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房成本控制流程厨房成本控制厨房是餐饮业核心,是生产的重地,它直接决定酒店的兴衰,生死存亡。
树立企业形象,创造名牌企业,需要长年的积淀和巨大的投入,必须有细致的管理章程,过硬的管理队伍,管理实现统一标准、规格、程序,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菜肴标准、质量、提高服务速度。
本文就厨房原材料加工,生产成菜肴成品,总结以下生产线流程管理控制标准:理顺生产线流程厨房的生产线流程主要包括加工、配制、烹饪三个方面:1.原材料加工可分为:粗加工(动物宰杀等),精加工、干货涨发等。
2.用料配制可分为:热菜配制、冷菜配制。
3.菜肴烹调可分为;热菜制作、冷菜制作、打荷制作、面点制作。
建立生产标准建立标准就是对生产质量、产品成本、制作规格进行数量化,并用于检查指导生产的全过程,随时消除一切生产性误差,确保食品质量的优质形象、使之督导有标准的检查依据,达到控制管理的效能。
1.加工标准,制定对原料用料的数量、质量标准、涨透的程度等。
制定出《原料净标准》、《刀工处理标准》、《干货涨发标准》。
2.配制标准,制定对菜肴制作用料品种,数量标准及按人所需营养成份进行原料配制。
3.烹调标准,对加工、配制好的半成品、加热成菜规定调味品的比例,以达到色、香、味、形俱全的菜肴。
4.标准菜肴,制定统一标准,统一制作程序,统一器材规格和装盘形式,标明质量要求、用餐人数、成本、利率和售价的菜谱。
制定控制过程在标准制定后,要达到各项标准,必须要有训练有素、掌握标准的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来保证制作过程中菜肴优质达标。
1.加工过程的控制,首先对加工数量进行控制。
凭厨房的净料计划单组织采购,实施加工达到控制数量的目的。
加工出净率的控制,由加工人员按不同品种的原料,加工出不同档次的净料交给发货员验收,提出净料与边角料的比例,登记入帐后发放到各位使用者。
加工质量的控制,加工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菜肴的色、香、味、形。
因此,采购、验收要严格按质量标准,控制原料质量。
加工员控制原料的加工形成、卫生、安全程度,凡不符合要求的原料均由工序终点者控制,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处理后另作别用。
2.配制过程的控制。
配制过程控制,是食品成本控制的核心,杜绝失误、重复、遗漏、错配、多配,是保证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做到凭额订单和帐务员的签章认可,厨师方可配制,并由服务员将所点的菜肴与订单进行核对,从而加以相互制约。
称量控制,按标准菜谱、用餐人数、进行称量,即避免原料的浪费又确保了菜肴的质量。
3.烹调过程的控制。
烹调过程的控制是确保菜肴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从厨师烹调的操作规范、出菜速度、成菜温度、销售数量等方面加强监控。
严格督导厨师按标准规范操作,实行日抽查考核。
用定厨、定炉、定时的办法来控制、统计出菜速度、数量和质量。
制定控制办法为了保证控制的有效性、除了理顺程序制定标准及现场管理外,还须制定有效可行的控制方法。
1.程序控制法:按厨房生产流程,从加工、配制到烹调三个程序中,每道工序的最终点为程序控制点,每道工序的终点的生产者为质量控制者,配制厨师对不合格的加工、烹调厨师对不合格的配制有责任也有权提出改正,这样使每个人在生产过程都受到监控。
2.责任控制法:按每个岗位的职责,实行监督层层控制。
厨师长总把关、部门经理总监督的办法,使责任落实到岗,奖罚落实到人。
3.重点控制法:对某些经常容易出现生产问题的环节要重点管理、重点抓、重点检查。
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找到解决的办法,以达到预期效果。
厨房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首先,厨房要抓好采购进货关。
