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高一 《沁园春长沙》课件
2020-2021学年语文部编版高一 《沁园春长沙》课件
寒秋,湘江,橘子洲头 山,林,江,舸,鹰,鱼,万类霜天
下片——叙事、抒情 (何人、何事、何情)
百侣曾游,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到中 流击水,浪遏飞舟
新知讲解
诵读诗词上片内容,词人所写秋景和一般秋景有何不同? 在横线上填入合适的词语。
看____生___机_勃__勃_____之景 生_____济__世_苍__生_____之情
观点二:虚实结合。诗词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写实,更多的是 想象和联想,每个人可以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读出不同的内容。 词中所写既是湘江之景,也是祖国大地之景;既指自然景,也暗 含社会形势。“万类”则包含了所有种种。
课堂练习
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下是( D )
A.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的读书生活为 背景,展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优秀青年风.华.正.茂.的学习 和生活的故事。
峥嵘岁月图
新知讲解
到底什么样的人才能够主宰祖国的沉浮?词人是否做了回答?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统领七句,写革命活动,形象地概括了当 时年轻一代雄姿英发的风貌和气概。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意 气风发,才华横溢,激情奔放,敢说敢做,革命斗志十分旺 盛,评论国家大事,把权贵视为粪土。
诗人见山川的壮阔美丽很自然地想到了祖 国命运和革命未来,进入了理性的思考,提出 谁是大地主宰的问题:革命领导权问题。“怅”写出词人思绪万端, 百感交集。“问”又表达了对自然荣枯和社会盛衰由谁来主宰的追问, 表现了诗人的胸怀与抱负。
上片小结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看____生__机__勃__勃_____之景
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 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 家、战略家、理论家。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 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 乎全部称为主席,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 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 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B.登上仰慕已久的泰山,同学们眼界大开,他们一会儿俯瞰脚下 的云雾松柏,一会儿举目仰望远处的落日归鸟,指. 点. 江. 山. ,心 潮澎湃。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青年小伙子沉迷在网吧里,从而 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心。
D.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德国女作家赫塔·米勒的作品多以二战为背 景,反映的是峥. 嵘. 岁. 月. 中罗马尼亚裔德国人的生活。
语文部编版 高一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新知导入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 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 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残阳 如血。
1935年2月
学习目标
1.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 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学习诗词鉴赏的方法技巧。 3.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4.背诵课文。
检查预习
识记下列生字的字音、字义
湘江 xiāng 百舸 gě 遒 qiú
橘子洲 jú 寥廓 liáo kuò
遏è
漫江 màn 挥斥 chì
沁 qìn
寥廓:高远空阔。 峥嵘:山势高峻,比喻超越寻常,不平常。 书生意气:指青年学生意气奔放。
新知讲解
词牌名。词,又称为曲子词、长短句、诗余、乐 府等,是我国传统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起源于隋 唐之际,大盛于宋,它原本是配合燕乐曲调的歌辞, 在发展过程中渐与音乐分离,成为纯粹的文学样式。 词牌,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后来成为特定 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长沙,题目。词的题目,可用可不用。
代表作:《七律·长征》《沁园春·雪》等
相关经历
毛泽东在长沙
1.1911年,18岁的毛泽东同志来到湖南省会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 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
2.自1913年至1918年,他在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 3.1918年4月,与何叔衡等同志创立了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奋斗目标
的新民学会。 4.“五四”时期,他组织领导了长沙学生和市民的爱国运动,主编 《湘江评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引起了全国进步思想界的
解读上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开头三句,点明时间、地点何写景抒情 的独特环境,把自己置身于秋天的广阔背景 之中,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
独立寒秋图
新知讲解
思考:“独立”能否换为“站立”、“直立”?为什么?
诗句:
李白:独坐敬亭山,相看两无厌。---闲适
柳宗元:独钓寒江雪
---隐逸
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超脱
色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看 (漫)江(碧透)
(领字) (百)舸(争流)
远眺——山上——远景 近观——江中——近景
静景
万彩 类鲜 霜明 天生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仰视——天空——高景 动景 俯瞰——水底——低景
竞机 自勃 由勃
新知讲解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美丽壮阔的秋景,生发出什么感慨?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新知讲解
你知道哪些写秋景的诗词?与本词有何不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范仲淹《苏幕遮》)
萧瑟 凄凉 悲愁
新知讲解
整体感知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词人什么情感?词中蕴含了作者 怎样的人生追求?
该词上片描绘长沙秋景,下片作 者回忆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抒发 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 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 中国的豪情壮志。
品读技巧
根据词的写作特点,找出相关内容。
词
上片——写景 (何时、何地、何景)
相关经历
重视。随后,又领导了驱逐湖南督军兼省长、皖系军阀张敬尧的 斗争。 5.1920年9月,他与何叔衡等同志建立了湖南共产主义小组。 6.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又组建了中共湘区委并任书记 7.1923年4月,他离开长沙,赴上海、广 州等地继续从事革命工作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 发展。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但 同时,国民党右派阴谋篡夺革命领导权,共产 党人陈独秀也认为革命应由资产阶级领导。这 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怀着由对中国革命
的思虑所引发出来的激情,写下这首词。
朗读诗歌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 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 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湘江秋景图
新知讲解
思考:在这几句诗句中,你认为那些字用的比较 好?为什么?
山多
因山势起伏而 成的树木的高低
水深而宽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漫)江(碧透)
红广 拟人,秋深 水澄澈洁净
船多
鹰的矫 健有力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热闹
湘江秋景图ຫໍສະໝຸດ 鱼的自在快活新知讲解
哪一个字引出词人所见之景?有什么特点?角度有什么不同?
生____济__世__苍__生_____之情 “诗的品评在意境的高下,而意境的高下, 又决定于人的品格的高下。”毛主席具有博大的胸 襟,奋发向上永不消沉的乐观性格,故其诗歌也充 满豪情壮志。体现了主席博大的胸襟与凌云壮志。
新知讲解
解读下片: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
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 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 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 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新知讲解
词的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词的分类:
小令(58字以内) 中调(59一90字) 长调(91字以上) 一首词,有的只一段,称为单调;有的两段称双 调;有的三段或四段,称三叠或四叠。 词的风格:豪放、婉约
新知讲解
词牌由来
“沁园”为东汉明帝为女儿沁水公 主修建的皇家园林,据《后汉书 窦宪 传》记载,沁水公主的舅舅窦宪倚仗其 妹贵为皇后之势,竟强夺公主园林,后 人感叹其事,多在诗中咏之。
未
来
可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期
万类竞由
中流击水
景
人
事
情
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词。 2.诵读毛泽东其他诗词。 3.完成练习册相关习题。预习下一课。
到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博大胸襟 壮志凌云
乘风破浪 砥砺前行
合作探究
有人认为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图是实写,有人认为是虚实 结合,既写毛泽东当时眼前的实景,又暗含当时中国各地的自然 景观和政治形势,你怎么看?
观点一:实景。因为当时作者只是站在湘江的橘子洲上, 不可能看到全国各地的自然景观,而且全国各地秋景也不同。
“独立”既表明一个人,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高大伟岸、踌躇满志。
新知讲解
中间七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 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 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 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