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

高中地理专题训练——河流一、单选题(共7题;共40分)1.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锡林河春汛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A. 地下水B. 大气降水C. 冰川融水D. 冰雪融水(2)锡林河伏汛不明显的主要原因是夏季()A. 冻土融化,下渗量大B. 生活用水量大C. 植被繁茂,蒸腾量大D. 生产用水量大(3)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A. 森林B. 草原C. 荒漠D. 湿地2.(2018·江苏)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

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A. 地表蒸发B. 植物截留和蒸腾C. 地下径流D. 转化为固态水(2)甲表示的自然带是A.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B. 山地草原带C. 山地常绿阔叶林带D. 荒漠带3.(2018·卷Ⅰ)图2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 ,平坦面上均滩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小题。

(1)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A. T0B. T1C. T2D. T3(2)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A. T3形成时期B. T2形成时期C. T1形成时期D. T0形成时期(3)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A. 持续下降B. 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降D. 间歇性抬升4.(2016•全国)某河流位于浙江东部,下游河床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枯水期,以潮流带来的泥沙淤积为主;汛期,上游下泄的径流冲刷河床。

图2示意该河下游某地1962年两个时期河床断面形态,其中,甲是河床最低时期的断面。

1964年在该河上游建成水库;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

据此完成以下问题。

(1)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床断面形态从甲至乙的变化过程发生在()A. 1~3月B. 3~6月C. 6~9月D. 9~12月(2)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库竣工后,水库下游河流()A. 径流量增大B. 河道淤积C. 流速加快D. 河床展宽(3)2000年,在该河河口建成大型水闸,在该河河口修建大型水闸的主要作用是()A. 切断潮流泥沙补给B. 加速汛期洪水下泄C. 提高潮流冲淤能力D. 拦截河流入海泥沙5.(2016•全国)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

(1)森林植被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 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B. 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C. 降水变率增大D. 河道淤积(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①降水量增加②坡面径流增加③蒸发(腾)量增加④地下径流增加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C. 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D. 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6.(2019•全国Ⅱ)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修建水库前,营造该地区山前平原地表形态的力主要来自( )A. 构造运动B. 流水C. 冰川D. 风(2)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A. 地面沉降B. 流水侵蚀C. 风力侵蚀D. 冻融塌陷(3)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 水土流失B. 沼泽化C. 土地沙化D. 盐碱化7.(2019•全国Ⅰ)黄河小北干流是指黄河禹门口至潼关河段,全长132.5千米,该河段左岸有汾河,涞水河,右岸有渭河等支流汇入;河道摆动频繁,冲淤变化剧烈,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

下图为黄河小北干流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小题。

(1)黄河小北干流为堆积性游荡河道,是因为该河段河流()A.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小B. 流量大,含沙量季节变化大C.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小D. 含沙量大,流量季节变化大(2)黄河小北干流河道中段摆动范围较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河水流量②支流汇入③沿岸地貌④两岸岩性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3)渭河是黄河最大的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均较大,在主汛期,渭河的洪峰导致黄河小北干流()A. 含沙量剧增,摆幅增大 B. 水景增大,流速加快C. 水位上升,淤积增强D. 侵蚀加强,河床加深二、综合题(共3题;共60分)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坦桑尼亚略图。

图2为图1中乙地降水量统计图。

材料二:坦桑尼亚矿产资源丰富,境内大部分地区为高原,东部沿海地区有狭窄平原。

自然保护区众多,约占国土面积的1/3。

该国经济欠发达,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近年来,坦桑尼亚实施经济改革,东部沿海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经济获得了较快发展。

(1)甲地处于内流区,简述该内流区形成的自然条件。

(2)该国东部地区河流不宜发展航运,说明其自然原因。

(3)与开发水电相比,有人认为该国更宜利用天然气发电,请说明理由。

(4)简述该国规划建设图中经济走廊的主要目的。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

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

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

如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人口1685万,国土面积4.15万平方千米。

该国是典型的沿海低地国家,历史上深受海潮之害。

1920年开始修建的长达30千米的须德海大坝,是荷兰近代最大的围海工程。

近年来,荷兰已减慢围海速度,甚至推倒部分堤坝,让一片围海造地生成的300公顷“开拓地”被海水淹没。

1996年荷兰在莱茵河河口修建挡潮闸,该闸由两个庞大的支臂组成,闸体平时停靠在河道两岸,需要时合拢以关闭河道。

(1)分析荷兰修建须德海大坝的原因。

(2)须德海大坝上建有泄水闸,透过闸门可调控艾瑟尔湖入海流量。

说明须德海大坝建设后坝内水域水的盐度变化及其原因。

(3)分析莱茵河河口不修坝而修闸的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1)D(2)D(3)B2.【答案】(1)B(2)B3.【答案】(1)A(2)A(3)D4.【答案】(1)D(2)B(3)A5.【答案】(1)B(2)C(3)D6.【答案】(1)B(2)C(3)C7.【答案】(1)D(2)C(3)C二、综合题8.【答案】(1)盆地地形;降水量较小;蒸发量大(2)降水季节变化大,水位变化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长度较短(3)天然气资源丰富;生产受季节影响较小;接近电力消费市场;有利于保护自然保护区;有利于保护河流生态环境(4)开发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带动走廊沿线地区发展;加快西部落后地区发展;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

9.【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

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

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3、(1)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张;全年受西风影响,风暴潮多发;围垦区地势低,防止海水入侵,保护现有土地;风浪减小,利于继续围垦。

(2)变小。

大坝阻止海水进入坝内水域;流域内降水丰富,河流注入淡水量大;湖内咸水通过泄水闸逐渐排出。

(3)莱茵河航运繁忙,闸可打开以保正常通航;可减小对河口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关闭闸门减轻风暴潮的危害。

河水变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