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

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

第31卷第1期中国戏曲学院学报V o l 31 N o 12010年2月Journal ofN ati ona lA cade my of Chi nese Theatre A rts February ,2010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陈健雄作者简介:陈健雄,陕西电视台影视娱乐频道综合策划部导演;主要研究方向:电视戏曲。

摘 要:在媒体多元与泛娱乐化的信息时代,电视戏曲的发展一方面呈现出较好势头,另一方面也面临着同行之间的竞争、观众的审美观念转变等因素,制约和限制着电视戏曲的发展;电视戏曲工作者必须从电视戏曲的栏目定位、节目质量、受众群体、人才引进、市场运营等方面,寻找出电视戏曲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研究市场,全方位的打造电视戏曲的精品栏目和创新电视文艺作品,电视戏曲才有可能健康、良性地发展。

关键词:电视戏曲我国是一个戏曲大国,戏曲艺术历史久远,表现形式丰富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戏曲有其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审美取向,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古老典雅的艺术情韵,承载了传播传统文化和正统价值观念的重任。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戏曲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长久以来,戏曲将艺术和文化巧妙融合,丰富了观众的视野,活跃了百姓生活,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传播形式和传播样式多元化的今天,电视广泛、快捷的传播和教化功能是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

当传统戏曲遭遇电视时,其影响和传播打破有限的舞台空间,犹如千树万树梨花开,散落到千家万户。

电视在传播戏曲上有着更多的优势,它兼容了图像和声音,视听结合、图文并茂,而且其栏目众多,观众可以随意选择,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多样化的风格追求和多种形式的探索,满足了不同观众的需求。

但是,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使得戏曲在面临外来文化和多种娱乐形式时,显得有些薄弱。

内外因素的错综复杂的交织,既给戏曲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也带来了发展和完善。

一、电视戏曲面临的现状和问题首先,电视戏曲面临着严重的时代特色。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传播方式方式日益多元化,卫星电视、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新媒体的介入,改变了传统的电视戏曲联盟规则。

目前,已经出现了网络戏曲,由于不受时空的限制,信息量大、容易操作,并且融合舞台、广播、电视的优势,比电视播放更为迅速和便捷,大大缩小了戏曲和观众的距离,为传统戏曲的普及和传播建立了高速公路。

WTO 的加入,使得外来文化的渗透有了合理的理由,精彩纷呈的大众娱乐形式和琳琅满目的大众文化消费品,使观众乐此不疲,应接不暇。

而传统的戏曲则显得势单力薄,无人问津,观众流失严重。

因此,电视戏曲的发展面临着紧迫感和危机感。

其次,同行之间的竞争无疑会对具有地方特色的戏曲发展有很大冲击和碰撞。

我国的戏曲种类繁多,主要有京剧、越剧、昆曲、豫剧、黄梅戏、秦腔等剧种。

这些剧种都有着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

因此,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电视台,都不同程度设置了 戏曲频道!和 戏曲栏目!。

例如: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电视台有专门的戏曲频道,北京由京都韵味的∀同乐园#,四川有雄踞一方的∀川剧戏院#,浙江有余韵回肠的∀戏曲红茶坊#,辽宁又别开生面的∀戏苑景观#、安徽有通俗严整的∀相约花戏楼#,河南有风风火火的∀梨园春#,陕西有热腾奔放的∀秦之声#,这些戏曲栏目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引进新的剧种,不断推陈出新,兼容传统与现代的特色。

在稳定本地观众的同时又试图辐射全国的观众,有着咄咄∀戏曲艺术#2010年2月逼人之势。

再次,观众的审美观念的转变制约着电视戏曲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戏曲一直生生不息、蓬勃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新事物的不断出现,传统文化积淀下的观众的思维模式、观赏经验、审美情趣也发生了变化。

观众逐步形成了新的精神气质、性格禀赋与审美心理。

尤其是大众文化的兴起,更使得对电视享有遥控权的青年观众沉迷于一些形式轻松愉快、包装新颖现代的电视节目中。

古老的传统戏曲早一定程度上已经远离了观众,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以及价值观与时代有冲突和矛盾,所反映的生活内容与当今社会有着天壤之别,相距太远。

而它的艺术形式和表演风格与当代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的审美意识和情趣有着很深的鸿沟。

