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学业水平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情形中,说话人语言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A . 会议开始前,主持人对参加会议的来宾说:“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立刻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B . 交通协管员对一位要闯红灯的行人说:“你色盲啊?连红绿灯都不分。
”C . 提到自已的母亲,儿子动情的说:“令堂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D . 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做好服务工作,让顾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 (2分) (2018九下·夏津开学考)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 玉,全称玉石,是一种美丽的矿石。
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在古代诗文中,常用玉来比喻和形容一切美好的人或事物。
如:玉女、亭亭玉立、珠圆玉润等。
B . 溯,意思是顺着水流的方向走、顺水而行。
如:出自《诗·秦风·蒹葭》“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水经注·江水》“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C . 牙璋,古代调动军队的符信。
古代皇帝调兵的令牌,共有两块,一凹一凸,皇帝一块,主将一块,用以调兵。
D . 烽火台是古代在边境建造的,通常台上放置干柴,遇有敌情时则燃火以报警——通过山峰之间的烽火迅速传达讯息;古有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而失天下的典故。
二、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2018·宜昌) 汉字文化博大精深,运用之妙,变化无穷。
同样是“洗”的意思,因为不同的对象,古人往往选用不同的汉字来表达,不仅表意更加准确,而且意趣更为生动。
请将下列义近字与相应的身体部位对号入座。
A.沃B.濯C.盥D.浴①________身②________手③________面④________足。
三、句子默写 (共1题;共1分)4. (1分) (2019九下·长春模拟) 补写句子。
(1)东临碣石,________。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曹操《观沧海》)(2)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3)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4)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以“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虽然远离朝廷,但仍然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四、名著阅读 (共3题;共15分)5. (5分) (2018八上·成都月考) 下面这段文字选自________,书中称誉的“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指的是________ 。
语段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 ,这段文字涉及的具体的情节是________。
除了一匹身上披着绣有一颗金星的天蓝色鞍毯的白马在河边吃草以外,只有他一个人。
这个青年正在洗澡;我们走近时,他很快地跳出来,披上天蓝色的褂子,和白布的头巾,上面有一颗红星。
一枝毛瑟枪挂在他腰际,木盒子柄上垂着一绺红缨绸带。
他手按着枪,等着我们走近,问向导我们有什么事情。
后者拿出他的路条,简单地说明了我是怎么被交给他的,那个战士好奇地看着我,等我进一步解释。
“我是来见毛泽东的,”我说,“我知道他在安塞。
我们还得走多远?”“毛主席吗?”他慢吞吞地问。
“不,他不在安塞。
”接着他看了看我们的后面,问我是不是没有别人。
他弄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人之后,态度才自然起来,他微笑着,好像有什么秘密的好玩的事情似的。
他对我说:“我正要到安塞去。
我和你一块到县政府去吧。
”6. (5分)(2013·南平) 名著阅读。
(1)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祥子呆呆的立在(茶馆)门外,看着这一老一少和那辆破车。
老者一边走还一边说话,语声时高时低;路上的灯光与黑影,时明时暗。
祥子听着,看着,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
(节选自《骆驼祥子》)选段中“一老一少”是________(填人物),祥子“心中感到一种从来没有过的难受”是因为________。
(2)阅读《水浒》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这一天,他们走到野猪林的险恶去处,董超、薛霸便把他捆在树上,薛霸双手便举起棍来,望他脑袋上便劈下来。
说时迟、那时快,薛霸的棍恰举起来,只见松树背后雷鸣也似一声,那条铁禅杖飞将来,把这水火棍一隔,丢去九霄云外,跳出一个胖大和尚来,喝道:“洒家在林子里听你多时!”两个公人看那和尚时,穿一领皂布直裰,挎一口戒刀,提起禅杖,抡起来打两个公人……(节选自《水浒》)A.选文中的“他”是谁?(填人物),其最主要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B.高俅为什么要陷害“他”?又是如何陷害“他”的?请简述。
(100字左右)7. (5分) (2018八下·启东开学考) 阅读名著《水浒传》,回答下列问题。
(1)陆谦是林冲自幼相交的好友,林冲却将他杀死了,这是为什么?(2)“身躯凛凛,相貌堂堂。
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
