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应急救治工作-

核应急救治工作-


医学救援小分队 一、成员
•医学救援小分队队长(MST-1)承担小分队的组织和指挥等全面工作 ,是事故现场医学救援的决策者。除此之外,还要参与对放射损 伤和非放射损伤人员的分类诊断和现场的紧急医学处理等工作。 •临床医生(MST-2)主要负责受伤人员的初步分类诊断和紧急医学处 理,并作为MST-1的助手。 •保健物理人员(MST-3)负责受伤人员的放射性污染检测和初步的放 射性去污处理,以及事故现场的放射性样品收集。 •护理人员(MST-4和MST-5)主要负责外伤和其它受伤人员的处理, 受照人员和受污染人员的生物样品的采集、处理和保存。 •技术人员(MST-6)主要是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同时负责事故现场 的辐射水平监测和救援人员的放射防护监测等。
10、其它装备
•移动医院; •帐篷; •供暖装置; •空塑料容器(容积20~30升)。
医院临床医学诊断及处理
1、电离辐射事故干预水平及医学处理原则 GBZ113-2002 2、职业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112-2002 3、放射性疾病名单GB/T18201-2000 4、职业性皮肤放射性污染个人监测规范 GBZ166-2005 5、人体体表放射性核素污染去污处理规范 WS/T186-1999 6、过量照射人员的医学检查规范GB18196-2000 7、放烧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3-2002 8、放冲复合伤诊断标准GBZ102-2002 9、外照射急性放射病诊断标准GBZ104-2002 10、内照射放射病诊断标准GBZ96-2002
四、基本常用术语
背 景
辐射应急可能由不同类型的危害引起或涉及不同的危害, 包括—自然的(如暴风雨); —技术的(反应堆应急); —犯罪的或恶意的活动(如偷窃、破坏、恐怖袭击)。 •对每一种这些危害的响应可能涉及不同的响应组织,它们有各自的响应术语、文 化和计划。 •因此,对所有危害的计划和程度应当构成一个协调一致、相互连结的体系。
7、运输工具
应急救援装备车; 救护车(有防止污染扩散的措施)。
8、通讯设备
•(a)可调频率的便携式无线电台; •(b)移动电话; •(c)对讲机; •(d)带无线网卡的笔记本电脑; •(e)手持/车载卫星定位系统(GPS); •(f)备用电池。
9、生物样品采集设备
•一次性注射器,2ml、5ml、 10ml、20ml •止血带 •75%医用酒精 •3%碘酊 •试管架 •酒精灯 •无菌肝素抗凝试管 •抗凝试管 •不抗凝试管 •可收集24h尿的容器 •可收集24h粪便的容器 •鼻拭子 •收集唾液、痰液、呕吐物和其他体液 或分泌物的容器 •收集指甲、毛发、衣物、口罩、饰品 等的容器 •标签和带不粘胶的标签 •空塑料容器(容积20~30升) •剪刀、指甲钳 •一次性乳胶手套 •塑料绳 •透明胶带 •标记笔
1-7 事故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7.1 一般原则
7.1.1 首先应尽快消除有害因素的来源,同时将事故受照人员撤离现 场,检查人员受危害的程度。并积极采取救护措施,同时向上级部 门报告。 7.1.2 根据事故的性质、受照的不同剂量水平、不同病程,迅速采取 相应对策和治疗措施。在抢救中应首先处理危及生命的外伤、出血 和休克等,对估计受照剂量较大者应选用抗放射药物。 7.1.3 对疑有体表污染的人员,首先应进行体表污染的监测,并迅速 进行去污染处理,防止污染的扩散。 7.1.4 对事故受照人员逐个登记并建立档案,除进行及时诊断和治疗 外,尚应根据其受照情况和损伤程度进行相应的随访观察,以便及 时发现可能出现的远期效应,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关于医院开展核与放射性突发事件的 医学救援工作的讨论
目 录
一、背景---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 二、医学救援小分队
1、概况介绍
2、现场紧急处理 3、配套装备
三、核应急救治基地
1、事故照射人员的医学处理原则 2、放射性疾病介绍3、 Nhomakorabea射性皮肤病
4、外照测量技术 5、内照常见放射源测量技术和典型值
6、救治基地配套装备
医学救援小分队与临床医院中的 救援工作
•医学救援小分队应在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发生后迅速赶赴事故或事件现场 ,担负对非放射损伤和放射损伤人员的现场急救、初步分类诊断、初 步去污处理或促排、受污染人员的检测、发放抗辐射药品和现场采样 等方面的工作。 •与在临床医院中的救援工作相比,现场救援有其特殊的要求,无论在仪 器装备、人员组成和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是在应急救援方案、人员的 分工合作和救援人员的自我保护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精 心的准备 •临床治疗中有其特殊性,要求能够正确判断、预后判断和正确治疗,需 要注意初始的生物、临床和剂量数据及详细事故经过的收集,除核损 伤专业分析外,可根据具体损伤情况送至相对应科室
6、普通装备
