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指导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指导

口腔颌面x线诊断学实验指导中西医结合临床实验教学中心2004年9月本教程旨在巩固理论课讲授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口腔面部常见疾病的x线诊断能力。

要求学生学会正确应用x线检查手段为口腔医学临床工作服务,熟练掌握口腔颌面部常用x线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及正常影像,掌握口腔颌面部常见病的x线诊断。

本实验教程各单元实习内容的编排均按X线检查方法、正常x线影像、病变的x线诊断进行,循序渐进,以利学生掌握。

实习一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特点[目的和要求] 了解口腔颌面放射技术特点及常用x线设备。

[实验用品] ①口内片x线机;②曲面体层x线机;③体腔x线机;④头影测量x线机;(2)曲面体层x线机;(4)头影测量x线机。

3.示教根尖片平行投照技术的投照方法及持片夹的应用方法。

(1)胶片安放及固定:将胶片的感光面置于被照牙的舌腭侧,尽量使胶片贴合被照部位的纠织面。

胶片边缘需与切缘或殆面平行并超出1cm。

然后嘱患者用手指轻轻抵住胶片,或用持周(2)患者体位:患者坐于椅上,头部枕于头托,头的矢状面与地面垂直。

投照上下颌切牙叫使被照牙唇面与地面垂直。

投照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鼻线(外耳道至鼻翼连线)与地面平行。

投照下颌前磨牙及磨牙时,听口线(外耳道至口角连线)与地面平行。

(3)x线的角度:1)垂直角: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牙长轴和胶片所形成角度的分角线垂直。

2)水平角:x线的中心射线必须与被照牙的邻面平行。

5.分组每人拍摄根尖片一张。

[实习报告与评定] 评定学生对根尖片分角线投照技术的掌握。

实习二牙齿\牙周组织正常及病变x线影像[目的和要求]1.掌握(1)根尖片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

(2)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3)龋齿、根尖周病变及牙周炎的X线诊断。

(4)阻生牙的X线诊断。

(5)牙及牙槽突损伤的x线诊断。

(6)根尖片法进行埋伏牙定位。

2.熟悉(1)儿童牙与颌骨x线表现。

(2)殆片的种类、用途及正常X线表现。

(3)牙内陷;畸形中央尖。

(4)牙髓病变。

(5)致密性骨炎。

(6)牙骨质增生。

(7)牙根折裂。

3.了解(1)验翼片的应用。

(2)其它牙发育异常。

[实验用品] 教学用放大观片灯、牙齿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片、牙齿及牙周组织各种常见病变及发育异常的X线片。

[实验内容]1.根尖片牙齿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

2.根尖片所见有关颌骨正常解剖X线表现。

3.牙齿及牙周组织疾病的x线诊断。

4.儿童牙齿与颌骨X线表现。

5.骀片的种类、用途及正常X线表现。

[方法和步骤]1.牙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表现(1)牙及牙周组织1)牙釉质:在x线片上显示的影像密度最高,似帽状覆盖在牙冠部牙本质的表面。

2)牙本质:围绕牙髓构成牙齿的主体,x线影像的密度较牙釉质稍低。

3)牙骨质:为被覆于牙根的薄层组织,在x线片上所显示的影像与牙本质不易区别。

4)牙髓腔:髓腔内含软组织,在x线片上显示为密度低的影像。

髓腔可分为冠部的髓室及根部的根管。

单根管牙的髓腔显示为针形密度低的影像。

下颌磨牙髓腔显示为似“H”形密度低的影像;上颌磨牙髓室多呈圆形或椭圆形。

年轻恒牙牙根尚未完全形成时根尖孑L粗大且牙髓腔大。

而老年人x线片则显示髓腔较细小。

5)牙槽骨:指上下颌骨包绕牙根的突起部分,容纳牙根的凹窝叫牙槽窝,其游离端称牙槽突顶。

x线片上牙槽骨所显示的密度较牙齿低。

上牙槽骨的骨密质薄,骨松质多,因而在x线片上显示为颗粒状影像。

下牙槽骨密质骨厚而松质骨少,牙间骨小梁多呈水平方向排列,根尖部还可见到放射状排列,所以X线片显示下牙槽骨的骨小梁结构呈网状。

牙槽骨的正常高度应达到牙颈部。

牙槽突顶的形态在前牙区呈“八”形;在后牙牙槽嵴顶呈“八”形。

6)牙周膜及骨硬板:X线片上牙周膜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骨硬板显示为包绕牙根的连续不断的高密度线条状影像。