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语话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
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
如同天上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
”这段话写的是谁?请写出与他相关的两个故事名称。
(3)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参照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水浒传》中的故事。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
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4)读《水浒传》,我们能读到一个“义”字。
请你概述一个能体现“义”的故事。
要求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5)读李逵,我们能读出一个“孝”字。
请你概述能体现他孝心的故事。
要求写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6)“他虽嫉恶如仇,却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这段文字说的是谁?请另写出关于他的两个情节。
(7)梁山好汉都拥有形象的绰号,请选取一位,对其绰号进行赏析。
(8)杨志在汴梁买刀时不堪牛二的撩拨将他杀了,后怕连累他人主动去官府自首;鲁智深替金氏父女打抱不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用智逃脱。
你怎么评价这两位英雄好汉的做法?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8. (13分) (2017九上·襄阳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楚庄王欲伐陈①,使人视之。
使者日:“陈不可伐也。
”庄王日:“何故?”对曰:“其城郭高,沟洫②深,蓄积多也。
”宁国⑧日:“陈可伐也。
夫陈,小国也,而蓄积多,赋敛重也,则民怨上矣。
城郭高,沟洫深,则民力罢④矣。
兴兵伐之,陈可取也。
”庄王听之,遂取陈焉。
(选自《说苑》)【注释】①陈:国名。
②洫:护城河。
③宁国:楚国大臣。
④罢:通“疲”。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________②民怨上矣________(2)下列句子中划线的“以”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 . 先帝不以臣卑鄙B . 愚以为宫中之事C .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D . 属予作文以记之(3)给句子划分节奏(两处)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4)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5)对楚庄王伐陈这件事,使者和宁国的意见为什么会截然相反?联系所学过的文章试做分析。
六、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3分)9. (22分) (2018七下·湘桥期末)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自渡彼岸雪小禅那年,他17岁。
家贫。
过年吃饺子,只有爷爷奶奶可以吃到白面饺子。
母亲把榆树皮磨成粉,再和玉米面掺和在一起,这样可以把馅儿裹住,不散。
单用玉米面包饺子包不成,那种榆树皮饺子难以下咽。
记忆中,可以分得两个白面饺子,小心翼翼吞咽,生怕遗漏了什么,但到底遗漏了什么,还未知是何滋味,已经咽下肚去了。
衣裳更是因陋就简。
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裤子上常常有补丁,有好多年只穿一两件衣服,撑到上班,仍然穿补丁衣裳,照相的时候去借人家衣服……记忆最深的是他17岁那年的冬天,同村邻居有个18岁少年,有亲戚在东北林场,说可以上山拉木头,一天能挣30多块。
他听了心动,于是两人约了去运木头,那时尚不知东北有多冷。
他至今记得当时多兴奋,亦铭印一样记得那地名,额尔古纳左旗,牛耳河畔,中苏边境,零下49摄氏度,滴水成冰。
每日早上5点起床,步行20多公里上山。
冰天雪地,雪一米多厚。
拉着一辆空车上山,一步一滑。
哪里有秋衣、秋裤?只有母亲做的棉衣棉裤,风雪灌进去,冷得连骨头缝里都在响。
眉毛是白的,眼睫毛也是白的,哈出的气变成霜,衣服里鼓鼓的是两个窝窝头。
怕窝窝头冻成硬块,于是用白布缠了,紧紧贴在肚皮上,身体的温度暖着它们,它们不至于被冻成硬块咬不动。
不能走慢了,真的会冻死人。
拉着车一路小跑,上山要4个多小时。
前胸、后背全是汗时,山顶到了。
坐下吃饭,那饭便是两个贴在身上的窝窝头,就着雪。
到处是雪,一把把吞到肚子里去。
才17岁,那雪的滋味永生难忘。
然后装上一车木头,往山下走。
下山容易些,只需控制车的平衡。
上山4个小时,下山2个小时,回来时天黑了。
那是他少年时的林海雪原。
进了屋用雪搓手、搓脚、搓耳朵,怕冻僵的手脚突然一遇热坏死掉。
脱掉被汗浸透的棉衣,放在火墙边烤,换另一套前天穿过的棉衣。
晚餐依然是窝窝头。
第二天早上照样5点起,周而复始。
一个月之后离开时,怀揣1000元钱。
1000元钱在20世纪70年代是天文数字,那时的人们一个月的工资不过才几块。
回家后,母亲看着他后背上被勒出的一道道紫红的伤痕,号啕大哭。
那1000元钱,给家里盖了5间大瓦房。
他说起时,轻声细语,仿佛说一件有趣的事情,听者潸然泪下。
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已自渡。
那零下49摄氏度的牛耳河,霸占着他17岁的青春,直至老去,不可泯灭。
(1)“他”上山拉木头苦在何处?请用简洁的语言分点概括。
(2)第②段中“小心翼翼吞咽”中的“小心翼翼”和“吞咽”矛盾吗?为什么?(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4)“光阴里每一步全是修行,不自知间,早己自渡。
”这句话是作者对“苦难”的体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