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一、教材分析本框为第四课的第一框,承担着与第二、第三课衔接的任务,而且本框更直接、更明确地体现了本节内容与第三课的关系,突出了“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的思想,具体讲述了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不同地位和作用。

本框内容的难度和容量并不大,因而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就自己熟悉的问题发表见解,以提高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分析、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坚持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结合,在教堂上创造故事情境、漫画情境、实验情境等方法以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和思考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识记内外因的含义;⑵理解内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⑶运用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分析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有关现实问题。

2.能力目标:通过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学习,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通过运用事例说明原理,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

3.德育目标:本框的主要任务是为下一框的方法论、人生观教育奠定基础,因而没有单独设计和安排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问题。

但是,在原理论述和事例分析当中,蕴含着思想教育的内容,属于“潜移默化式”的教育。

三、教学重点: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不同,即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关系问题。

依据:从基本观点教育的要求来看,这一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之一,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世界观、方法论和人生观教育的有机结合来看,搞好这一问题的教学,不仅可以为下一框,更重要的是为下册的教学奠定基础;从学以致用,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看,这一原理是对学生影响极大的基本观点。

四、教学难点: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依据:学生在理解这一问题时可能会存在许许多多的疑点,特别是人生前途命运的具体问题,疑点就更多。

如果不突破这一难点,下一框关于正确对待主观努力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正确对待机遇等问题的教学,就比较难取得实际教育效果。

五、教学方法:从具体的现象入手,通过层层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运用各种具体形象的材料将抽象的哲学原理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依据:新课标强调师生共同参与课堂的建设,更加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各种具体形象的现象入手,更容易调动学生生活化课堂的建构,同时,运用归纳法也更符合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规律六、教学工具:多媒体、气球、皮球、铅球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学生活动)出示实物:气球、皮球、铅球,放置到平滑的桌面上。

(让学生推荐一位力气大的同学吹这三个球,其余同学注意观察三个球的变化,全班同学兴趣大增)(演示开始)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虽然全班同学为这位大力士加油,却无济于事。

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用哲学的知识怎么来解释呢?(让学生讨论,引出本课的内容)[讲授新课]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板书)多媒体展示鸡蛋到小鸡的孵化过程的动画。

思考:(1)、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是不是发展?(是)(2)、要实现这一过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种蛋和适宜的温度)(3)、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是什么关系?(缺一不可)(4)、这些条件在孵小鸡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不是一样的?若不相同,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哪个条件是最根本的?为什么?(前三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比较一致,教师随着发言、讨论的进行在屏幕上逐步显示出。

最后肯定会集中到种蛋和适宜的温度在孵小鸡过程中哪个是最根本的,也就是说哪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上;在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情况下,教师进行重点分析讲解)让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通过对该事例的分析引出内外因的含义:从哲学角度看,鸡蛋变成小鸡的过程是发展。

事物为什么会变化发展呢?(问题引起学生注意)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矛盾,既有内部矛盾,又有外部矛盾。

比如,鸡蛋之所以能够变成小鸡,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种蛋和适宜的温度。

在这两个条件中,种蛋内部存在遗传和变异、同化和异化的矛盾。

这是内部还是外部矛盾?(学生答:内部矛盾)哲学上把事物的内部矛盾叫做内因。

此外,种蛋所需要的较高温度与较低温度、较稳定温度和不太稳定温度之间也存在着矛盾,这是―――(学生答:外部矛盾)。

哲学上把事物的外部矛盾叫做外因。

(随即板书)(一)、内因和外因的含义(板书)内因:即事物的内部矛盾,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板书)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指事物同其它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板书)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作用下,种蛋才能变成小鸡,两者缺一不可。

(多媒体显示)温度小鸡提问:但是,内因和外因所起的作用是不是一样的呢?若不相同,它们各起了什么作用?哪个条件是最根本的,为什么呢?先来看内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多媒体展示动画)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的作用下,正常受精的鸡蛋变成了小鸡,正常受精的鸭蛋变成了小鸭,石头却仍然是石头。

提问:这说明内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让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归纳:在鸡蛋孵小鸡的过程中,种蛋本身的遗传基因中存在着未来小鸡所有的性状的遗传情息,种蛋能变为小鸡、只能变为小鸡的这个发展方向是由种蛋本身的内部矛盾即内因决定的。

