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整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2) 等式约束条件:有功功率必须保持平衡的条件。 对于每个节点:
对于整个系统:
若不计网损: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3) 不等式约束条件:为系统的 运行限制。
4) 变量:各发电设备输出有功功率。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一般用拉格朗日乘数法。 现用两个发电厂之间的经济调度来说明,问题 略去网络损耗。 1) 建立数学模型。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2) 根据给定的目标函数和等式约束条件建立一个新的 、不受约束的目标函数——拉格朗日函数。
3) 对拉格朗日函数求导,得到最小值时应有的三个条 件:
(1)
3.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的求解
4) 求解(1)得到:
这就是著名的等耗量微增率准则,表示为使总耗量 最小,应按相等的耗量微增率在发电设备或发电厂 之间分配负荷。 5) 对不等式约束进行处理 ❖ 对于有功功率限制,当计算完后发现某发电设备越 限,则该发电设备取其限制,不参加最优分配计算 ,而其他发电设备重新进行最优分配计算。 ❖ 无功功率和电压限制和有功功率负荷的分配没有直 接关系,可暂时不计,当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完成后计算潮流分布在考虑。
4. 用迭代法求解电力系统经济调度问题
1) 设耗量微增率的初值 ; 2) 求与 对应的各发电设备应发功率 ; 3) 校验求得的 是否满足等式约束条件:
4) 如不能满足,则如
,取
,取
,自2)开始重新计算。
5) 直到满足条件。
;如
例题
5.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
用于解决火力发电厂与水力发电厂之间的最优分配问 题。
2) 数学表达式:
KS:称为系统的单位调节功率,单位Mw/Hz。表示原动 机调速器和负荷本身的调节效应共同作用下系统频 率下降或上升的多少。
2. 频率的一次调整
3) 注意: ▪ 取功率的增大或频率的上升为正; ▪ 为保证调速系统本身运行的稳定,不能采用过大的
单位调节功率; ▪ 对于满载机组,不再参加调整。
P224
三. 频率的一次调整
1. 概念介绍
1) 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发电机组原动机或电源频 率特性的斜率。
2)
标志着随频率的升降发电机组发出功率减少或
增加的多寡。
1. 概念介绍
2) 发电机是调差系数:单位调节功率的倒数。
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与调差系数的关系:
一般来说发电机的单位调节功率是可以整定的:
二.电力系统最优潮流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等式约束
二.电力系统最优潮流一般问题的数学模型
不等式约束
其中:
三.电力系统水火最优潮流的数学模型
目标函数 等式约束
潮流方程:
固定水头水电厂用水量平衡方程:
5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 频率调整
2020年5月25日星期一
第五章 电力系统的有功功 率和频率调整
1. 有功功率的最优分布 2. 频率调整
概述
电力系统是现代社会中最重要、最庞杂的工程 系统之一。如何保证正常、稳态运行时的电能 质量和经济性问题,是我们考虑的重点问题之 一。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包括:频率质量、电压质 量和波形质量,分别以频率偏移、电压偏移和 波形畸变率表示。
1. 机组的最优组合顺序 2. 机组的最优组合数量 3. 机组的最优开停时间
二.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最优化: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或生活中为某个 目的而选择的一个“最好”方案或一组“得力”措施 以取得“最佳”效果这样一个宏观过程。
有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是指系统的有功功 率负荷在各个正在运行的发电设备或发电厂之 间的合理分配。其核心是按等耗量微增率准则 进行分配。
衡量运行经济性的主要指标为:比耗量和线损 率
有功功率的最优分布包括:有功功率负荷预计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有功功率负荷在 运行机组间的最优分配等。
第一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平衡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是在满足安全和一定质量 要求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运行的经济性,即合 理地利用现有的能源和设备,以最少的燃料消 耗量(或燃料费用或运行成本),保证对用户 可靠而满意地供电。
对于系统有若干台机参加一次调频:
具有一次调频的各机组间负荷的分配,按其调差 系数即下降特性自然分配。
例题
四. 频率的二次调整
