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工艺手册风电工程线路篇风电事业部目录第一章架空线路工程 (3)第一节铁塔组立 (3)第二节架线工程 (12)第三节接地工程 (29)第二章高压电缆工程 (37)第一节直埋敷设 (37)第一章架空线路工程第一节铁塔组立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1.1 地面组装质量要求1.1.1杆塔各构件的组装应牢固,交叉处有空隙者,应装设相应厚度的垫圈或垫板。
装设的垫板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
装设的垫圈,应采用标准垫圈并经热镀锌。
1.1.2当采用螺栓连接构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1.2.1螺杆应与构件平面垂直,螺栓头与构件的接触处不应有空隙(产生空隙的原因可能有:螺栓头加工不规则、残留锌渣、构件平面不平整、对孔不准及螺栓未拧紧等,应查明原因)。
1.1.2.2螺母拧紧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对单螺母,不应小于两个螺距;对双螺母,可与螺母相平。
螺母与螺杆配合应紧密,但不应卡阻。
1.1.2.3 螺杆必须加垫着,每端不宜超过2个垫圈(螺杆加垫的条件是:螺母在螺杆上拧完丝扣后,螺杆与构件仍然松动;由于螺栓位置限制,螺栓无法拧紧时。
但应注意:加垫圈后螺杆露出螺母的长度应符合上面要求)1.1.2.4 螺栓的防卸、防松应符合设计要求。
1.1.2.5 螺栓的级别应在螺栓头上明确标识,使用时,其级别应符合设计图纸规定,严禁不同级别螺栓混用。
1.1.2.6 同直径不同长度螺杆的螺栓不得混用。
1.1.3、螺旋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以下规定:a)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b)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由小号向大号;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c) 个别螺栓若无法安装时,可更改穿插向。
箭头表示螺栓穿向1.1.4、螺栓紧固要求如下:1.1.5螺杆与螺母的螺纹有滑牙或螺母的棱角磨损以致扳手打滑的螺栓必须更换。
1.1.6螺栓紧固的次数应符合下列规定:1.1.6.1 杆塔组立结束时必须全部紧固一次,检查扭矩合格后方可进行架线。
1.1.6.2 架线后,螺栓应复紧一遍。
复紧后的螺栓应在下列范围内的全部单螺母螺栓的外露螺纹上涂以灰漆,以防螺母松动:塔顶部至下横担以下2米之间,基础混凝土顶面以上3米范围内。
使用防卸、防松螺栓时不再涂漆。
1.1.7杆塔部件组装有困难时应查明原因,严禁强行组装。
个别螺栓需扩孔时,扩孔部分不应超过3mm;当扩孔需超过3mm时,应先堵焊再重新打孔,并进行防腐处理。
严禁用气割进行扩孔或烧孔。
1.1.8角钢铁塔塔材的弯曲度应按GB2694标准验收。
对运至桩位的个别角钢,当弯曲度超过2‰,可采用冷矫正法进行矫正,但矫正的角钢不得出现裂纹和锌层剥落。
1.1.9组装施工负责人应及时、准确的将杆塔组装情况填写施工记录并办理工序移交。
1.2杆塔组立质量要求1.2.1杆塔组立及架线后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1.2.2铁塔组立后,各相邻节点间主材弯曲不得超过对应长度的1/750.1.2.3铁塔组立后,塔脚板应与基础面接触良好,有空隙应垫铁片,并应浇筑水泥砂浆。
铁塔经检查合格后随即浇筑混凝土保护帽。
1.2.4组立铁塔必须具备的铁塔基础条件:1)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
2)采用分解组立工艺时,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70%。
整体立塔时基础混凝土的强度应达到设计值的100%。
1.2.5自立式转角塔、终端塔应组立在倾斜平面的基础上,立塔后应向受力反方向倾斜。
架线后,铁塔的扰曲度不应超过设计规定。
2、主要技术及管理措施2.1对进入现场的塔材应进行清点和检验,保证进场材料质量符合相关要求。
