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岩土工程强制性条文汇总

岩土工程强制性条文汇总


1 遇地下水时应量测水位;
2 (此款取消)

12 3 对工程有影响的多层含水层的水位量测,应采取止水措
施,将被测 含水层与其他含水层隔开。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序号 13~17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4.1.1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进行岩土工程勘察应查明下列内 容,并应结合建筑 物的特点和设计要求,对场地、地基作
1.0.4 工程勘测所使用的计量仪器、设备,必须按国家计
20 量法的规定定期检 定;对所使用的专业应用软件,应经过

鉴定或验证。
12.1.1 拟建线路经过对线路塔位安全有影响的岩溶强烈发
21 育区时,应进行岩 溶专项勘察。

12.2.1 拟建线路路径上或其附近存在对线路塔位安全有
22 影响的滑坡或有滑坡可能时,应进行滑坡专项勘察。

管路应畅通完好。
4.8.4 升降系统必须灵活自如、钢丝绳应无破损,钢丝绳
49 的长度和直径应符 合机械出厂说明书要求,钢丝绳与提引

器连接处必须牢固口。
50 4.8.5 使用电力的设备,必须保证其接线正确。

51 4.8.6 各类安全防护设施应齐全可靠。

4.8.9 钻机试车应先在空载状态下进行,对回转、升降、
出评价,对地基处理措施提出建议。
1 黄土地层的时代、成因;
2 湿陷性黄土层的厚度; :
13 3 湿陷系数、自重湿陷系数和湿陷起始压力随深度的变
化;
4 场地湿陷类型和地基湿陷等级的平面分布;
5 变形参数和承载力;
6 地下水等环境水的变化趋势;
7 其他工程地质条件。
4.1.7 采取不扰动土样,必须保持其天然的湿度、密度
当发现地质条件与 勘察报告和设计文件不一致、或遇到

3
异常情况时,应结合地质条件提出处理意见。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序号 4~6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4 1.0.4 抗震设防烈度必须按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颁发的

文件(图件)确定。
3.3.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根据工程需要和地震活动情况、 工程地质和地震 地质的有关资料,对抗震有利、不利和危
10 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

(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
的水文地质勘察。
5.7.2 在抗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 6 度的地区进行勘察时,
应确定场地类别。 当场地位于抗震危险地段时,应根据现

11
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1 的要求,提出
专门研究的建议。
7.2.2 地下水位的量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4.5.6 传动皮带、链条、万向轴设有的防护栏杆、防护罩
38 或防护盖板,必须 齐全、牢固。

39 4.6.1 竖立塔架必须在机长或机长指定的专人统一指挥下

有序地进行。
4.6.2 钻架上应设有扶梯或脚蹬。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
40 螺栓、螺帽、工 具等严禁放在钻架上。

4.6.3 安装钻架时,不得在钻架下同时安装机械或做其他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 性勘探孔 的深度。 4.1.20 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 程评价要求,并符 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
层结构、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
探孔总数的 1/2,钻探取土试 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
52 冲洗液系统进行一 一调试,各部分必须运转正常。

6.1.1 正式钻进前应对钻机各部位进行仔细检查,如回转
机构、起吊机构、 泥浆泵循环系统等。应检查润滑油、

53
冷却水、各部连接等情况,并应进行试运转。

措施。
注:本条饱和土液化判别要求不含黄土、粉质粘土。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2009 年版)》(GB 50021—2001)(序号 7~12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1.0.3 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
7 程序进行岩土工程 勘察。

4.1.18 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 列规定:
41 工作。严禁在钻架 上向下任意抛掷物件。

4.6.7 严禁在高压线下安装钻塔。在高压线附近作业时,
42 钻塔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应大于2 倍的塔高。

43 4.6.8 夜间或遇五级以上大风、雷雨天、雪雾天时,严禁安

装钻塔。
44 4.6.9 若钻塔高于周围建筑物,钻塔应装设避雷针。

4.7.2 场地内应有足够多的照明。各种开关必须集中安装
7 出现危岩崩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可能性;
8 地面水、地下水对建筑地基和建设场区的影响。
6.4.1 在建设场区内,由于施工或其他因素的影响有可能
形成滑坡的地段, 必须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对具有发

