依存度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
A. 产业结构状况B. 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C. 经济开放程度D. 科技发展水平三、判断题1.输入本国的货物未经加工制造再输入时,称为复出口。
( )2.国际贸易额即世界各国进出口总额加总。
()3.当净出口为正值时,可称为贸易盈余、贸易顺差或出超。
()4.货物的生产国与货物的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货物买卖的行为,称为转口贸易。
()5.国际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而国际贸易量是以数量表示的。
()6.对外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的因素。
()7.生产国与货物消费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对第三国来说,则是转口贸易。
8.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指一国进出口交易的地区分布或国别分布。
()9.对外贸易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
()10.对一国的外贸和经济发展来说,长期的贸易顺差绝对有利。
()11.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商品的构成,即某大类或某种商品进出口贸易与整个进出口贸易额之比,以份额表示。
()12.对外贸易额与对外贸易量没有本质区别,只是计量单位不同。
()第二章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一、单项选择题1.国际分工体系形成于()。
A.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2.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赫克歇尔-俄林的学说都是主张()。
A.公平贸易B.自由贸易C.保护贸易D.管理贸易3.中国生产一只手表要8个劳动日,生产一辆自行车需9个劳动日,泰国生产手表和自行车分别要13个和11个劳动日,根据比较成本说()。
A.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B.中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自行车C.泰国应集中生产和出口手表D.泰国不宜参加社会分工A.成本的国际绝对差B.价格的国际绝对差C.成本比例的国际绝对差D.价格比例的国际绝对差5.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基础是()。
A.各国间商品价格不同B.各国生产要素禀赋不同C.各国生产各种商品的劳动生产率不同D.各国间要素价格不同6.依照“两优取最优,两劣取次劣”的原则进行分工的思想是()提出的。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赫克歇尔D.俄林7.资本充裕的国家应集中生产和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这种说法源于()。
A.亚当·斯密绝对成本说B.大卫·李嘉图比较成本说C.赫克歇尔-俄林要素禀赋说D.里昂惕夫之谜8.能够反映商品供求关系变化的价格是()。
A.世界封闭市场价格B.世界自由市场价格C.国际商品协定价格D.政府贸易协定价格9.跨国公司内部交易的价格称为()。
A.垄断价格B.协定价格C.调拨价格D.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10.商品交易所里形成的价格属于()。
A.自由市场价格B.封闭市场价格C.国际市场价格D.半封闭市场价格11.没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国际商品市场包括()。
A.商品交易所B.拍卖C.网上交易市场D.博览会12.在国际市场上,属于“自由市场”价格的是()。
A.协定价格B.垄断价格C.商品交易所价格D.调拨价格二、多项选择题1.战后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A.工业制成品比重上升B.工业制成品比重下降C.初级产品比重下降D.初级产品比重上升2.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包括()。
A.社会生产力B.资本流动C.自然条件D.政府行为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分工深化表现为()。
A.发达国家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B.发达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逐步增强C.发展中国家被日益排除在国际分工体系之外D.区域性经济集团内部的分工趋于加强4.世界市场是由()等因素构成。
A.市场主体B.市场客体C.管理组织D.运输通讯5.影响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因素主要有()。
A.垄断B.经济周期C.各国政府采取的政策措施D.自然灾害、政治动乱及投机6. 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经过哪几个阶段()。
A.萌芽B.形成C.发展D.深化7. 属于古典国际贸易理论的是()。
A.绝对成本论B.比较成本论C.要素禀赋论D.需求相似理论8. 弗农把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为哪几个阶段()。
A.产品创新时期B.产品成熟时期C.产品标准化时期D.产品衰退时期9. 下来哪些属于广义的世界市场()。
A.商品市场B.技术市场C.劳务市场D.货币市场10. 属于世界“封闭市场”价格的有()。
A.调拨价格B.垄断价格C.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内价格D.开标价格三、判断题1.产业革命的完成使得英国等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和现代工厂制度,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促进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由此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形成。
()2.二战前,工业制成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居于主导地位,其次才是工业国与初级产品生产国之间的分工。
()3.古典学派认为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是各个国家在生产各自商品时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且各国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都假定不变。
()4.需求相似理论又称作需求偏好相似说或收入贸易说,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林德提出的,它用国家之间需求结构的相似性来解释工业制成品的贸易发展。
()5.在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时期,由于要素密集性的不同,产品所属类型的不同,技术先进程度的不同以及产品价格的不同,从而使得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在产品不同时期时具有不同的比较利益。
()6.当两国之间人均收入水平趋于接近时,其需求结构也趋于接近,产业间的贸易发展倾向因此也就越强。
()7.世界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货币的形成是紧密联系的,只有在世界货币黄金的职能充分展开之后,世界市场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
()8.世界市场客体包括参与交换的地区性国际经济组织、各种类型的国家、企业(公司)、企业主联合会、国家机关和自然人等。
()9.在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服务贸易一直是个配角,是被人们忽视的部分,在国际贸易的份额中,人们甚至可以不屑一顾。
()10.国内生产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一种重要选择,它意味着企业真正进入了跨国经营阶段。
()第三章国际贸易政策一、单项选择题1.晚期的重商主义主张全国的对外贸易顺差,所以称为()。
A.贸易顺差论B.货币差额论C.财富差额论D.贸易差额论2.“保护幼稚工业”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弗里德里希·李斯特B.亚历山大·汉密尔顿C.托马斯·孟D.约翰·梅纳德·凯恩斯3.超保护贸易政策的主要保护对象是()。
A.重化工业B.幼稚工业C.成长工业D.成熟工业4.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是()。
A.美国B.德国C.英国D法国5.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制定与修改是由()进行的。
A.国家立法机构B.主管机构C.执行机构D.外贸机构6.新贸易保护主义发源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
A.英国B.法国C.美国D 德国7.传统贸易保护主义的保护措施主要采用()。
A.关税壁垒B.绿色壁垒C.非关税壁垒D.技术壁垒8.克鲁格曼等学者提出了()。
A.自由贸易理论B.战略贸易理论C.管理贸易理论D.“保护幼稚工业”理论9. 为超保护贸易政策提供理论根据是()。
A.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B. 重商主义C. 古典理论D. 贸易差额论10. 从管理贸易的发展历程来看,哪国的贸易制度是管理贸易的典型范式()。
A. 英国B. 法国C. 德国D. 美国二、多项选择题1.各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目的主要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