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本文在分析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从四个角度探讨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一是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二是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三是以语文交际圈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养成,四是提升语文教师专业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语文能力诵读语文阅读
前言
通过对新课改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新课程实施以来,许多语文老师也在这一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但综观实际,学生语文素养现状堪忧。

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旨在摆脱传统语文教学的束缚,探究合乎时代发展的语文教学新方法和新模式。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课程标准这样解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
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平的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素养既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也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及思想观念。

当前面对信息化时代的迅猛发展,我们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人,因此,学生还应该具备较强的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以及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等。

二、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
1.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是语文素养的基本要求和外在体现
让学生了解祖国语言所传承的丰富灿烂的文化,加深对母语的情感,明确学习和规范运用语言文字重要性,培养学生说普通话的习惯、演讲和论辩才能,发展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诵读中华经典古诗文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诵读积累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一个宝贵经验。

学生学习语言是一
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厚积而薄发。

让学生诵读经典,就是交给了他们一座宝库。

这是一辈子有用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与其让学生浪费在繁琐的分析、浅薄的文字中,不如让学生多读些经典,受益终身。

3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二
首先,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

时下的语文教学一学期30余篇课文,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满足不了时代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文化教育,才能适应语文教学改革之所需。

其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语文学科本身特质的需要。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于语文的工具性而忽略它的人文性。

重视开发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只有开展好语文阅读活动,用丰富的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陶冶下一代,才能符合语文本身特质之所需。

其三,开展语文阅读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需的。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而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除了通过文学作品对人的人格、精神熏染外,还通过阅读自然科普著作,提高人的科学素养。

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已成为当代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种理性追求。

通过开展语文阅读活动,阅读情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这些学生成长的核心素质得到提高;通过开展语文阅读活动,学生的健
全人格得到培养。

3.以语文交际圈教学实现语文素养的养成教育
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实现的。

我们知道,语文素养不是一个知识点,也不是某一个概念,它的内涵极为丰富。

学生具有自己独特个性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靠他在语用过程中对语言文字的“悟”,没有学生自己的“悟”,他便不可能有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

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借助语用行为的实施才能得以实现。

语用行为不是分段、概括大意、说中心思想,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通过“听、说、读、写”语用行为的发生,通过学生、教师与文本之间富有创造性地对话,实现学生借助语言文字能动地认识、理解自我和社会生活,进行语感迁移,进而形成自己的用语习惯和语言风格的过程。

标准也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做为交际工具的语文只能在交际过程中掌握,学生具有独特个性的语文素养也只能在交际中形成。

4.语文教师专业素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保障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所需的专业素养必然提出更高的要求,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情感、精妙的语言、专业的知识技能以及敏锐的思维,这些都是一个语文老师必备的“看家本领”,语文教师更要要掌握先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运用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渗透整合,来增进信息技术
的有效普及,增强教师教学语文的兴趣,提升语文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提高语文素养是多层面全方位的,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注重文化内涵,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雪梅.论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教育.2009,16.
[2] 李霞.渠道,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稳步提高[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12.
[3] 马福元.文教学中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科技创新导报.2012,03.
[4] 刘怀成.文素养的提升策略[j].甘肃教育.2012,05.
[5] 王钧.何全面提高中学生的语文素养[j].成才之路.2012,20.。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