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含答案)

最新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含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35分)1、古诗文名句默写。

(10分)(1)浮光跃金,______________。

(范仲淹《岳阳楼记》)(2)___________,并怡然自乐。

(陶渊明《桃花源记》)(3)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____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

(曹操《龟虽寿》)(5)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

(晏殊《浣溪沙》)(6)____________,在河之洲。

(《诗经·周南》)(7)操千曲而知音,_________________。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8)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9)吟秋,古人喜以霜入诗,“蒹葭苍苍,____________”,表达出执著追求中可望难即的凄凉哀婉;“_________________,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表达出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凄清悲凉。

2、阅读下面一段话,按要求答题。

(5分)①法桐的欢乐,一直要延长一个夏天。

②我总想,那鼓满着憧憬的叶子,一定要长大如蒲扇的。

③但到了秋,叶子并不再长,反要一片一片落去,④瘦削起来,变得赤裸裸的,唯有些嶙嶙的骨,不再柔软婀nuó。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憧憬______________ 瘦削______________ 婀nuó______________ (2)四句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中国书法,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

书法以美的点画、字形和章法传达了书写者的艺术修养、性格气质和精神境界。

研习、欣赏书法作品,可以增加书写的美感,能增进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从而培养的审美情趣。

A.独具匠心虽然但精致B.博大精深不管也优美C.博学多识既然就典雅D.源远流长不仅还高雅4、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1)当爬上山顶,发现自己是孤独的。

(2)如果问我是否后悔,我会肯定地回答,不后悔。

(3)山顶,除了梦想,也是荒芜的。

(4)可是,当我们努力向上的时候,我们的同伴越来越少。

(5)人生,如同爬山,我们有无数的同伴,为了同一个目标,同一个梦想。

(6)就像智者所言,自己不断地往上爬,追求着自己的梦想。

A.(5)(6)(4)(1)(3)(2)B.(5)(1)(3)(6)(4)(2)C.(1)(3)(2)(5)(4)(6)D.(3) (2) (5)(1)(4)(6)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季学校体操比赛已落下帷幕,我班学生由于训练不够,动作不到位,成绩差强人意。

B、晚自习课上,老师又教了我们一种思路,重蹈覆辙地将这道题做了一遍。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朋友意外在异国他乡萍水相逢,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有多高兴了。

D、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全球各行业经济损失严重,这其中以银行业首当其冲。

6、名著阅读,根据《格列佛游记》的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5分)(1)格列佛发现小人国是以划分阵营的,飞岛拉格奈格的臣子谒见国王时要,慧骃国最可恶的动物是。

(3分)(2)格列佛在大人国都经过那些艰难凶险,请举出两例。

(2分)7、广告以特有的魅力给人以新鲜的感觉,艺术的享受,深刻的启迪,现在请你参加广告专题活动。

(9分)(1)请选择下列有关禁烟的公益广告中的一则,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3分)①健康,随烟而逝;病痛,伴烟而生!②点燃香烟的一刹那,你也点燃了死亡的导火索。

③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吞云吐雾中,物物皆湮灭。

④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香烟——燃尽自我,贻害众生。

(2)读下面一段文字,为东台鱼汤面拟写一则广告。

(3分)东台鱼汤面,已有近200年历史,相传是一位御厨所制。

鱼汤面汤汁乳白,清爽不腻,面条细而软滑,特别鲜美可口。

1915年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现场制作的东台鱼汤面,获巴拿马国际金奖,可谓金牌面食。

(3)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如空调机——完美无夏(瑕),淋浴器——随心所浴(欲),对这种广告现象有人说好,有人反对,你同意哪一种看法,谈谈你的理由。

(3分)二、阅读与理解(5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5分)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8、“锁”字换成“关”字好不好,为什么?(2分)9、“剪不断,理还乱”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

(3分)(二)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10—13题。

(15分)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乙: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1)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 (2)负势竞上:______________(3)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 (4)四时俱备:______________11、翻译文中画线语句。

(4分)(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12、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乙两文都写了奇山异水,都表达了作者娱情山水怡然自得的感情。

B、甲乙两文都写了水清,并且都写了游鱼来衬托水清。

C、甲文以景结尾,照应“寒树”,写得欣欣向荣,含蓄表达了得与失的哲理,深化了感受。

D、乙文基本都是四字短语,整齐而富有变化,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13、甲文从哪些方面表现山林的生机活力的?(4分)(三)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题。

