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随着真空断路器的迅速发展,对配套用的操动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早用的电磁操动机构,因合闸电源功率大,投资大,断路器合分速度偏低,逐渐被合闸电源功率小,输出特性与真空断路器相匹配,机械寿命长的弹簧操动机构所代替。
最早设计的CT8弹簧操动机构专门为少油断路器而设计。
经完善改进的CT10、CT12机构,原理上与CT8相同,结构相似,仍然存在着与真空断路器不相匹配的缺点。
为了满足真空断路器的需要,提高运行可靠性,根据真空断路器的机械特性要求,相应研制开发了CT17、CT19类型的弹簧操动机构。
CT17和CT19储能原理相同,驱动和脱扣系统相近,只是结构布置两样。
现以CT17为例,对真空断路器应用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二 CT17与CT10弹操机构在真空断路器应用中性能的比较。
CT10是最早期经完善改进用于35kV真空断路器的弹簧操动机构。
由于它储能方式为棘轮结构,运转时承受冲击负荷,这样要求机械强度高,运行噪声大,使用寿命短。
CT17机构吸收了CT10的优点,再储能原理上实现了突破。
采用了机械传动系统中最简捷,性能可靠的齿轮传动方式,已根本上改变了原有的不足。
使其传动平稳、噪声低、寿命长、输出特性与真空断路器相匹配。
现将二者性能列序比较如下:1 合闸功CT10为400J;CT17-35为350~500J,连续可调,能满足不同的断路器对输出功的要求。
2 机械寿命CT10为2000次;CT17-35为10000次3 安装方式CT10合分电磁铁可自动复位,机械输出轴偏后,机构可以朝任意方向安装。
常用的有正装、倒装,适应不同断路器的要求,方便灵活。
4 储能系统CT10储能系统为棘轮棘爪形式,储能时棘轮棘爪受冲击负荷,振动大,噪声大,易打齿,易磨损。
系统效率低,要求功率大,一般为600W。
经常储不上能,容易烧损电机。
CT17-35采用齿轮传动,性能平稳,效应提高。
储能可靠,噪声低。
使用由机动率小,为200W。
5 驱动系统CT10的驱动系统为单边铰链,受力不对称,不均匀;CT17-35采用对称铰链,受力均匀,效果好,磨损小。
6 脱扣系统CT10分闸脱扣系统采用半轴搭扣解锁形式。
而合闸脱扣系统为圆弧B锁门,合闸脱扣系统环节多,需用的合闸电磁铁能量大,合闸电流不小于9A。
合闸控制必须采用接触器。
运行用拒合、误合现象时又发生。
CT17-35合分脱扣系统全部采用半轴搭扣解锁形式,合分闸所需功率低,合分闸电磁铁能量小,电流小。
合分脱扣系统直接用辅助开关实现,不必另加接触器。
合分扣结牢靠,解锁方便,不易发生拒动或误动。
7 辅助开关CT10输出轴转角大,辅助开关连杆接近死区,有时出现反转,运行中易发生拒分据合现象。
CT17-35输出轴转角较小,辅助开关连杆运行在力角度范围,不易发生上述问题,CT17-35的辅助开关转角连续可调,易调列最佳状态。
8 行程开关CT10采用常规LX型行程开关。
加上电机电流大,开关结点容易烧坏。
CT17-35采用特殊结构的LXW型行程开关,节点容量大,还配有直流灭弧装置,灭弧效果很好。
运行可靠性高。
9 负载性能CT10机构专为少油断路器设计。
用于真空断路器时,负载匹配不好,有时合闸不到位。
CT17-35机构专为35kV真空断路器设计,负载匹配好,合分速度偏高还省力。
加上CT17-35机构合闸弹簧连续可调,输出功在350~500J之间,适用范围广。
即可用于户内亦可用于户外。
10 欠压脱扣方式CT10欠压脱扣组合系统为机械式的,安装调试不方便。
CT17-35欠压脱扣组合为电器式,结构简单,安装调试方便。
性能优越,运行可靠。