2
展趋势并威胁建筑物安全使用的滑坡,应及早采取综合整
治措施,防止滑坡继续发展。
10.2.1 基槽(坑)开挖到底后,应进行基槽(坑)检验。
1 建设场区内,在自然条件下,有无滑坡现象,有无影响 场地稳定性 的断层、破碎带;
2 在建设场地周围,有无不稳定的边坡;
3 施工过程中,因挖方、填方、堆载和卸载等对山坡稳
定性的影响;

1
4 地基内岩石厚度及空间分布情况、基岩面的起伏情况、
有无影响地 基稳定性的临空面;
5 建筑地基的不均匀性;
6 岩溶、土洞的发育程度,有无采空区;
5.4.2 预压地基竣工验收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水竖井处理深度范围内和竖井底面以下受压土层,经
预压所完成 的竖向变形和平均固结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27 2 应对预压的地基土进行原位十字板剪切试验和室内土工

试验。对真 空预压和真空—堆载联合预压,加固后的检测
应在卸载3~5d 后进行。
3 必要时,尚应进行现场载荷试验,试验数量不应少于3

12.5.1 拟建线路路径上或其附近存在对线路塔位安全有影
23 响的泥石流时,应 进行泥石流专项勘察。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B 50741—2012)(序号24~26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11.1.1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经过对塔位安全有影响的岩溶
24 强烈发育区时,应 进行岩溶专项勘察。
5 险地段做出综合评价。对不利地段, 应提出避开要求;当

无法避开时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危险地段,严禁建造甲、
乙类的建筑,不应建造丙类的建筑。
4.3.2 地面下存在饱和砂土和饱和粉土时,除 6 度外,应
进行液化判别;存 在液化土层的地基,应根据建筑的抗
6 震设防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结合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
18 4.1.11 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察应设地温观测孔,并

应进行地温观测。
13.4.4 架空线路施工图勘察阶段应按地貌单元布置地温长
19 期观测孔,并应进 行地温观测,观测孔深度不应小于地温

年变化深度。
《330kV~750kV 架空输电线路勘测规范》(GB 50548—2010)(序号 20~23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14 和结构,并应符合 I

级土样质量的要求。
6.1.1 当地基的湿陷变形、压缩变形或承载力不能满足设 计要求时,应针对 不同土质条件和建筑物的类别,在地
基压缩层内或湿陷性黄土层内采取处理措施,各类建筑的
地基处理应符合下列要求:

15
1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桩基础穿
透全部湿陷性 黄土层,或将基础设置在非湿性黄土层上;
9 总数的1/3;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
不应少于 6 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
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 地不应少于3 个孔;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 0.5m 的夹层或透镜 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8.5 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

25 11.2.1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经过滑坡严重地段时,应进

行滑坡专项勘察。
11.4.1 1000kV 架空输电线路路径或其附近存在对塔基安
26 全有影响的泥石流 时,应进行泥石流专项勘察。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序号 27~28 强制性条文内容引自该标准)
4.5.1 钻探设备的安装必须稳固。各相应的传动中心线必
33 须对准。皮带安装 应松紧适度,保证传动平稳。机座与基

台木的连接螺栓应拧紧。
34 4.5.2 现场安装设备时,应按先钻机、再动力、后水泵的顺

序进行。
4.5.3 钻机立轴(转盘)、天车(中心或前缘切点)、孔位中
35 心必须在同一中 心线上。采用拧管机时,其中心也必须与
在开关柜内,并注 明使用部位。场房前后、内外和塔上

45
应分别安装照明设施,应使用防水灯头并配备必要的伞形
灯具。
46 4.8.1 安装工作完成后,开钻前必须全面检查。

4.8.2 钻探设备和附属设备的安装位置必须正确、牢固。
47 各润滑部位应注满 润滑油(脂)。

48 4.8.3 冲洗液循环系统必须布置合理,冲洗液应充足,水泵
1 桩穿越较厚松散土、自重湿陷性黄土、欠固结土层进入
相对较硬土 层时;
30 2 桩周存在软弱土层,邻近桩侧地面承受局部较大的长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