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艺术PPT课件
--
3
▪ 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 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 形成。
▪ 唐代戏曲已经接近成熟,但是形态还不完 善,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音乐结构也还 没有达到城市化的阶段,表演的行当化刚 刚起步。然而它是我国戏曲发展历程中的 关键时刻。
--
4
三、中国戏曲的形成
▪ 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到了宋代,我国的农 业得到了全面的灰度和发展,在社会中分 化出来了新的社会阶层——市民阶层。这 个结成推动了娱乐场所——“瓦舍”和 “勾栏”的出现。 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
中国戏曲艺术
--
1
一、中国戏曲的起源
▪ 戏曲概述
▪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 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 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 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 富、革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 戏曲艺术体系。
了一个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个原则,
即美。
--
24
文学形式
▪ 叙事类 : 完整情节
▪ 抒情类: 韵文与人物
▪ 戏剧类: 化合叙事与抒情
--
25
艺术形式:
▪ 造型艺术: 运用线条、色彩塑造艺术形象
▪ 表演艺术: 运用音响、节奏、旋律、人体动作塑造
形象 ▪ 语言艺术:
运用语言为工具来塑造艺术形象 ▪ 综合艺术:
--
2
二、中国戏曲的产生
▪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 的歌舞中产生的。
▪ 先秦——戏曲的萌芽期。从春秋战国到汉 代,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 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 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 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 “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B不同的角色和行当表演同一动作程式上有区别
C程式化并非公式化和凝固化。
(4)流派不同,风格有别
--
11
(三) 戏曲艺术的欣赏方法
▪ (1)注意把握戏曲独特的表现方法 ▪ (2)要认清戏曲表演形式的独立性 ▪ (3)学会分辨戏曲剧目的思想内容
--
12
脸谱美
--
13
服 饰 美
--
14
环境美
--
15
▪ 按照戏曲的题材可以分为社会戏、家 庭戏、历史戏、爱情戏等
▪ 按照故事情节可以分为神怪戏和鬼戏
▪ 按照西方分类标准,还可以分为喜剧、 悲剧、正剧和闹剧等。
--
8
六、中国戏曲的欣赏
--
9
(一)中国戏曲文化独特魅力表现形式
▪ (1)唱腔美 ▪ (2)音乐美 ▪ (3)服饰美 ▪ (4)表演美 ▪ (5)脸谱美 ▪ (6)环境美 ▪ (7)戏词美
--
6
五、中国戏曲的主要种类
▪ 按影响范围来划分,可以分为全国性 戏曲和地方性戏曲,其中影响最大的 是京剧,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戏曲种类, 比如黄梅戏,花鼓戏等等。
▪ 按照声腔来划分,大约可以分为高腔 腔系、昆腔腔系、梆子腔系、皮黄腔 系、民间歌舞类腔系、民间说唱腔系 等等。
--
7
▪ 按照戏曲的表现手段可以分为文戏和 武戏
表 演 美
--
16
--
17
--
18
中国戏曲解析
--
19
戏
曲
者
,
谓
以
歌
舞
演
故
事
也
--
20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
21
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 中国戏曲作为一种舞台艺术,需要面
对一个舞台之狭小与生活之博大的矛盾。 戏曲并没有象话剧那样用“三一律”的原 则对生活进行挤压以便于表现。而是运用 虚拟的手段,制造弹性的时空,又借助于 演员生动的表演和观众的想象与理解,来 完成对阔大天地的描画。同时,又借助于 观众的接受而完成其审美全过程。
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 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 杂剧打下了基础。
--
5
四、中国戏曲的繁荣
▪ 1.南戏和元杂剧——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第 一个黄金时代
▪ 2.明清传奇——中国戏曲繁荣的新阶段 ▪ 3.中国戏曲的顶峰——地方戏曲的勃兴和
京剧的形成 ▪ (1)地方戏曲的勃兴 ▪ (2)京剧的形成
--
29
▪ 5、人物的脸谱化:戏曲的脸谱花旦、青衣 旦、净、丑,不完全是区分善恶,更多的 是突出人物主要性格特征,具有象征性。 如花旦象征伶牙利齿或泼辣风趣,净象征 刚烈威猛或粗豪鲁莽,丑也不一定是坏人, 往往象征滑稽恢谐,等等。
--
30
▪ 6、动作的程式化:因为注重写意、虚拟, 必然就产生了约定俗成、观众认同的动作 程式,如以马鞭代马,站在桌子上象征城 楼,没有真实的布景、导具,而表现开门、 进门、上山、下山、跑马、坐轿等等,都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
22
始于--离者,终于和
23
始于离者,终于和
中国戏曲,是一种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
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
各自的个性。这些形式主要包括:诗、乐、
舞。诗指其文学,乐指其音乐伴奏,舞指
其表演。此外还包括舞台美术、服装、化
妆等方面。而这些艺术因素在戏曲中都为
--
27
▪ 2、时空的灵活性:戏曲不像话剧每场有固 定的时间、地点,它的时空是在剧中人的 唱、念、做、打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
▪ 3、曲辞的诗意性:戏曲是宾白叙事,曲辞 抒情。其曲辞就是诗歌,具有诗歌的比兴 象征、情景交融、声韵节奏等美学特征, 重在写意,而非写实。
--
28
▪ 4、宾白的夸张性:戏曲的宾白不象电影、 话剧中人物的台词那样迫近生活的真实、 自然,而是带有夸张、变形。例如自报家 门常用整齐的韵语,对白、旁白中很多插 科打诨以及说白中那种特殊抑扬顿挫的腔 调,都与实际生活的说话大不相同。
综合运用造型、表演、语言艺术手段
--
26
总之:
▪ 1、再现的表现性:绘画、雕塑、戏剧,主 要是再现艺术;音乐、舞蹈、抒情诗主要 是表现艺术。戏曲作为戏剧的一种,是再 现艺术;但它又讲究情感表现,追求境界、 韵味,带有音乐、舞蹈。所以与话剧相比, 它具有很多表现成分,不象话剧真实;但 就表现而言,它又不象音乐、舞蹈那样强 烈,要受剧情再现的制约。
--
10
(二)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
他把唱念做打等多种表演手法有机的融为一体,还融合了
许多不同的艺术门
(2)虚拟性
我国戏曲“略以传神,以神制形”,通过演员在狭小的舞
台上进行夸张的艺术形象的创造过程,充分调动观众的想
象力,实现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实现戏曲的艺术功能。
(3)程式性
A唱、念、做、打必须按照严格的要求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