采购进货是餐饮产品生产过程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成本性的第一个环节。
由于产品原料种类繁多、季节性强、品质差异大、其中进货质量又直接与原料的净料率有关,所以采购进货对降低饮食产品成本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厨务人员应按照一定的采购要求科学地进行采购进货,如品种对路、质量优良、价格合理、数量适当、到货准时、凭证齐全等。
其次,加强储藏保管。
储藏保管是餐饮产品成本控制的重要环节。
如果储藏保管不当,会引起原料的变质或丢失、损坏等,造成食品成本的增加和利润的减少。
因此,务必做好原料的储藏和保管工作。
食品原料购进后,应根据货品类别和性能分别放入不同的仓库,在适当的温度下储存。
食品原料按储存特性,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长期储存的原料,如粮、油、糖、罐头、干货等;另一类是不宜长期储存的鲜货原料。
对于第一类,要根据原料的分类和质地特点分别存放,注意通风和卫生,防止霉烂、变质、虫蛀和鼠咬。
对于第二类,通常不要入库储存,应直接由厨房领用。
这类原材料时效性大,要特别注意勤进快销,以保证货品新鲜。
此外,要建立各项储存保管制度,仓库或保管部门必须做到准确记账、严格验收、及时发料、随时检查、定期盘点。
第三,提高操作水平,控制原材料成本。
一方面,要提高加工技术,搞好原料的综合利用。
在粗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和要求进行加工,达到并保持应有的净料率。
其中,对粗加工过程中剔除的部分应尽量回收利用,提高原材料的成本;在切配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实际情况,做到整料整用,大料大用,小料小用,以及对下脚料综合利用。
严格按照产品事先规定的规格、质量进行配菜,既不能多配或少配,也不能以次充好。
不能凭经验随手抓,力求保证菜点的规格和质量。
另一方面,提高烹调技术,保证菜点质量。
在烹调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产品相应的调味品用量标准进行投入,这不仅使产品的成本精确,更重要的是保证产品的规格、质量的稳定;提倡一锅一类,专菜专做;严格按照操作堆积操作,掌握好烹制时间和火候,提高烹调技术,合理投料,力求不出或少出废品,把好质量关;在烹调过程中还应节约燃料,以便有效地降低燃料成本。
此外,还应降低管理费用。
具体内容包括水电费、包装费、保管费、物料消耗、运杂费、工资、福利费、折旧费、家具用具摊销、零星购置费、保险费及其他费用等。
降低管理费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扩大营业额。
只有通过生产销售活动,不断扩大营业额,才能加速资金周转。
同时,随着营业额的扩大,运杂费、物料消耗、手续费、水电费等可变费用一般会有所增加,但不随着营业额的扩大而等比例增加,如工资、折旧费、福利费、修理费等,一般不变动或变动很小,因而扩大营业额就可以相对降低费用水平。
二是提高劳动效率。
劳动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工资水平。
如果其他条件不变,职工工资增加,必然会使费用上升。
但是,提高劳动效率,并使劳动效率增长的速度超过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就可以在改善职工生活的同时降低费用水平。
提高劳动效率还可以充分利用工作现场,提高设备利用率。
因而,有关物质技术设备方面的一些费用开支,如折旧费、租凭费等,就可以随着劳动效率的提高而相对降低。
三是减少重点项目的费用开支。
工资、水电费、管理费等所占比重较大,节约费用开支应当抓住这些重点项目,采取有效措施。
第一,抓水电费的节约,注意节约水电,从点滴做起。
第二,加强对各种设施、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提高利用效率,而且可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设备费用支出。