2.2铁塔基础必须经中间检查验收合格,基础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允许低于设计强度的70%;2.3铁塔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具备与铁塔塔腿可靠连接的条件;2.4熟悉设计文件和塔图,并进行详细的现场调查,编写施工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技术交底;2.5组立前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
根据现场情况选择拉线布置方式,避让障碍物,不能避开的障碍物应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保证施工安全。
2.6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机具、工器具进行清点、检验或现场试验,确保施工工器具完好并符合相关要求;2.7根据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和铁塔结构,配备相应的安全设施。
3、成品图示 .图1.1.1 杆塔成品示例图1.1.2 杆塔成品示例第二节架线工程1 施工工艺质量要求1.1 牵引绳及导地线展放1.1.1导地线采用低张力放线,手扶拖拉机作牵引动力展放。
图1.1-1 1-小牵引机;2—导引绳;3—架线滑车;1—旋转连接器5—牵引绳;6—抗弯连接器;7—小张力机;8—牵引绳盘架;9—接地滑车1.1.2导线与牵引绳的连接1.1.2.1导线头+网套连接器+3t旋转连接器+一牵二牵引板(带平衡锤)+5t旋转连接器+φ13防扭导引绳。
1.1.2.2蛇皮套的长度、绑扎要求自蛇皮套末端2cm处开始绑扎,共绑扎两小段,每小段绑扎不少于10匝,两绑扎段间距为5cm。
1.1.3 展放牵引绳,开始时应慢速牵引。
待系统运转正常后,方可全速牵引,其速度应控制在10~70m/min。
1.1.4当放线段内的地线或牵引绳展放到位后停止牵引,用卡线器将地线或牵引绳的前后端锚固在地锚上。
1.1.5导线放线准备妥当且牵放系统连接好后,拆除牵引绳上的卡线器,并在牵引机前的牵引绳上安装钢质接地滑车,进行导线展放工作。
1.1.6当导线盘上的导线剩下最后一层时,应减慢牵引速度;当盘上导线剩下3~5 圈时,应停止牵引,倒出盘上余线,卸下空盘,装上新盘导线,两端头做临时连接后将余线盘入线盘,继续牵引展放导线,接口出张力机后临锚进行压接连接。
1.1.7导线展放到位后,放线段的两端导线临时收紧连接于地锚上,以保持导线对地面有一定的安全距离。
分裂导线临锚时各子导线间应相互错开位置以防导线之间发生鞭击受损。
1.2 导地线连接1.2.1钢芯铝绞线钢芯搭接式接续管的穿管及液压①剥铝股:见上图,自钢芯铝绞线端头O点向内量L1+20mm处P 点以细铁丝扎牢一道(L1为钢管的实长,以压接前实测为准);自O点向内量ON=L1+10mm 处画一个割线印记N,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然后用钢锯在印记N处锯割外层及中层铝股,在锯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1处,然后将铝股掰断(但剥铝股时,钢芯端头不用扎牢)。
②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③穿钢管:使钢芯呈散股扁圆形,一端先穿入钢管,置于钢管内的一侧;另一端钢芯也呈散股扁圆形,自钢管另一端与已穿入的钢芯相对搭接穿入(不是插接)。
直穿至两端钢芯在钢管对面各露出3~5mm为止。
④压钢管:钢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上图。
对清除钢芯上防腐剂的钢管,压后应将管口及裸露与铝线外的钢芯上都涂以富锌漆,以防生锈。
⑤穿铝管:当钢管压好后,找出钢管压后的中点O,自O向两端铝线上各量铝管全长的一半0.5L(L为铝管实际长度),在该处画印记A。
在铝线上量尺画印工序,必须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后进行。
在两端印记画好后,将铝管顺铝绞线绞制方向,向另一端旋转推入,直至两端管口与铝线上两端定位印记A重合为止。