具有明显的特点,深受用户欢迎。
三弹簧操动机构的安装使用文献中已经明确给出了CT17弹簧操动机构的安装要求,方法和调整顺序。
指出CT17-35安装就位后,一定要在储能分闸状态下,用连杆将机构输出轴上的拐臂与断路器转轴拐臂连接起来,呈垂直自由状态。
即左右前后上下都有一点活动空隙。
用手轻微点动,感到灵活自如。
但用户因不了解弹簧操动机构的性能,也不详细阅读使用说明书,怕储能后弹操机构释能,造成人身设备意外损伤,就在未储能状态机械人为地分闸,将连杆连接起来,这样连杆长度不一定合适,分闸也不一定到位。
在储能合闸中,容易发生“空合”。
用户误以为是机构工作不可靠,实质是断路器没有调好,机构工作状态不对引起的。
应重新调整。
这种问题后面专题叙述。
实际使用中也出现过安装基面不平稳,引起机构夹板扭曲变形,致使合闸挚子轴或分闸半轴转动不灵活,发生弹簧储存能量保持不住的问题。
断路器合分运转中,机构输出拐臂与断路器拐臂上接点运动轨迹为圆弧,之间距离不是一个常数。
因此连杆运动不再一个平面内。
除要求连杆承受弯曲应力外,还要在两端装关节轴承,解决空间传动问题。
有些用户仅用销轴连接,必然引起传动不平稳,中间卡滞,断路器特性变化。
机构安装好后一定先手动合分,待正常运转后再通电试验。
防止出现问题,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四机构实际使用中问题的分析在真空断路器中,无论是10kV或35kV电压等级,其操动部件是不可缺少的部件。
它的特性直接影响着断路器的可靠性和机械特性。
一般人只注重断路器的合与分状态,不注重于操动机构的配合特性,往往造成“大马拉小车”,这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
文献中给出了弹操机构与断路器之间的匹配要求和方式。
操动机购是断路器的主动部件,真空灭弧式及传动件是被动部件。
操动机构的合分要与断路器从合到分的行程相协调。
过大过小均为匹配不合理,这在断路器设计中要彻底解决。
下面对安装和维护使用中用户碰到的几个问题给与分析。
1 “空合”与“合空”现象这在设备调试中,经常遇到的情况。
“空合”就是弹操机构与断路器本体连接后,当储能合闸时,弹簧能量释放,本应转化为断路器的合闸功,但由于断路器上传动部件没有移动,实为虚过程。
把这种现象称为“空合”。
下图给出机构正装时,传动部件的单线示意图。
这种安装,机构从分到合,连杆AB始终受到拉力作用。
我们将连杆受压力作用的安装方式,称为反装。
A图为不正确连接。
因AB过长,迫使弹操机构运行角度小于它设计要求的最小限度40°。
与B 的连接空间的连杆CDEF中C 点不能到位。
从机构正面看,扇形板藏匿在分闸的半轴内,习惯上称作复位不彻底。
当储能合闸时,尽管弹簧收缩,能量释放,合闸凸轮不能使C点位移,与CDEF相连的G 点尚未转动, AB杆未受力作用,而发生断路器大轴H没转动的“空合”。
在B图中,AB杆缩短以后,在分闸状态下,C点后移到位,空间的连杆CDEF的F 点,使扇形板能离开分闸半轴S距离。
S大小与机构的机械零件尺寸和装配有关,一般在2~5mm范围。
储能合闸时,合闸凸轮驱动空间的连杆CDEF中C点后移,将扇形板死死的锁扣在分闸半轴上,保持断路器的合闸状态,完成了整个从分到合的过程。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很简单,调节连杆AB的长短,使C点到位,进入合闸凸轮K的凹槽内。
在储能分闸状态下,AB长度适合,扇形板离开分闸半径M有-S距离。
此时AB杆不受力,呈自由状态。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用户将AB杆连好后,调断路器参数压程的大小,改变AB 长短来完成。