(2)根尖片上有关正常颌骨解剖:1)切牙孔:位于两个中切牙牙根之间或稍上方,多呈椭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2)腭中缝:位于两侧中切牙牙根之间,自牙槽突顶向上,呈直线状密度低的影像。

其两侧密度高的影像为两侧上颌骨腭突的致密骨层。

3)鼻腔与鼻中隔:鼻腔位于上切牙牙根尖的上方,显示为对称性半圆形密度低的影像,其中间密度高的骨隔为鼻中隔。

4)上颌窦:在上颌磨牙牙根上方有一密度低的影像,为上颌窦的一部分,边缘有密度高的线状影像,是上颌窦的致密骨层。

上颌窦的大小及形态变异很大,有时其中可见骨性分隔。

5)颧骨:在根尖片上显示为在第一、二磨牙根尖上方或重叠在牙根上的近似三角形或半圆形密度高影像。

6)喙突:在上颌第二、三磨牙的牙冠区域常见一较牙齿密度稍低由后伸向前方的三角形影像,为喙突。

7)翼钩:位于上颌结节后方,显示为长条状边缘整齐且密度稍高的影像。

8)上颌结节:为最后一个磨牙的远中区域,此区域骨小梁数目较少。

9)颏嵴:位于下颌中切牙根尖下方,下颌骨正中联合处显示为小圆形密度高影像。

其周匿为正常骨疏松区。

lO)营养管:下颌前牙区,常可见在牙根之间有密度低的条状影像,并与牙齿长轴平行。

其数目、长短和粗细可不同。

11)颏孔:位于前磨牙根尖区域,为一大致呈圆形密度低的影像。

有时可与前磨牙根尖重叠。

12)外斜线:常重叠在第二、三磨牙牙冠部,由升支前缘下部斜向前下的密度高的带状影像。

13)下颌管:位于下颌磨牙牙根尖下方,显示为凹面向上边缘整齐的带状密度低的影像,其两侧有密度高的线条状影。

(3)儿童牙齿及颌骨:在颌骨内可见发育不同阶段的恒牙胚。

正常牙胚位于颌骨中时,周匿的致密白线应连续不断。

儿童颌骨骨质疏松,骨小梁数目少。

在上颌骨因大部分被未萌出的牙1)畸形中央尖:在前磨牙验面中央窝处,可见圆锥形突起的小牙尖。

若中央尖磨损或折断,则中央尖变低平而显示不清,但可见髓腔直达牙冠部甚至高出胎面。

髓室根管粗大,常伴有根尖感染。

2)畸形舌侧窝、畸形舌侧尖、牙中牙:上颌切牙或侧切牙如舌隆突特别突起,在舌面可见致密的高起的小牙尖,即为畸形舌侧尖;如在舌侧窝处显示有一透射的纵行裂沟,则为畸形舌侧沟;当舌侧窝向髓腔深入过深,同时有高起的趾状舌尖,位于牙齿中央低密度的腔隙中,形似有一小牙被包于牙髓中,称为“牙中牙”。

(9)牙齿数目异常1)额外牙:拍摄x线片可确定额外牙的数目、位置、形态及与邻牙的关系。

位于两中切牙之间的额外牙常需用定位摄片法确定其位置。

2)先天缺牙:多发生于恒牙列,可以是任何一个牙的缺失。

全口多数牙缺失或无牙畸形多为外胚叶发育不全的患者。

(10)阻生牙:以下颌第三磨牙阻生最为常见。

x线片可确定阻生牙的位置、阻生方向、牙根数目和形态及其与邻牙的关系。

[实习报告与评定]1.评定学生对牙齿及牙周组织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2.评定学生对牙齿及牙周组织病变X线影像的掌握。

