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家奖学金座谈会发言稿

国家奖学金座谈会发言稿

国家奖学金座谈会发言稿篇一:优秀毕业生座谈会发言稿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软件学院计算机网络专业08届1班毕业生唐永萍。

“春花秋实会有期,意气风发正当时”。

今天是个充满欢欣的喜庆日子,今天是个平常而又特别的难忘日子,从领导及老师们欣慰的神情中,从同学们由衷的笑脸上,我读懂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喜悦!今天,我很荣幸地站在这里,代表大家倾诉毕业生的心声。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2008届全体毕业生,向辛勤培育我们的老师们致以崇高的谢意与敬意!同时,预祝大家在人生旅途中攀登上一个个新的高峰!三年的大学时光转瞬即逝,从初次踏入成职院到今天,从一个懵懂的少年,到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生活、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无不凝聚了老师们的心血。

是您教给了我们科学的知识、严谨的态度;是您让我们体会到了取得成功的喜悦??今天,是母校收获的季节!在此,我们要感谢成职院,感谢各处室的全体老师,临别之际,向全体老师真诚的道一句:谢谢老师们!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年的大学生活,蓦然回首,仿佛就在眼前。

还清晰记得当初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我既高兴又担忧。

高兴的是十多年的寒窗终于有了喜悦的结果,担忧的是窘迫的经济状况实在无力支付高昂的学费。

由于家乡地处偏僻,家里没有任何经济来源,一家人只能靠养猪和种田来维持生活。

父母亲已经年迈六十、身体很不好,肩不能扛、背不能抬,根本筹不齐我大学的学费。

我不断地问自己,难道就因为家里的贫困,我就要放弃多年辛苦争取上大学的机会吗?到了学校,我才知道为了让每一个贫困生不失学,学校通过助学贷款、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等多种渠道,让我们直接受惠。

学校、老师的关爱、同学们的帮助让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原本以为自己只能独自承受贫困带来的重压,独自背负生活的苦难,但我发现,自己并不孤单。

学生处的老师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后对我关爱倍加,为我提供了在食堂服务的岗位,每天中午,我都会到食堂去服务半小时,刚开始,我还很不好意思,特别是见到同班同学时,总觉得他们是在用异样的眼观看我,可后来我感觉到,他们不仅没有因为我贫困而瞧不起我,相反的,他们常常因为看见我在工作而特别的遵守就餐纪律,主动的把桌上的餐盘放置相应的地方,以减少我的工作量。

三年来,因为参加勤工助学岗位工作,食堂为我提供了免费的餐饭,极大的减轻了我日常的生活负担。

07年的冬季特别寒冷,但是对于我又特别的温暖。

天开始转冷了,可是我却没有厚实的衣服御寒,辅导员发现我还穿着夹衣,就发动同学为我捐献过冬的衣物;生活老师也在宿舍为我安排厚实的棉被。

四面八方的捐助,使我感到无比的温暖和贴心。

每一件物品,都包含了老师的深情厚爱,包含了同学的拳拳盛意。

面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支持,我唯有努力学习,才能回报大家。

贫困对我而言不但没有成为我的阻力,反而成为我前进的动力,通过我的努力,05—06学年度,获得国家奖学金并被评为“三好学生”;06—07学年度,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并被评为“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连续三年获得政府助学金。

在此,我衷心的感谢国家和学校给予的资助,使我有幸能完成学业,有了今天的工作。

让我们再一次向老师们说声“谢谢”,是您用自己的德行和爱让我们得到了远比书本知识更宝贵的信念;让我们对这美丽的校园说声“谢谢”,是它不变的安静、祥和记载了我们的奋斗与成长。

就要离开了,让我们共同相约,不辜负成职院的培养,不辜负老师的教诲,牢记母校“博学、精技、重德、修身”的校训,做拥有智慧并富有激情的人,做胸怀大志并脚踏实地的人,做德才兼备并勇于创新的人,做富有责任并敢挑重担的人,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我们将以成职人特有的风格,去回报社会,奉献青春,实现自我。

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工作,争做国民表率、社会栋梁,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天我们以成职为荣,明天成职将以我们为傲!最后,让我们衷心祝愿我们的母校永葆青春,再谱华章!祝愿各位领导、老师们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祝愿所有的2008届毕业生们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各位同学:大家好!我是政法与管理系2011届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周柱成。

首先,我非常感谢院系的领导能够在我们即将走出校门步入社会的时候,给我们这个机会,与各位领导和老师交流大学四年的收获与感受,与各位同学共同分享这珍贵的四年成长经历。

回首四年的大学生活,可以说,大学的四年是我人生中收获颇丰的四年,也是我时刻心怀感动与感恩的四年。

四年的学习和生活,让我退却了年少无知的青涩,一次又一次的跌倒与爬起。

在这四年当中,我有两点深刻的认识:第一,你希望你的大学生活是什么样的,你就做一个什么样的大学规划,这个规划可以很粗略的,只代表一个大方向,不必很细致的,有了方向才不会茫然迷惑。

而且只要你朝着这个方向走,结果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有人说: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二年级就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己知道”。