1. 当负荷变动幅度较大(0.5%~1.5%),周期较长( 几分钟),仅靠一次调频作用不能使频率的变化保 持在允许范围内,这时需要籍调速系统中的调频器 动作,以使发电机组的功频特性平行移动,从而改 变发电机的有功功率以保持系统频率不变或在允许 范围内。
四. 频率的二次调整
4. 频率调整图
五. 调频厂的选择
调频厂须满足的条件:
调整的容量应足够大; 调整的速度应足够快; 调整范围内的经济性能应该好; 注意系统内及互联系统的协调问题。
通过分析各种电厂的特点,调频厂的选择原则为 :
系统中有水电厂时,选择水电厂做调频厂; 当水电厂不能做调频厂时,选择中温中压火电厂做调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总的目标函数为:
关于目标函数的一些重要的概念: 1) 耗量微增率 :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微增量与输出
功率微增量的比值。为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切线 的斜率。
2) 比耗量 :单位时间内输入能量与输出功率之比。 为耗量特性曲线上某一点纵坐标和横坐标的比值。
3) 发电设备的效率 :为比耗量的倒数。
须具有充裕的可调有功电源。
频率不稳定给运行中的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
1. 对用户的影响 ❖ 产品质量降低 ❖ 生产率降低 2. 对发电厂的影响 ❖ 汽轮机叶片谐振 ❖ 辅机功能下降 3. 对系统的影响 ❖ 互联电力系统解列 ❖ 发电机解列
二. 自动调速系统及其特性
关键在于利用杠杆的作用调整汽轮机或水轮 机的导向叶片,使其开度增大,增加进汽量或进 水量。
即在满足h(x)=0的等式约束条件下和g(x)不等 式的条件下,求取目标函数f(x)值最小。
2. 电力系统经济调度的数学模型
1) 目标函数:系统发电所需的总费用或所消耗的总燃 料耗量 对于纯火电系统, 发电厂的燃料费用主要与发 电机输出的有功功率有关,与输出的无功功率及电 压等运行参数关系较小 。这种反映单位时间内发电 设备的能量消耗与发出的有功功率之间的关系称为 耗量特性。其函数关系式为: 单位:吨/小时 上述函数可用,阶数为2比较合适,即
电力系统最优运行是电力系统分析的一个重要 分支,它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在保证用户用电 需求(负荷)的前提下,如何优化地调度系统 中各发电机组或发电厂的运行工况,从而使系 统发电所需的总费用或所消耗的总燃料耗量达 到最小这样决策问题。
1. 数学模型 一般非线性规划问题可描述为满足非线
性约束条件是非线性函数的最小值问题,其 标准形式为:
比较小,λ比较大 比较大,λ比较小
5. 等耗量微增率准则的推广运用
1) 根据给定的可消耗水量K2,设换算系数的初值 ;
2) 求与 相对应的,各个不同时刻的有功功率负荷最 优分配方案;
3) 计算与这最优分配方案对应的消耗水量
;
4) 校验求得的 是否与给定的K2相等;
5) 当
时,取
;当
。自第二步开始重复计算;
3. 三次调频:由调度部门根据负荷曲线进行最 优分配。
前两种是事后的,第三种是事前的。
一次调频是所有运行中的发电机组都可参加 的,取决于发电机组是否已经满负荷发电。 这类 发电厂称为负荷监视厂。
二次调频是由平衡节点来承担。
二.一些名词性解释
有功功率电源:可投入发电设备的可发功率之 和,不应小于包括网损和厂用电在内的系统( 总)发电负荷。
系统的备用容量:系统电源容量大于发电负荷 的部分,可分为热备用和冷备用或负荷备用、 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等。
第二节 电力系统中有功功率的最优分配
经济调度的第二个问题是有功功率的最 优分配,包括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和有 功功率负荷的最优分配。
一.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
有功功率电源的最优组合:是指系统中发电 设 备或发电厂的合理组合。通常所说的机组 的合理开停,大体上包括三个部分:
n 汽轮发电机组
=3~5或 =33.3~20
n 水轮发电机组
=2~4或 =50~25
1. 概念介绍
3) 负荷的单位调节功率:综合负荷的静态频率特性的 斜率。
一般而言:
2. 频率的一次调整
1) 简述:由于负荷突增,发电机组功率不能及时变动 而使机组减速,系统频率下降,同时,发电机组功 率由于调速器的一次调整作用而增大,负荷功率因 其本身的调节效应而减少,经过一个衰减的振荡过 程,达到新的平衡。
的影响下,两系统的频率和交换
例题
七. 自动负荷-频率控制
这是广义的自动调频,其功能有: 保持系统频率等于或十分接近额定值; 保持系统内各区域或联合系统内各子系统间的
交换功率为给定值; 保持各发电设备以最经济的方式运行。
第四节 最优潮流
一.概述 电力系统最重要的两个指标:
– 经济性
– 安全性
频厂。
六. 互联系统频率的调整
由几个地区系统互联为一个大系统的情况,对某一 个地区系统而言,负荷变化(增加) 时,可能伴随着 与其他系统交换功率的变化 ,则有
若设A、B两系统互联,两系统负荷变化(增加)分
别为
,引起互联系统的频率变化(降低)
,及联络线交换功率的变化 ,如下图:
系统A: 系统B: 在负荷增加 功率的变化量为:
负荷预测分类:
1. 安全监视过程中的超短期负荷预测;
2. 日调度计划;
3. 周负荷预测;
4. 年负荷预测;
5. 规划电源和网络发展时需要用1~20年的负荷预 测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