⑥压铝管: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上图。
首先检查铝管两端管口与定位印记A是否重合。
第一模压模中心应与铝管中心相重合。
然后分别依次向管口端施压。
1.2.2钢芯铝绞线与相应的耐张线夹的穿管及液压操作:①剥铝股:见下图,自钢芯铝绞线端头O点向内量L2+35mm处P点以细铁丝扎牢一道(L2为钢锚凹槽前侧至钢锚管口距离,以压接前实测为准);自O 点向内量ON=L2+15mm 处画一个割线印记N ,松开原钢芯铝绞线端头的绑线,然后用钢锯在印记N 处锯割外层及中层铝股,在锯割内层铝股时只割到每股直径的3/1处,然后将铝股掰断。
②套铝管:将铝管自钢芯铝绞线一端先套入。
③穿钢锚:将已剥露的钢芯自钢锚口穿入钢锚,穿入时顺钢芯的绞制方向旋转推入,保护原节距,直至钢芯端头触到钢锚底部。
④压钢锚:钢锚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自凹槽前侧开始向管口连续施压,凹凸部分不压。
⑤穿铝管:当钢锚压好后,自钢锚最后凹槽边向钢锚U型环端量60mm画定位印记A;自该点向铝线侧量铝管全长画另一定位印记C;然后涂801电力脂并清除氧化膜后,将铝管顺铝股绞制方向旋转推向钢锚侧,直至铝管露出定位印记C为止;⑥压铝管:铝管的液压部位及操作顺序见下图,自铝线端头处向管口施压,然后再返回钢锚凹槽处施压;如铝管上没有起压印记时,则当钢锚压完后应用尺量好各部尺寸,在铝管上画好起压印记(注意引流板的朝向)。
1.2.3 压后检查及质量要求:①各种压接管施压后,不应有肉眼即可看出的扭曲及弯曲现象,有明显弯曲时应校直,校直后不应出现裂缝。
并应认真检查压后尺寸并填写记录,操作人员自检合格后在压接管指定部位打上自己的钢印。
②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地线严禁在一个耐张段内连接。
③切割导线铝股时严禁伤及钢芯。
导地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绞制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连接后管口附近不得有明显的松股现象。
④各种液压管压后呈正六边形,其对边距S的最大允许值可根据下式计算:S=0.866D+0.2(mm)(其中D为管外径),但三个对边距中只允许有一个达到最大值,超过此规定时应查明原因,割断重接。
1.2.4压接过程中需要注意事项:①严禁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制方向的导线或避雷线地同一耐张段内连接、爆炸压接应使用适合爆压的连接管。
②导线或避雷线的连接部分不得有线股扭绞不良、断股、缺股等缺陷。
导、地线的连接工作必须由经过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人员担任。
③连接前必须将导、地线连接部位的表面、连接管内壁以及穿管时连接管可能接触到的导、地线表面用汽油清洗干净,操作完成后应自检,并在连接管上打上操作人员的钢印。
④连接后的握着强度在架线施工前应制作试件试验。
试件不得少于3 组,其试验握着强度都不得小于导线或避雷线保证计算拉断力的95%。
1.3 导地线紧线1.3.1紧线顺序:先紧地线,后紧导线。
对单回路线路导线,先紧中相线,后紧边相线;1.3.2紧线系统布置如下示意图:紧线系统示意图1.4附件安装1.4.1 跳线安装1.4.1.1跳线应使用未经牵引过的原状导线制作。
1.4.1.2跳线应在耐张串防晕金具安装完毕后进行安装。
1.4.1.3跳线长度宜采用现场放样确定。
1.4.1.4单导线跳线吊装,在跳线两端绑扎绳索,用人力吊至绝缘子串端部与其连接,装好跳线一端,再装另一端。
1.4.1.5跳线安装后,应进行整形,测量跳线弧垂及与杆塔各构件间最小距离并做好记录。
1.4.1.6跳线引流板面应平整光洁,用汽油洗净后涂上电力复合脂,用细钢刷清除表面氧化膜,保留电力复合脂进行连接,逐个拧紧连接螺栓。
1.4.1.7引流板的朝向应满足使导线的弯曲方向与安装后的跳线弯曲方向一致。
1.4.1.8跳线安装后,检查跳线弧垂及与塔身的最小间隙,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做好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