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
《申论》真题(B卷)
2003年11月30日
满分:100分时限:150分钟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文字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4.请用蓝色、蓝黑色、黑色钢笔或圆珠笔作答,用铅笔或其它颜色笔作答一律无效,并不得在卷面上做任何标记。
二、给定资料
资料一:
2003年6月的一天,鹿角镇金星村村民刘富荣,持续高烧被送进医院后确诊为急性血吸虫病。
说起血吸虫病,年纪大的人肯定都有很深的印象,也自然会想起毛主席当年的著名诗篇《送瘟神》。
早在五六十年代,成功防治血吸虫病被认为是我国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标志。
当时很多地区基本上消除了这种地方性的疾病。
但是,最近几年血吸虫病又重新出现。
目前,全国有427个县市区存在血吸虫病疫情,受威胁人口约6500万人,患者达到81万例。
得了急性血吸虫病的人会经常拉肚子,没劲儿,晚期会出现肝腹水、大肚子。
急性血吸虫病人会发高烧,不治疗就有生命危险。
近几年由于钉螺的蔓延,金星村每年都有人得急性血吸虫病。
但当地相关部门并没有按规定及时到村里来查螺、灭螺,待镇里的血防站突然发现这里有钉螺时,村里的钉螺已经扩展蔓延成了千亩的面积。
为此,记者采访了镇血防站站长。
记者;完全不在你们想象当中吗?
站长:完全不在。
省里和市里也都相当重视,垸内钉螺现在是很少的。
后来,突然发现。
记者:垸内有一千多亩钉螺是不是非常严重?
站长:非常严重。
金星村的钉螺为什么会蔓延的如此厉害呢?记者在调查中发现这与镇血防站这些年工作重心的转变密切相关。
以往血防站主要工作是查螺、灭螺、防治血吸虫病、宣教等等,现在他们不再注重预防了,而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治病赚钱上。
下面是记者与镇血防站预防组工作人员的对话:
记者:你们每年的这些(本职)工作都做了吗?
工作人员:每年这些工作,有的是做了一点,但都是表面文章。
拿查螺来讲,我们去一两天就回来了,不摘了。
因为我们大部分时间要到外面去赚钱。
记者:怎么赚钱?赚什么钱?
工作人员:就是拿钱到药材公司去进药,进药后,到下面治病赚点钱。
把赚钱当成第一要务的不仅仅是鹿角镇血防站。
据了解,为了消灭钉螺,这些年上级相关部门每年都无偿向岳阳县各镇血防站下拨专用灭螺药品。
一些血防站把这些药也拿出来出售。
通过关系,记者拿出200块钱,要买两袋药,工作人员收下钱后给开出了“本单位交药款200元”的内部结算收据。
记者:这怎么开的是本单位呢?
工作人员:只能这么开。
这个是不允许卖的。
记者:不允许卖的?
工作人员:对。
将来有存根怕别人查,只能这么开,反正你要票也没有什么用。
在手续办完后,工作人员带记者到仓库取出了两袋灭螺药,想不到本应该拿来消灭钉螺的药,在这里却变成了赚钱的商品。
药被卖了,那他们怎么完成灭螺任务呢?血防站每年都要统计查螺、灭螺、查病人、给病人做化疗等等数据,并向上汇报。
记者拿到一份麻塘镇血防站去年的化疗统计资料(化疗简单地说就是给血吸虫病人治病),并抽取其中应龙村的化疗名单进行随机调。
记者:请你看看这份名单,都是你们七组的人吗?
麻塘镇村民:不是的。
这上面的名字没有一个是我们村的。
为什么名单上的人村民们都不认识呢?去年在麻塘镇血防站任预防组组长兼资料员的刘美鹏,现已被调到县血防办预防科工作。
记者找到他时,他刚填完一份报表,记者发现这份报表至少有一处是假的,即明明是8月份填的表,刘却把它写成了4月10号。
记者一再追问,刘最终道出了实情。
原来,记者前面拿到的那个化疗名单绝大部分都是假的。
刘:拿人口普查的花名册抄,有的死掉了也抄在上面。
你不知道他多少岁了,你也不晓得他的年龄,就随便写吧。
有的随便写三个汉字在一起,就是他的名字了。
(上面给了我们)一万零五百个名字的任务。
记者:这其中有多少确实是做过化疗的?
刘:确实做过化疗的,不超过四、五百人。
记者:每年都是这么做吗?
刘:每年都这样做。
在鹿角镇血防站采访时,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鹿角镇这些年上报的血防资料和麻塘镇一样,大部分都是假的。
每年上面给出一个总数,下面按照这个总数闭门造车。
资料二:
1998年1月26日,山西省文水县发生了震惊全国的“l.26”假酒案,致死22人,相关部门作了严肃处理并提出了整改措施。
然而,时隔6年,在文水县造酒作坊最集中的高车村,又有人在制售假酒了。
惊讶之余,记者进行了暗访。
到了文水县,记者不知如何与假酒贩子接头,就找了一辆高车村的出租车。
谁知一上车,司机便主动介绍开了。
记者:这个村子里做酒的有多少户?
司机:告诉你实话,家家户户都做。
记者:家家户户都做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