实习三颌面骨炎症4.放射性骨坏死x线诊断 _5.颌面骨结核x线诊断 _[方法和步骤] -1.下颌骨侧位、升支切线位、华特位正常x线表现。

2. 2.牙源性化脓性颌骨骨髓炎。

_(1)牙源性中央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分为四期。

1)弥散破坏期:病变初期,骨小梁结构模糊不清,以后可出现斑片状密度减低影,边界不清。

密质骨外可有致密的线条状影像,为线状骨膜反应。

2)病变开始局限期:骨质破坏边缘与正常骨质分界逐渐清楚,部分病例有死骨形成。

3)新骨显著形成期:病灶明显局限,边缘清楚且周围骨小梁变粗,骨质致密。

4)痊愈期:修复后的病灶区骨小梁变粗,但排列与正常组织不同且较致密,颌骨发生畸形。

(2)牙源性边缘性颌骨骨髓炎:x线表现主要为骨质增生。

升支侧位片示弥漫性的骨密度增高,其中可见局限性的骨质破坏灶。

升支切线位片可见骨密质外有骨质增生,升支外侧皮质无明显破坏。

(3)牙源性上颌窦炎:根尖片上可见病源牙根尖周围骨质破坏,牙槽窝与上颌窦底相通或窦内有断根遗留。

华特位片显示患侧上颌窦密度弥漫性增高或气腔明显缩小。

窦壁骨质无破坏。

(4)放射性骨坏死:颌骨放射性骨坏死的发生部位与照射部位有关。

1)颌骨:颌骨病变早期骨质呈弥漫性疏松,进而有不规则破坏,呈斑点状、虫蚀状、网格状改变,病变边界多不清楚。

2)牙及牙周:放射性龋较多见,可有牙周膜间隙增宽、骨硬板密度减低或消失及牙槽突吸收。

[实习报告与评定]1.评定学生对下颌骨侧位、华特位正常X线影像的掌握;2.评定学生对下颌骨边缘性骨髓炎x线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掌握。

实习四颌面骨损伤及系统病在颌面骨的x线表现[目的和要求]1.掌握(1)观察骨折x线片要点。

(2)下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

(3)上颌骨骨折的X线诊断。

(4)颧骨、颧弓骨折的X线诊断。

(5)鼻骨骨折的X线诊断。

(6)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

2.熟悉(1)颧弓位、下颌骨开口后前位、鼻骨侧位的X线影像。

(2)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分型及X线表现。

3.了解(1)骨折愈合过程中的x线征象变化。

(2)颌面异物定位方法。

[实验用品] 教学用放大观片灯;正常颧弓位片、下颌开口后前位片、鼻骨侧位片;颌面骨骨折教学片;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教学片。

[实验内容]1.观察骨折X线片要点。

2.上、下颌骨骨折、颧骨骨折、颧弓骨折、鼻骨骨折的x线表现。

3.颌面异物定位方法。

4.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型及X线表现。

5.骨纤维异常增殖症x线诊断(病理、临床表现及X线表现)。

6.颧弓位片、下颌开口后前位片、鼻骨侧位片片位选择的适应证及正常x线表现。

[方法和步骤]1.骨折x线片观察要点骨折x线片主要观察骨折的部位与数目、骨折的类型、骨折的移位、骨折线与牙齿的关系,并注意区别骨折线营养管及正常骨缝。

乞.砑碓窍濞括。

吒J黜.蝴线为不规则÷不整齐的低密度线条状影像,呈横行、斜行或纵行,常伴有牙损伤。

3.下颌骨骨折好发部位是颏部、颏孔区、下颌角及髁状突。

4.上颌骨骨折X线分为三型。

(1)Le Fort I型:骨折线从梨状孔下部,经牙槽突基底部,向后至上颌结节呈水平状延伸至翼板。

(2)Le FortⅡ型:骨折线从鼻骨通过眶内下、眶底、经眶下缘、颧骨下向后达翼板。

(3)Le FortⅢ型:骨折线横过鼻背、眶部,经颧骨上方达翼板。

5.颧骨、颧弓骨折颧骨骨折常在骨缝处裂开,可呈嵌人性或粉碎性骨折,多伴有上颌窦外侧壁骨折。

颧弓骨折以颧弓中段多见,如为三线骨折,则在骨折线处呈“M”形。

6.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包括嗜伊红肉芽肿、汉一许一克病和累.赛病。

x线表现主要为骨骼系统的损害:①颅骨:多为穿凿样骨质缺损,为单发或多发。

小的病灶可以增大、融合成较大的不规则骨缺损区,呈“地图样”破坏改变。

②颌骨改变:分为牙槽突型及颌骨体型两类。

牙槽突型病变从牙槽突开始,与牙周病骨质吸收类似。

颌骨体型病变开始于下颌体内,可以向上发展累及牙槽突骨质;病变亦可向下或向后发展,破坏下颌骨下缘或升支后缘骨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