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绿色建筑汇报资料

绿色建筑汇报资料

一、由下而上冷却
母亲寺庙用了9个下沉式水池。由于寺庙内温度高而周围水池温度 低,所以周围空气冷却后,自动从地下室导入中央大厅,最后从寺顶的 排气口排出。
综合应用案例——英国Garston的建筑研究机构办公楼
风压方面: 1、平面通畅:北侧,单元式的 办公室并没有连续布置,中间留 出通风口。 3、北侧办公室顶棚上使用中空 的混凝土板,平面通风路径堵塞 时,使风通过混凝土板流通, 热压方面: 1、在南侧设置5个通风烟囱,扩 大进出风口之间的距离。 2、南侧玻璃窗,加热空气,增 加温差(可使用双层通风幕墙) 3、在大楼顶部背风侧设置高侧 窗,形成烟囱效应。
在评估标准中
交通设施与公 共服务
场地与周边联系便捷 无障碍设计 合理停车 保护场地原有生态 场地设计 设置绿色雨水基础设施 合理绿化
在节地当中,从一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室外环境:昆明气候分析
节地措施
气候分区
昆明气候特点概括:1、属于温和地区,部分地区应考虑冬季保温, 一般可不考虑夏季防热。 我国的热舒适温度范围:夏季为22. 0~28. 7 °C、冬季为18. 5~23. 7 °C, 健康的湿度环境:45%~65%, 从气温表上来看 夏季: 温度多在适宜范围内,体感温度偏高主要是强烈阳光的热辖射效 应所造成的,故尽量通过遮阳等被动节能减少主动耗能。相对湿度 较大,需要组织良好的通风。 降雨集中,侧重组织排水和雨水收集。 冬季: 温度多低于适宜温度但并不过低,力求通过被动式节能保暖; 湿度适宜偏高,在做好保温的同时要组织通风。 降水较少,故侧重于蓄水和回收利用。
节地设计案例分析——重庆市建科院办公科研大楼方案设计
利用地形设置景观小品
基地用地不规则; 西高( 296) 东低( 287) ,基本分为292 和290 两台地如( 图3) 。在 设计过程中,结合地形高差, 设计了人工湿地跌水池、垂 直绿化等
节地设计案例分析——重庆市建科院办公科研大楼方案设计
底层架空,减小建 筑占地面积
利用风压作用和室外与空气间层内 部的温差、外层表皮上的通风口等 来形成热压作用( 烟囱效应) ,实现 通风。
气候式外墙——机械通风
通常在空气间层的外侧采用夹层保温玻璃, 内侧采用单层平板玻璃。自动的遮阳设施可 以安装在空气间层中。
热压—烟囱效应的设计
拔风井:增加排风口与进风口的高差
“风帽”可随风向的改变而转动, 利用风压换风。 而“风帽”中的热交换模块利用 废气中的热量来预热室外寒冷的新鲜 空气。
建筑三维立体 规划
节地措施
开发山坡地和 废弃用地
积极挖掘地下 空间
建筑三维立体规划
1)空间组织上开放灵活
在有限的城市用地上,高度集中各项城市功能,使得 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多功能混合。
2)高密度和集约性
建筑高度和密度均很高,形成高楼林立的现象。人口 密度大,人流密集,土地利用率高。
开发山坡地和废弃用地
1)结合山地,合理利用高差
在山地丘陵地区,可以利用坡地,将单栋建筑楼的入 口设在中间层,使任何一层到达入口都不超过我国多层建 筑规范。
2)科学分析日照,确定日照间距
将建筑布置在南向坡,可适当减小日照间距,从而提 高建筑的密度和容积率,节地效果明显。
3)充分利用立体空间
在建筑的设计中可用错层, 跃层,筑台等手法,利用地形, 对多层次的立体空间进行充分 利用。
日照
特点:丰富