(15分)眼界与读书赵畅(1)眼界之于读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2)眼界决定了读书的目的归宿。

周总理读书时,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总理的眼界为其发愤读书作了注脚。

既立志于“中华之崛起”,就必须好读书,读好书,时时检点自己,提醒自己,因为“中华之崛起”所呼唤的读书人,不仅要有报国之志,更要有报国之才。

冯友兰先生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作为一个学问家,做学术研究是要做全民族的智囊。

这一点,对读书人很有启发。

虽然读书人并非一定是学问家,但读书的眼界却力求要高,这样至少就不至于把读书当作可有可无的休闲娱乐或者陷入无聊的泥潭。

(3)眼界也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的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价值的书籍。

一个拥有高远眼界的读书人,还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樊篱。

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之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4)读书的眼界,自然还取决于读书的宽度,这既关乎读书兴趣,亦关乎读书效果。

在有些人看来,终日埋头进行科学研究的科学家是一些不近人情、枯燥乏味的“怪人”。

事实上,对生活和事业的热爱,使不少科学家逐步成为自然美的追求者与发现者。

达尔文“常常几小时地阅读莎士比亚的历史剧”和“拜伦、华尔特·司各特的诗篇”;诺贝尔读过许多名人大家的文学作品;我国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都非常喜爱古典文学。

也许对自然科学家来说,了解文、史、哲方面的知识,会有助他们的逻辑思维变得更开阔,流转自如。

同理,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如能多读一点自然科学知识,在创作作品与表达自我的时候,往往也能够更加深刻。

(5)读书不打开眼界,不联系思想实际、工作实际、社会实际,不从书籍中思考点什么、采取点什么、解决点什么,那么我们读书做什么?⑥我以为,读书人欲从书本中汲取力量,高远的眼界是至关重要的。

14、阅读全文,说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分)15、第(2)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16、第(4)段提出了什么见解?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段。

(4分)17、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4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8—21题。

(15分)那些疼我的人丁立梅①三月天,蜜蜂从土墙的洞里钻出来,嗡嗡闹着。

柳树绿了。

桃花开了。

菜花更是开得惊心动魄,铺一望无际的黄。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乡下,这个时候,正是青黄不接,有什么可吃的呢?没有的。

②我去爬屋后的小木桥。

小木桥搭在小河上方,桥下终年河水潺潺。

湍急的水流,在幼小的我的眼里,很可怕,我害怕从桥缝里掉下去。

那样的害怕,最终会被一种向往所抵消。

爬过木桥,就可以到达几里外的外婆家,外婆会给我一只煮鸡蛋,或是一捧炒蚕豆。

这是极香的诱惑。

③我很幸运,每次都能安全地爬过木桥去。

矮矮的外婆见到我,眼睛笑眯成一条缝。

她手里正补着衣,或是纳着鞋底,她会立即放下手里的活,去灶边生火。

一瓢清水倒进锅里,腾起一股热浪来,我知道,我可以有煮鸡蛋吃了。

一脸威严的外公埋怨她:“那是换盐的鸡蛋啊,家里快没盐了。

”外婆挡着,说:“小点声,别吓着孩子。

”他们在屋里嘈嘈切切地吵。

我不管那些的,有外婆护着,有香香的煮鸡蛋可吃,便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

现在想来,那时我真是不懂事,不知吃掉外婆家多少的盐,害得外婆一到饭时,便受到外公的责备。

④记忆里,也总是体弱,常生病。

一病就是半个月。

这时有两个女人围着我转,一个是祖母,一个是母亲。

光线微弱的茅草房里,祖母的影,隐在半明半暗中,身上有种奇异的温暖。

我躺在床上看她,她端一只水碗,放在门后,手里握几根筷子,蹲下身去,嘴里念叨着什么,一边叫着我的名字。

“你们不要摸我家的梅呀,让她快快好起来,我给你们烧纸钱。

”筷子终于在水碗里站立起来,祖母便长吁一口气,她的祷告灵验了。

迷信的祖母,用她自认为可以为我消灾免难的站水碗的方法,一次次为我祷告。

祷告完了,她的手,会抚过我的脸,沙子吹过的感觉。

岁月锻造得她手的肌肤,很糙。

却暖极。

她问我:“乖乖,你的病就快好了,想吃什么?奶奶给你做。

”那时摊一块摊饼,是最难得的美味,我每次都会提这个要求。

祖母每次都会满足我,家里没摊摊饼的白面,她就去问邻居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