我的大一和很多人一样,是茫然没有方向的。

除了去上课,上自习,看一些自己爱看的书以外,当时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其他事可以做。

虽然每天都有事可做,事实上心里却很迷茫,因为毕竟是大学,高中有一个高考,始终是努力的目标,现在却没有方向了。

我感觉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大学生活,大学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丰富多彩的,于是开始去参加学生会,就这样我从一个学生会干事开始直到成为学生会的主席,在学生会一呆就是三年。

在学生会的三年多里,我付出过汗水,也会遇到一些棘手的问题,我学会了沉着、冷静,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同事们相处,学会了带着微笑地与别人交流。

更加学会如何组织好一个活动;学会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勇敢地面对。

更重要的是,我不仅收获了令人难忘的大学生活经历,而且作为一名学生干部,在工作中使我具有了高涨的工作热情、高度的责任感和开拓进取的精神。

这些特质使我在应聘求职过程中充满自信,并且使我在应聘求职过程中拥有其他人没有的优势。

第二,如果你觉得生活很枯燥,这不是大学的错,大学给了你充分的自由,你要做的是利用好这种自由,充分发掘自己的生活。

我觉得大学有三件事是一个大学生必须做的,第一是学好专业知识,第二是懂得去图书馆,三是能参加实践,接触社会。

只要你认真的做好了这三件事情,你的大学生活一定会丰富多彩,你也一定会收获很多你意想不到的知识和经历。

我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地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自己,使自己在社会实践中获得了成长。

在拓展视野上,虽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图书馆去看书,但是我一直保持着定期去图书馆找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

四年中,比较遗憾的是专业知识没有学好,专业功底还比较薄弱,这就使得在现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我的学生的时候,我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备课,去想怎么样上好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正式的从合师院走向社会了,我想此时此刻,对于每一位即将离校的学子来说,内心都是充满着复杂心情的,一方面是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无限憧憬与兴奋,而另一方面,则是对母校的留恋与不舍。

就像电视剧《奋斗》中的台词一样:我们舍不得您,非常非常舍不得您,但是我们必须告诉您,我们必须离开您,我们必须去工作,去谈恋爱,去奋斗,这件事十万火急,我们一天也不能等,请您接受我们离开前最后的问候。

谢谢大家篇二:学生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学生工作会议交流发言稿钱红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生工作的认识和体会。

学生工作是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这次学生工作会议的隆重召开也说明了这一点,汤院长的报告,让我们更加地深刻认识到学生工作的重要,当然同时也感到了肩上担子的重量,学风建设是学生工作永恒的主题,它对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所学校学风的优劣更是其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识。

学生工作从微观上看,是促进每一位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从宏观上看,则是促进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

我们常说“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工作便是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下面结合土建学院学生工作的实际,向大家汇报一下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我把它概括为3个3:即创造好3个条件、建设好3支队伍、行使好3项职能一、创造好3个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是我们的育人理念,也是我们的工作目标,那么我们的工作任务就是要努力为学生的成功创造所需要的条件,我们认为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有3,1目标的牵引、2情感的滋润、3内力的支撑关于目标的牵引首先要把握牵引的正确方向,这就要求我们要重视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工作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关注时事,了解社会,以国家和学校重大事件、重要会议精神、重要纪念日为契机,在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组织开展学生乐于参与、也适于参与的形式多样各类主题文化活动和党日活动,唱响主旋律,弘扬真善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使学生在活动的参与中获得潜移默化的思想熏陶,增强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内化为前行的动力与目标。

此外,我们还经常邀请土建领域的教授、专家和优秀校友来校为学生作报告,介绍学科的最新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各方面能力的要求,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特点明确成长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学业与生涯规划,再由班导师进行阅评,给出指导意见,并督促实施。

关于情感的滋润“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温总理的这段话深刻诠释了教育的本质与内涵,大学不但需要有“大楼”、“大师”、更要有“大爱”。

俞处长在辅导员的培训及工作例会上也多次提到“教育的本质就是爱”,要求学生工作坚持“以学生为本”。

工作中我们的辅导员、班导师们能够走进教室、走进宿舍、走进网络,去了解学生的所思、所需,面对不同个性、不同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努力改进传统的刚性管理方法,注重个性与共性的融合,尤其是对于那些学习上有困扰、经济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三困”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心与爱护,理解与帮助。

用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触发心灵的互动,真正做到“倾情于生”,用情感去温暖学生、激励学生。

另外,我们还将家庭亲情纳入到学生的情感教育之中。

通过“感恩书信”、“期末致一年级学生家长信” “新生家长会”、“学困生家长会”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班导师与家长面对面共商“促学、督学”的方案,使学业上暂时落后的学生,在师爱与父母之爱的滋润下,重振信心、奋起直追。

关于内力的支撑内力是指学生内在具备的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合力,这是学生学业与事业成功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各专业教学所瞄准的培养目标。

根据目前我校规定的学生毕业所需的学分总数,学生平均每天课内学时最多为4,因此,利用好“第二课堂”加强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就显得格外的必要与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