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对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诊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患者的声像图改变,并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 28例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者为12例,良性者为16例。
结论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诊断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在鉴别良恶性诊断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关键词】彩色超声多普勒;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诊断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8.70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8-4698-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8例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患者为我院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住院患者。
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48岁。
1.2 使用仪器为飞利浦iu22和西门子s-2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3.5mhz。
1.3 方法患者分别采取仰卧位和左、右侧卧位,对腹部进行多方位、多切面的扫查。
当发现腹部存在肿块时首先应排除肝右后叶、双肾以及胰腺等部位的肿块,然后再确定肿块是否来源于腹膜后,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来判断是否为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了。
检查肿块时应重点从肿块的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以
及肿块内部的血管数目、血流是否丰富等多方面来观察。
2 结果
本组28例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患者均经手术后病理所证实,恶性者为12例,良性者为16例,其中肾上腺嗜络细胞瘤6例占21.4%(6/28),节细胞神经瘤8例占28.6%(8/28),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6例占21.4%(6/28),成神经细胞瘤5例占17.9%(5/28),混合细胞瘤3例占10.7%(3/28)。
恶性肿瘤的直径在5.0cm以上的8例占66.6%(8/12),良性肿瘤的直径在5.0cm以上的2例占12.5%(2/16)。
恶性肿瘤在实质性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的6例占50.0%(6/12),而良性肿瘤在实质性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者为4例占25.0%(4/16)。
恶性肿瘤的血流较丰富的7例占58.3%(7/12),而良性肿瘤的血流丰富较丰富者为5例占31.3%(5/16)[3]。
3 讨论
3.1 在确定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之前应该首先排除肝右后叶、双肾以及胰腺等部位的肿瘤,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来判断是否为腹膜后神经细胞原性肿瘤了。
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生长在腹膜后间隙内的肾周围、脊柱两旁及双肾上腺区域,由于该部位的位置较深加上膜后间隙有一定的生长空间,肿瘤不易在早期被患者所发现,当肿瘤长到一定大小时才可被患者自己所发现或到医院检查时方
可被检查出,所以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一般都较大[1]。
3.2 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声像图表现:本组
28例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均呈实质性回声改变,内部回声多不均匀,可以呈强回声或弱回声改变,也可以出现多处钙化或多个小的无回声区,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形态可以规则或不规则,边界可清晰或不清晰,血流可以丰富或不丰富,腹膜后神经细胞原性肿瘤的体积一般较大,多在3.5cm-12.0cm之间[2]。
3.3 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彩色超声多普勒声像图在鉴别肿
瘤的良恶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在其实质性回声均不均匀、形态规则不规则、边界清晰不清晰、不丰富等方面两者都存在一定的重叠,只是在肿瘤的大小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恶性肿瘤的大小多在5.0cm-12.0cm之间,良性肿瘤的大小多在3.5cm-6.0cm之间。
尽管彩色超声多普勒声像图在鉴别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良恶诊断方面缺乏一定
特异性,但恶性肿瘤在实质性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血流较丰富等方面较良性肿瘤所占的比例较大。
而良性肿瘤在实质性回声不均匀、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血流较丰富等方面较恶性肿瘤所占的比例较小。
综上所述,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在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诊断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但是在鉴别良恶性诊断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缺陷,主要是因为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瘤在超声多普勒声像图的表现方
面有重叠现象,缺乏一定的特异性,只是在肿瘤直径的大小方面有一定的差距,恶性肿瘤的大小多在5.0cm-12.0cm之间,而良性肿瘤的大小多在3.5cm-6.0cm之间。
但恶性肿瘤在实质性回声不均匀、
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血流较丰富等方面较良性肿瘤所占的比例要大。
尽管超声在鉴别良恶性诊断方面缺乏特异性,但在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的检出方面价值很高且无放射性,对人体无害,方便易行,重复性强,所以应用彩色多普勒诊断腹膜后神经细胞源性肿瘤还是最有效的办法[4]。
参考文献
[1] 张波,姜玉新,游珊珊.原发异位嗜络细胞瘤的超声诊断价值[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7,16(3):230-232.
[2] 王甘露,刘维藩,杜松涛,等.原发性腹膜后肾上腺外嗜络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探讨(附5例报告)[j].腹部外科,2001,14(3):159-161.
[3] 陈霞,向明,李宁,等.超声在肾上腺嗜络细胞瘤诊断中的应用[j].中华超声诊断杂志,2005,6(3):188-189.
[4] 李澍,冷希圣,王茂春.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诊治策略[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2,22(8):460-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