第三,严格控制各种物料消耗,压缩管理费用。
菜肴制作过程的控制厨房的生产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加工、菜品配份、合理烹调三个程序。
控制就是对菜肴质量、菜肴成本、制做规范等三个流程中的操作加以检查督导,随时消除在制作中出现的一切差错,保证菜肴达到质量标准。
一、制定控制菜品标准生产的菜品必须有标准,没有标准就无法衡量,就没有目标,也无法进行质量控制。
所以,厨房人员,必须首先制定出制作各种菜品的质量标准。
然后由餐饮部经理、厨师长及有经验的老师傅经常地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菜品既符合质量要求,又符合成本要求。
如果没有标准,会使菜品的数量、形状、口味等没有稳定性,导致同一菜品差异很大。
甚至因厨师各行其事,致使客人无法把握你的质量标准,也就难以树立饭店(宾馆)的良好餐饮形象。
由于厨房制作系手工操作其经验性较强,且厨师个人烹饪技术有差异,而厨房是以分工合作方式制作。
所以制定标准,既可统一菜品的规格,使其标准化和规格化,又可消除厨师各行其事的问题。
制定标准,是对厨师在生产制作菜品时的要求,也是管理者检查控制菜品质量的依据。
这类标准常有以下几种:防患未然,杜绝生产质量问题。
厨房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1. 标准菜谱标准菜谱是统一各类菜品的标准,它是菜品加工数量、质量的依据,使菜品质量基本稳定。
使用它可节省制作时间和精力,避免食品浪费,并有利于成本核算和控制。
标准菜谱基本上是以条目的形式,列出主辅料配方,规定制做程序,明确装盘形式和盛器规格,指明菜肴的质量标准、成本、毛利率和售价。
制定标准菜谱的要求是:菜谱的形式和叙述应简单易做,原料名称应确切并按使用顺序列写。
配料同季节的原因需用替代品的应该说明。
叙述应确切,尽量使用本地厨师比较熟悉的术语,不熟悉或不普遍使用的术语应详细说明.由于烹调的温度和时间对菜点质量有直接影响,应列出操作时加热温度和时间范围,以及制做中菜点达到的程度。
还应列出所用炊具的品种和规格,因为它是影响烹好菜点质量的一个因素.说明产品质量标准和上菜方式要言简意赅。
标准莱谱的制定形式可以变通,但一定要有实际指导意义,它是一种菜肴质量控制手段和厨师的工作手册。
2.菜点投料单菜点投料是厨房为客人所设的菜点投料单,它是根据菜肴的基本特点从简单易懂的方式列出主、配料及各种调味料的名称和数量。
投料单的文字表格的方式放在配菜间明显的位置。
3.标量菜单标量菜单就是在菜单的菜品下面,分别列出每个菜肴的用料配方,以此来作为厨房备料、配份和烹调的依据。
由于菜单同时也送给客人,使客人清楚地知道菜肴的成份及规格,作为厨房选料的依据,同时也起到了让客人监督的作用。
二、控制过程在制定了控制标准后,要达到各项操作标准,就一定要由训练有素,通晓标准的制作人在日常的工作中有目标地去制作。
管理者应经常按标准严格要求,保证制作的菜肴符合质量标准。
因此制作控制应成为经常性的监督和管理的内容之一,进行制作过程的控制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是最有效的现场管理。
1.加工过程的控制加工过程包括原料的初加工和细加工,初加工是指对原料的初步整理和洗涤,而细加工是指对原料的切制成形。
在这个过程中应对加工的出成率,质量和数量加以严格控制。
原料的出成率即原料的利用率,它是影响成本的关键,该项的控制应规定各种出成率指标,把它作为厨师工作职责的一部分,尤其要把贵重原料的加工作为检查和控制的重点。
具体措施是对原料和成品损失也要采取有效的改正措施。
另外,可以经常检查下脚料和垃圾桶,是否还有可用部分未被利用,使员工对出成率引起高度重视。
加工质量是直接关系菜肴色、香、味、形的关键,因此要严格控制原料的成形规格。
凡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入下道工序。
加工的分工要细,一则利于分清责任;二则可以提高厨师的专业技术的熟练程度,有效地保证加工质量。
尽量使用机械进行切割,以保证成形规格的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