而无精蛋或者石头,无论在什么样的温度下边决不会孵出小鸡来,因为它们本身不具备孵小鸡的内部矛盾即内因。

所以,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依据,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性质和方向。

提问:你能举例分析说明这一个观点吗?(叫学生举例说明)在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赢得了男子跨100米栏的冠军,跨越了历史,中国人、亚洲人、黄种人看似不可能跨越的历史。

对于刘翔的成功,有人说是七分努力三分机遇,也有人说是三分努力七分机遇,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请学生思考,回答)种蛋:同化和异化 遗传和变教师总结:刘翔的成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的努力,机遇是可遇不可求的,能否把握机遇,往往成为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重要一环。

要抓住机遇,最重要的还是本人的各方面的实力和素质,这都来源于本人的努力。

这也说明了内因在事物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但是机遇这个外因在一个人的成功中也有很大的作用,那么,外因在事物的发中究竟有什么作用呢?多媒体展示动画:同样的受精鸡蛋在高温条件下被煮熟,在适合的温度下变成了小鸡,在低温下仍然是鸡蛋。

提问:这又说明外因在事物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呢?(请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教师总结:鸡蛋之所以可以而且只能孵出小鸡,固然由种蛋内部的遗传基因(即内因)决定的,但有没有适宜内温度这一外部条件(即外因),对能不能实现种蛋变小鸡的发展结果影响极大。

有了适宜的温度,胚胎就会继续发育,长成雏鸡,实现发展;温度不适宜(或低或高)胚胎都不能继续发育,甚至死亡,也就不能实现由鸡蛋到小鸡的发展。

可见,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它对事物的变化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提问:你能举例说明这个观点吗?(叫学生举例)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守节。

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痛哭这样的事。

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

”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

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

”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

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

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

”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提问:孟母三迁体现什么哲学道理?(叫学生思考)教师小结:孟母非常重视外界环境对孟子成长的影响,这体现了外因对事物发展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

那么外因能否离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呢?回到我们一开始的那个实验,为什么这位同学使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呢?(学生讨论发言)。

因为它们的轻重不同,这是内因,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教师归纳:因为它们的质量即内因不同。

物体做机械运动时,既需要外力的作用,又取决于物体本身的质量。

同一位同学用了差不多的力气可以使气球以较快的速度向前运动,皮球略有滚动,而铅球纹丝不动,这说明了什么?外因能不能离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呢?(不能)也就是说,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用力吹气(外因)对事物发展所起的作用,表现在对事物内部矛盾的影响上,也就是通过促使内部矛盾双方情况的变化而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几乎同样大小的力气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产生不同状态的机械运动,正好说明了外因不能撇开内因而单独起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

回到鸡蛋变成小鸡的例子,适宜的温度不断改变鸡蛋内部遗传和变异、同化和异化矛盾双方的力量对比,所以,外因的作用再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来起作用。

《过崖记》,一个人前进途中遇到一个大悬崖,心惊胆战不敢过,后来一只凶恶的狼狗从后面赶来,这个人有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跨过了悬崖。

提问:这说明了什么哲理?如何体现这个哲理?(叫学生分析)请同学们思考教材第118页"议一议"小栏目中的问题。

(教师可根据情况对孟子的话适当加以解释。

孟子的话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学生议论后,教师讲解、归纳)大丈夫之所以成为大丈夫,是由坚强的毅力、清高的品格、无畏的精神等内在因素决定的。

而富贵、贫贱、威武都是外因,对意志坚强的大丈夫是无能为力的。

其原因就在于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孟子的这段名言,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变化发展中的不同作用(板书)1、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板书)2、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板书)3、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板书)(教师强调)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不能理解为内因决定外因。

事物发展首先是事物自身的运动和变化,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相互作用的表现和结果。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但仅有内因是不行的,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

因而内因和外因不是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二者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同时存在,缺一不可。

八、本课小结:(板书设计)对这一问题的理解,必须注意:第一,搞清内因和外因的含义。

内因,即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外因,即事物的外部矛盾,指一事物同他事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第二,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都是不可缺少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既包括内因,又包括外因。

只有内因或只有外因,事物都不能发展。

事物的发展是在各种外部条件影响下,促使其内部矛盾双方在力量上不断彼此消长,从而引起双方地位的变化实现的,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三,内因、外因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等同的。

首先,我们应充分肯定内因的决定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