这不仅合理,难免出现机构工作状态不对,断路器发生“空合”与“合空”实质上不一样。
空合是连接不当造成的,机构本体没问题。
合空是机构本身的问题,是指弹操机构在合分储能时,输出轴及其拐臂超过连杆,带动了断路器动的运动,合闸到位,由于某种原因,在合闸时没有保持住。
瞬间完成了分闸操作。
整个过程为合分操作。
这里要指出的是,机构在储能过程中,能量保持不住,这与合空又不是一回事。
造成合空的原因较多,如在机构合闸过程中,因合闸凸轮与轴上部见的旋转碰撞了分闸半轴或者扭簧,储能弹簧收缩摆动,碰撞了顶板,都会造成锁扣解除。
解决合空问题要详细观察合闸过程运动状况,当用手轻轻触摸分闸半轴时,在合空过程中,就有转动感觉。
检查后予以排除。
储能保持不住是合闸挚子上的偏心圆由于装配或热处理硬度不够,其偏心距减小,导致其工作不正常。
例如:挚子轴生锈,或者安装面不平。
紧固后使侧板扭曲造成转动不灵活。
检查挚子轴转动灵活否,不能储能,机构处于自由脱扣状态,用手旋转挚子轴,看是否复位。
如果挚子轴转动不灵活,要将侧板紧固件松动,留有间隙,就解决问题。
2 断器开距与压程的调整弹簧操作机构中储存的能量,在合闸过程中,一部分为断路器的合闸功,另一部分用于克服传动部件的摩擦力,将储头簧予压,分闸弹簧拉伸,为分闸做准备。
图中这种连接方式,单纯用调节连杆改变断路器的开程和压程大小不能达到最好的配合。
必须使弹操机构合分正常,再改变油缓冲器的位置和断路器绝缘拉杆长短,调节最佳机械特性参数。
图中连接方式,拉杆放短,迫使机构合闸角度变大,从而使断路器压程变大。
如机构倒装,拉杆放长,压程变大。
用户实际调试中,多用改变连杆长短满足压程要求。
这在一定范围内起作用。
超出这个范围,有可能压程过大,机构合闸功不够,或者发生另外的问题。
机构运行角度过小,工作状态不对,带来空合。
如果机构工作状态不对,断路器也无法运行。
断路器如果合分不到位或特性调不出,不等于机构有问题。
当机构空合或合闸不到位时,首先检查断路器有无卡滞。
或者没有调号参数。
千万别鲁莽从事,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3 合闸速度的调整无论是户内户外断路器,都将分闸弹簧装在断路器的输出转轴上,分闸过程无论电动或手动,都使机构上的分闸半轴解扣。
靠分闸弹簧的收缩力,将断路器动触头从静触头上分离开来。
分闸速度主要取决于分闸弹簧的力量大小。
当然,传动部件对它也有影响,但不是主要的影响。
分闸速度过高,分闸弹簧特性过硬,也就是在拉伸后力量过大,应更换特性软些的弹簧,也可松动分闸簧,使它的拉力变小。
在分闸速度调不好,要调和闸速度是徒劳的,因为它相互影响。
分合速度调好后,合闸速度的高低,取决于合闸功的大小。
合闸功大,合闸速度高。
合闸速度与分闸速度的调整要反复多次进行。
在其他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分闸速度提高,合闸速度自然降低。
这里要指出的,上述方法是速度的微调。
要改变合闸速度的数量级,主要是改变弹操机构合闸凸轮的曲面形状。
如果合闸速度偏高,单纯减小合闸功,有时会合闸不到位。
这就要与机构制造厂协商。
合闸不到位,测量的合闸速度毫无意义。
在机构制造时,已考虑到不同断路器的工艺装配差别,将合闸弹簧做成可调的。
调整好后,将螺母锁紧,特性参数就固定了。
合闸不到位,启动电机进行储能,因为在负载下通电,有损于电机。
机构设计中,考虑到空载下启动,并在二次回路中加以保护。
4 合分闸时间的调整断路器固有分闸时间是直接到分闸指令瞬间到所有极的触头分离瞬间的时间。
标准中给出固有分闸时间和合闸时间是“断路器及其操动机购在额定操作电压或者压力下的机械特性”。
固有分闸时间是与机构执行命令的分闸脱扣器及其传动系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