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解说词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解说词

杜甫是唐代最温厚的诗人,《春夜喜雨》这雨为什么是喜?因为他来的是时候,而且他来的方式是一种温柔的方式,“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晚上大家都安睡了,他悄悄地进入了这个村庄,细细的春雨温润的润物,所以这样的雨,在晚上,在夜里,在我们最需要他的时候来到,就好像我们最需要一个人引导我们的时候,就好像我们听到的很多温润的话语一样。

所以老杜虽然写的是雨,但用意却在乎人,因此这首诗经常用来比喻教化人生、润入心田,所以我认为不愧是“诗圣”,写出来的诗有感动、有深度。

我们唐朝的时候,妇女还不裹脚的时候,男男女女也有跳舞的风气,这种“踏歌”风俗实际上是,上身基本不动,手拉在一起,靠脚跺出鼓点来的一种舞蹈。

所以这里的“踏歌”是一种歌舞形式。

因为这是一首送别的诗,所以这其中的情感是一定要有夸张的成分在里面,才能表达出我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恋恋不舍。

送别在我们的古诗词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有壮别,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就是壮别,“儿女共沾巾”这是一种境界,惜别,也很美,也很温暖,但是如果诗中只有惜别,那就是人生中缺了一种豪情。

这三首都是写豪情,你比方说“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当曹植写《赠白马王彪》的时候,他是内心非常沉重的。

因为白马王、任城王和他,他们三个一块儿去见他哥哥曹丕,结果任城王就在见了曹丕之后不明不白的死了,他和白马王的封地很近,本来应该一块儿走,但是曹丕不让他们一块儿走。

这哥俩关系很好,但是曹丕不让他们同路而行,所以他在很悲愤的心情下写“丈夫志四海,万里尤比邻”这个能够看出曹植的气魄来,虽然我自己不得意,但是我还是有这样一颗雄心,剩下两首,每一个的范围不一样,有的是对自己很亲近的人(相知无远近,万里尚比邻),有的是对特定意义的同道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的可能更宽泛像“丈夫志四海”,一切有志的大丈夫都可以引这句话,但是心情都是一样的,离别不一定只是悲悲戚戚的事情,如果我们想到有相知、有知己,有丈夫之志,那么即使隔着千里、万里、那么就是邻居。

)有惜别,如这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还有如凄别,凄凄惨惨的,多在男女朋友之间的。

古人的交通很不方便,比如我从北京送你到南京,今天我们分别了,也许明天就见面了。

但是在古代这一走就得走俩月,回来又得俩月。

通个信,一个月,家书抵万金是不是?所以要再见面的几率不太高,所以分外似的分别和离别格外珍惜,就要大量的去咏叹。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很有气派,而且还翻用了我们上次说的李贺的诗。

最重要的是这里面展露了一种观念,就是“宜将剩勇追穷寇”,我们古时候都说穷寇莫追,意思是说,得饶人处且饶人,给人留条活路去了。

项羽当年就是这么干的,放了刘邦,最后自己乌江自刎。

毛泽东说我们在这里要吸取教训,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所以你看,在这首很有豪情的诗里讲了一个很深刻的历史道理。

而我们写诗的时候大家往往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一讲道理,诗就不好读了,就干瘪瘪的,没有意思了。

而且最后还说了“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看吧,人间变了,最后两句非常抒情啊。

毛主席的这首诗真的是古为今用,点铁为金。

陶渊明是为数不多的,身体力行,自己去种田的人。

一般的田园诗为什么写不亲切,都是士大夫高高在上,我看着你种田,我说种田乐,真好,我是我是站在岸上看的。

陶渊明不一样。

所以你说为什么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他不仅是第一个写田园诗,而且他也是有一种真正热爱田园的精神。

在陶渊明的时代,有一个人叫钟嵘,他编了一本书叫《诗品》,这个诗品就把当时包括陶渊明在内的很多诗人排为上品、中品、下品。

很奇怪,陶渊明的诗被他列为中品里面,这就说明陶渊明的诗是很淳朴的,。

就如“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后面说“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全部都在写生活的本真的东西,没有那么强的修饰性。

而钟嵘那个时代的人恰恰相反,喜欢比较华美的诗,喜欢形容比较强的诗,陶渊明的诗在当时不属于最上品,但在我们现在看来这真是返璞归真的好诗。

所以我们说真正的好诗是能经得起千年流传为亿万人识得,方为珍品。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这个清白是双关语,既是石灰的那种白色,又是品行的一种纯洁。

在诗上,于谦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在于,他写了一个最白的东西“石灰”,写了一个最黑的东西“煤”,“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做官能做到“但愿苍生俱饱暖”这个境界,做人做到“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个境界,无论是做官还是做人,于谦都是第一等的。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的娄山关是非常著名的,特别是他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他在长期的战斗生活当中看到无数次的这样的景象,在脑袋里盘桓了许久,积累起来的对生活的写真,苍山如海,象征着革命的征途;残阳如血,象征着征途当中的艰难。

同时他也是非常浪漫的。

而且娄山关一站对当时的红军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首词,长空雁叫霜晨月,很早的时候就出发了,晚上才回来,所以他写的是战斗的全过程,但是你能听到战斗的枪炮声吗?你能听到战场上的厮杀声吗?听不到!作者以高度概括的浪漫的笔触,只用了“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概括性非常强,高度的艺术概括,确有闪烁出一种浪漫的情怀。