• • •
昆明位于北半球 ,如果考虑墙面的日照时间和 室内日照面积, 那么昆明建筑物的朝向以正 南 、南偏东30°、南偏西 30°的朝向为最 佳; 东南向 、西南向的建筑物可能接受太阳辐射 较多 ; 正东向的建筑物上午日照较强,朝西向的建筑 物下午受到的日晒比较强烈。 太阳入射角在冬季和夏季差别较大,有利于 被动式太阳能的采暖和隔热
四 节能建筑设计之太阳能 >>
天窗的大面积和不同 角度的使用。 转化为光能 开窗的方式 直接作为建筑采暖 方式 作为热水供应加热 方式 被动式太阳能采热
太阳能的节能效应
转化为热能
直接受益式
转化为电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运用总述:
太阳能运用总述: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向外散发 着能源,从而被人们所利用, 因而如何再设计中合理的利 用太阳能,是成就一个绿色 建筑节能的关键。
实线:西南风 阴影:南风
昆明市风向全年主要为西南风 及南风控制, 随着夏季的到来, 南风 的频次逐渐增多, 到 8、 9月南风频 次超过西南风频次 , 为昆明站的主 要控制风向。
人工的建筑物占用了自然的土地,建筑师一直在努力减少这种异化,通过合 理开发坡地和废弃用地,积极开发地下空间等都是节地的方法。
风环境
昆明风环境
滇池风环境 由于滇池水域面积大 , 水陆间热力差异 形成的水平温度梯度, 使得气流在白天从 湖区流入陆地, 晚上从陆地吹向湖区 ,气 流明显地从湖四周向湖区汇集 形成湖陆 风环流。到白天 , 风向迅速转换 , 风速也 迅速增大 , 午后风速达到最大值。(湖 陆风的转换期出现在早上的 08~ 10 点, 晚上 18 点以后开始向陆风转换。)
积极挖掘地下空间
1)地上停车,地下绿化
挖掘地下空间主要是说对于车库 的规划,要尽可能地采用相对集中的 布置方式,降低建设费用。且尽量在 车库上方布置绿化。
垂直绿化
1)附壁式
利用植物材料自身的吸附性沿墙 面自行攀缘, 以布满整个外墙墙 面
2)牵引附壁式
在墙壁上用固定的铁丝网 或尼龙细绳进行牵引,
3)附架式
当建筑过于密集或风弱时,利用捕风器提高进风率
热压—主要运用于无风或背风面
要点: 1、依靠重力的通风系统,与建筑朝向关系不大 2、烟囱效应—创造高差,利用热空气上升和冷空气下降的原理形成自然通风 3、利用冷却塔或周边水域对空气降温创造温差,实现热压通风
热压—烟囱效应的设计
纯开放空间:空间比超过3:1 竖井共享空间 楼梯结合空间:竖向贯通 通风中庭 法兰克福商业银行
节地设计案例分析——重庆市建科院办公科研大楼方案设计
总体布局
基地位于重庆渝中区袁家岗,西 侧临近主要城市道路,其余周边为多 层居住区。 用地不规则; 西高( 296) 东( 287) , 基本分为292 和290 两台地。东侧有 高压走廊。建设用地约6599 m2 ,总 建筑面16500m2 ,容积率4,地面建 筑密度≤45%,绿地率≥25%。
有进必有出,但出进不一定是直线, 可利用此改变风的路径
风压—主要运用于迎风面建筑或上层房间
昆明全年主要为西南风及南风,风向与日照方向一致,故冬季在满足日照的时候做好避 风。
船屋:提高船屋高度迫使风抬升越过湖面 简考布斯住宅:挖下沉庭院间接提高房屋高 度形成静风区
静风区
风压—主要运用于迎风面建筑或上层房间
太阳能在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1、转换为光能, 2、转换为热能, 3、转换为电能 。
太阳能转换为光能:
经过调查和资料显示,合理 采用天然光可以节省人工照 明的能耗代替光能。在办公 建筑中一般可节约15%-20%; 教育建筑中,10%-15%。
太阳能转换为光能案例分析:
上海嘉定幼儿Βιβλιοθήκη 在一定程度 上很好的考虑了自然采光的 合理运用。
2010级毕业设计—— 绿色建筑概述
调研小组:邓小萌 20105594 兰丁 20105534 刘万洋20105504 龙丹 20105585
目录
目录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节地建筑设计概述 节能建筑设计之风能 节能建筑设计之太阳能 节水建筑设计概述 节材建筑设计概述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一 绿色建筑评估标准 >>
绿色建筑的评价应以单栋建筑或建筑群为评价对象。 绿色建筑的评价分为设计评价和运行评价。
设计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
运行评价
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 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运营 管理7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均包括控制项和评分项。评价指标体系 还统一设置加分项。
设计者利用计算机模拟和风洞试验,对60层高的中庭空间的通风 进行分析研究。为了避免中庭内部过大的紊流,每12层作为一个独立 的单元,各自利用热压实现自然通风,取得良好的效果。
热压—烟囱效应的设计
双墙空间:超过600mm的夹层

玻璃 玻璃

计算机控制格栅
玻璃 可移动铁栅
自动除湿器
自然通风外墙—— 自然通风
太阳能转换为光能案例分析:
南立面图
满足采光标准,有足够的亮 度,保证视线清晰 均匀的照度,避免出现明暗 对比过强 单侧采光或主次采光,避免 书写时的手部阴影 防止眩光影响正常活动和对 幼儿视力损伤
本次设计的用地条件比较紧 张,通过前期计算机对场地 风环境的模拟结果,采取建 筑下部3 层架空的方式,一 方面减少了建筑的接地面积, 将建筑覆盖率降低至37.7% , 为人们创造了更多的地面活 动空间; 另一方面底部架 空有利于自然风的通过,不 会对后排建筑对风的获取造 成阻挡.
节地设计案例分析——重庆市建科院办公科研大楼方案设计
通过搭建木架、金属网架等 辅助设施, 使植物攀缘在建筑墙面 外的构架上, 形成离壁式绿化, 可 达到对建筑的遮阳效果
垂直绿化
4)预制绿化墙
也就是我们常见的花墙, 包括 固定框架, 栽培容器和浇灌系统, 快速形成绿化墙面的效果
5)建筑预留种植箱或种植槽
在建筑设计时即将植物种植部分 留出, 并设计灌溉系统, 可种植藤 本植物以外的灌木或草本植物,形 成建筑与种植容器一体化
英国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
热压—冷却空气实现热压通风(可用于干热气候区)
一、由上自下冷却
法赛在设计总统别苑时,在通风井中设计 了一个喷淋系统,并提高了通风井进出口高度, 空气在通风井中经过一系列多空金属网状湿碳 盘被加湿冷却,从通风井的下部流出,经过房 间后,最后从拱状的高窗或热压排风口排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