•笔记本电脑 •备用电池 •塑料布 •外科手术服 •床单和毯子 •便携式担架 •不同规格的塑料袋 •帘子 •废物袋 •装运箱 •手电筒 •辐射警示标志(普通和荧 光的) •不同规格的塑料绳 •标签和带不粘胶的标签 •事故照射资料收集、记录表 •医学资料收集、记录表 •生物剂量测量/估算工作表单 •生物样品采样和检查指标登记表 •体表放射性污染及去污记录单 •分区标识(普通和荧光的) •识别标记 •辅助资料,包括:操作手册,程序文 件,病人运输报告表格,应急组织 、机构和人员联系目录等。
4 任何表面受到放射性污染后,应及时采取综合去污措施,尽可能清洗到本 底水平或按表2列出值进行控制。 放射性物质污染表面的控制水平 单位为Bq/cm2 污染表面 α放射性物质 β放射性物质 手、皮肤、内衣、工作袜 0.04 0.4 工作服、手套、工作鞋 0.4 4 设备、地面、墙壁 4 40
a 污染时间愈久,愈难以去污。手、皮肤受到污染时,应及时采用去污效率高、对皮肤无 刺激、不会促进吸收的去污剂进行清洗。其他表面污染,应采取适当措施清除污染。 对固定性污染,控制水平可以适当提高,但不得超过表中列出值的5倍。 b 对最大能量小于0.3MeV的β放射性物质污染,其表面污染的控制数值可以为表中列出值 的5倍。 c 对低、中毒组放射性核素,控制水平可放宽10倍。 d 设备与用品,经仔细清洗后,其污染水平不大于表中所列出值的五十分之一时,经防护 部门测量许可后,可在一般工作中使用。
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
一体化应急计划概念
医院主要职责---医学救援小分队/核应急 救治基地
一、必要性
•核事故、放射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突发性和危
害程度的不确定性;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组织一支有效的医学救援力量 ,在复杂的情况下完成医学应急救援活动,没有一支装备精良、行动迅 速、训练有素的医学救援小分队(Medical Support Team, MST)是不 可能办到的。 •对核与放射突发事件应急响应负有责任的国家和地方医学应急组织根据 各自的职责范围,建立并维持医学救援小分队的运行是非常必要的。
放射性污染的控制
1 发生污染性事故时,首先控制污染,保护好事故现场,阻断一切扩散污 染的可能途径。如暂时关闭通风系统或控制载带放射性核素的液体外溢 ,或用物体吸附或遮盖密封,防止污染再扩散。 2 隔离污染区,禁止无关人员和车辆随意出入现场。或用路障、或用明显 线条标记出污染的边界区域及其污染程度。由隔离区进入清洁区,要通 过缓冲区,确保清洁区不受放射性污染。 3 进入污染区必须穿戴个人防护用具,通过缓冲区进入污染区。 3.1 从污染区出来的人员,要进行个人监测,手、脸、头发、鞋要给以特 别注意,其次是臀部、膝、袖口等处。 3.2 由污染区携出的物品、设备,必须在缓冲区经过检查和处理,达到去 污标准后,才能带入清洁区。 3.3 污染的监测结果必须记录,用一定面积的平均计数率值表示之,如监 测地板、天花板墙表面用1000cm2上的平均计数率值,桌、衣服等用 300cm2,皮肤污染测量用100cm2,最容易受污染的手指尖和手掌,按 30cm2计算。
核事故应急基本事项 一、隐蔽 二、个人防护 三、服用稳定性碘 四、撤离 五、避迁 六、控制食物和水,使用贮存的粮食和料 七、控制出入 八、人员除污染 不要因为人员除污染而延误撤离或避迁。 九、地区除污染 十、医学处理
仪器装备 1、现场急救仪器和器械
•a)输血装置; •b)血细胞计数器; •c)生物显微镜; •d)制作血液涂片的设备; •e)收集和储藏生物样品(血液、尿 、便等)的容器; •f)心脏除顫器,电池和充电器; •g)综合急救器械箱
2、应急药箱和急救箱
(2-1)放射应急医学处理箱 •由防治急性放射损伤的药品组装 而成 •包括急性放射病预防药、急性放 射病早期救治药、主要放射性 核素阻吸收药品、加速体内排 泄的药品等 •主要用于放射事故时应急医学处 理和放射损伤病人的早期救治 •每箱内药品可供10人使用1天。
(2-2)常规急救药箱
建立背景介绍
•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在2003年组建了一支核应急医学 救援小分队,下设两个行动小组,以期为我国的放射事故、 核事故、核或放射恐怖袭击事件的医学应急响应服务,并争 取加入到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 应急准备与响应网络组织中,参加国际性的应急救援活动。
•经考察认证,卫生部核事故医学应急中心于2004年初被指定 为WHO辐射应急医学准备与救援网络(WHO/REMPAN)的成员, 成为WHO/REMPAN在中国设立的联络机构。
5 个人去污时用肥皂、温水和软毛刷认真擦洗。洗消时要按顺序进行,先轻 度污染部位后重度污染部位,防止交叉污染。要特别注意手部,尤其是 指甲沟、手指缝。必要时可用弹力粘膏敷贴2~3小时,揭去粘膏再用水 清洗,对去除残留性污染有较好效果。或采用特种去污剂,见附录D(资 料性附录)。 擦洗头发一般用大量肥皂和水,要特别注意防止肥皂泡沫流入眼睛、耳、 鼻和嘴。 每次洗消前后要进行监测,对比去污效率。除污染的废水须收集,经监测 后方可酌情处理。 6 受过严重放射性污染的车辆或设备,其表面虽然经除污达到了许可水平, 但是,当检修、拆卸内部结构时,仍要谨慎,防止结构内部污染的扩散 ,要进行监测和控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