烹羊宰牛且为乐为什么李白讲“烹羊宰牛”怎么不讲“烹猪宰鸡”呢?因为在唐朝的时候,猪的地位是很低的。

一直到苏东坡的时候地位还低,他造那个东坡肉是因为富贵人家不屑于吃猪肉,而老百姓也不知道怎么吃猪肉。

鸡那个时候都不算是肉,唐太宗反腐败的那会儿规定,御史出朝的时候,公务接待还不能上肉,当时有个御史叫马周,其实出去的时候也是吃肉了的,就被人举报。

唐太宗审这个案子,一看吃了什么,吃鸡,唐太宗自己说“吃鸡怎么能算吃肉呢?”所以马周没有触犯刑律。

但是牛和羊就不一样,《礼记》的时候就讲,天子吃什么,天子三牲都得吃,牛羊猪都得吃。

然后诸侯吃牛,卿吃羊,大夫吃猪,士吃鱼,普通老百姓吃素。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山行》很清俊,杜牧虽是晚唐人,但是诗歌的这种风格却颇有盛唐的风味,尤其是在绝句的这个问题上,既没有给人感觉晚唐诗人那种哀叹没落的情调,同时色彩上也不像晚唐诗人来得那么浓艳,这是杜牧本人的个性,他号兵学,自己又做过刺史,家族显赫,他是京兆杜家,是个贵族,这个人好言兵略,好谈国论。

他自己心中又有很高的志向,这些都使得他的诗歌迥异于晚唐诗坛的这样一种风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王安石《元日》屠苏酒和一般酒有个最大的区别,我们中国人讲礼,别的酒都是长者先喝,幼者后喝。

只有屠苏酒,因为它是过年的时候喝,必须是幼者先喝,老者后喝。

所以到宋朝的时候,苏辙就说嘛,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

我都七十多岁了,所以可能从六十多岁的时候,他就是他们家年龄最长的那个人,所以他就是每年最后一个喝屠苏酒。

道理在哪呢?因为过年对于年轻的人的来说是得年,老者是失年。

对于幼者而言当喜。

而对于老者,不能说悲。

但是送走了那么多美好的年华,所以最后一个喝。

所以我们中国很多的礼都是有他的道理在的,不是我们简单理解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国古代的鸟都有固定的意象,比如说上期的拣尽寒枝不肯栖的鸿雁,清高的意象。

子规啼血,子规有一种悲切的意象,用子规在这里做一个意象的烘托。

中国古代诗歌的语言之美有很多很多方面,你看一种诗的时候心中涌起无限多的意象,这就是就是中国古诗的美。

营造了王昌龄被贬南方偏远地区的一种悲伤的气氛。

我觉得李白真是不同凡响的大诗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枝”要有这样的想象力,才能想到我的心跟着风,跟着明月到你的身边。

所以我经常在想大唐,那样一个非凡的时代,每个诗人都有空前的想象力和表达力。

每当他们想要表达的时候就有无限的句式来供他们驱使。

我想即便他们可能没有做高官,也没有丰厚的食禄,但是他们的精神世界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丰富。

掷果盈车潘岳掷果的不是别人,是一群老太太,就是我们现在跳广场舞的这帮大妈们这个级别的人。

他们可能对美男子表达喜爱之情来的比较奔放直接。

看见美男子谁都喜欢,但是年轻小姐们不方便这么直接,可是老太太,阿姨们都不管那么多了。

所以最后是老妪掷果盈车,但最后搞得潘岳也是很狼狈啊。

老太太对潘岳扔水果,应该是对他喜爱表达一种甜蜜之情。

这就是一个爱美之情。

任何一个时代都是爱美的,都喜爱姣美的容颜。

我们这个时代追星,人说只看其外表,不求内在,其实我们都希望我们追的星,不仅有好看的外在,也相信他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内心。

潘岳也是,潘江陆海,潘岳是和陆云、陆机他们齐名的,你潘岳要就是个小帅哥,没有内在,那老妪也不至于那么喜欢。

所以美还是内在和外在的统一。

在外的容颜很容易消逝,得到的喜爱也只是一时的,而无法得到一个真正的尊重。

长安米贵白居易一个年轻人来到大城市长安,两手空空,没有任何依傍。

他找到当时一个文学老前辈顾况。

顾况说,你这个名字就不好,还白居易,白白居住在长安很容易?长安米很贵的,很难留下来的。

白居易把“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给他看,顾况一看就说,米再贵,你都可以留下来。

这是一个关于才华的故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诗》“三曹”里面才华最高的应该是曹植,过去有一句话说他,词采华茂,骨气奇高。

就是说他的诗词采非常的繁茂,立意很高、气很高。

他这是典型的知识分子的脾气,作作诗、饮饮酒、交交文人朋友可以。

你让他弄政治,弄不过他哥哥。

《七步诗》实际上是两个才子之间的战斗,因为曹丕也是个大文人,中国第一首文人的七言诗就是曹丕写的。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写尽了一个文人在政治的重压底下,特别是在自己的同胞兄长重压之下,那种精神压抑和委屈和不满。

所以我们说,他写的《洛神赋》,他写的美女篇,都开创了一个新的诗歌时代。

谢灵运评曹植,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

曹植也是既有颜值,又有才华的典范。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其实韦丛和元稹的婚姻只维持了七年,这七年的感情达到了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更可以说是表达上后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可以说元稹是个写法的“情圣”,也不能说他不是事实中的情圣,但是他的表达感情这方面确实有他独到之处。

这或许也是中唐诗人的一个特点,中唐已经不是李白那个志存高远的那个时代,不是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那个时代了,他更多的关注的是很细腻的生活的本真,人际关系怎么样,与亲朋好友之间的这个关系怎么样,所以在表达方面,其实要比盛唐多了一份细腻婉约的情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