而戏曲的那种程式化、虚拟化的表演艺术让很多年轻的观众感到陌生。

因此,在以因观众的视线时。

电视戏曲在和其他电视节目的博弈中处于劣势。

最后,电视戏曲节目自身的因素也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

由于受经营理念和节目制作水平的限制,许多电视台的戏曲节目制作粗糙,内容肤浅,因此,在质量和精品的追求上,还需不断完善提高。

对戏曲节目的投资不足,使得一些佳作很难搬上荧屏与观众见面,无法满足观众对戏曲节目的强烈要求。

同时,节目的播放时间不够科学,戏曲节目的观众主要是中老年人群,很多戏曲节目却通常安排在深夜,不符合观众的作息制度,影响收视率。

戏曲栏目在人才方面也面临着青黄不接的严重现象,尤其是精通戏曲的电视编导和掌管营运的青年精英匮乏,这必将影响到戏曲节目的经营管理和创作活力。

二、电视戏曲发展的措施和方案电视为戏曲打开了一扇通往千家万户的窗口,为戏曲提供了更多接近观众的桥梁和机会。

电视和戏曲的联姻,丰富了电视频道,拓展了戏曲的发展空间。

但是,在内外因素的双重交织下,如何将电视的传播特性和戏曲的艺术特色完美地结合,如何使传统戏曲能够吸引更多荧屏前的观众,如何凭借电视屏幕这一现代传媒为戏曲的发展搭建一座更大的舞台,已经成为电视戏曲节目制作者和经营者的责任。

余秋雨先生对电视与戏曲的联姻说过这样一段话:电视有自己的审美特性,它一旦与传统艺术和民间艺术结合必将对它们进行重组和改造,应该改造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之成为合格的荧屏审美产品而又不致于虽还传统艺术与民间艺术本体美色?这无疑需要靠大量具有创造意义和探索意义的实践来回答。

!%结合社会现实,戏曲节目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在栏目定位、节目质量、观众定位、人才引进和市场运营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

1 栏目定位在多制式、多频道的前提下,要提高并逐渐稳定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栏目的定位很重要。

&也就是说,要对栏目的前期策划和定位取向有认真地考虑和研究,对栏目有个基本定位和整体策划。

对于电视戏曲来说,这点也是不可否定的一点。

准确的栏目定位才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那么,例如:安徽电视台的∀相约花戏楼#,以其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活泼清新的风格,成为其中的佼佼者。

生旦净末丑,相约花戏楼!,∀相约花戏楼#采用的是板块式结构,融知识性、观赏性、娱乐性于一体∋∋∋∀戏外戏#介绍相关背景资料;∀面对面#进行专家访谈;∀名家名校#请戏曲名家表演拿手节目;∀梨园新星榜#推介新人新秀,充分展示安徽戏曲舞台青年演员的风采;∀戏迷打擂#则将节目推向高潮。

而陕西电视台的∀秦之声#结合资源优势和频道化特点,按照栏目对象化、节目精品化原则,制作了∀长安大戏院#、∀忙罢戏楼#等栏目,就是依据不同的内容、目标对象、播出形式、播放长度、栏目特色而制定,在内容和形式上完美结合,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受众群的需求和爱好。

∀梨园春#精华荟萃,色彩纷呈,实现了(立足河南,面向全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办栏宗旨,保持了较高的艺术品味和多样化艺术风格。

2 节目质量要使戏曲节目在现代传媒高速发展的时代生存并在传媒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要不断改善节目内容以契合时代的进步。

那么,戏曲栏目制作人就要不断拓宽电视节目的内容和形式,在继承发扬传统戏曲文化的同时,制作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戏曲节目,将传统和现代完美地融合于一体。

通过巧妙构思营建出新颖动人的作品才能打动观众。

例如:∀同乐园#栏目在2006年金秋全面升级改版,成为一档以古装情景喜剧为主的栏目剧。

取材经典戏剧、历史故事、神话传说中脍炙人口的篇章,用今人的思想观念加以重新演绎,在古喻今,新与旧的冲击碰撞中形成笑料,达到开心一笑的效果,演员、主持人戏里戏外,较量口才,比拼才艺,妙趣不断。

同时,节目应有平民风格,戏曲节目的主要观众是普通百姓,因此,节目内容就要反映普通百姓的生活,使老百姓喜闻乐见。

河南电视台的∀梨园第31卷第1期陈健雄:戏曲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途径春#就特别注重人文特色,强调以人为本,只要进入∀梨园春#,观众与演员、专业与业余、台上与台下、外省与本省都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尊重艺术,尊重别人,彰显栏目的亲和力,使观众在心理上对节目有了天然的接近感。

3 受众群体戏曲节目要提高收视率,就要在瓜达常规观众的同时并争取新观众,只有更多的观众收看并参与戏曲节目,电视戏曲才会得到发展。

有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省份喜爱或较喜爱戏曲的观众在民众中占约50%左右,而进剧场看戏者不到爱好者的十分之一,形成戏曲艺术观众多、市场小的局面,而这些观众都是戏曲电视的隐性力量。

∗因此,戏曲节目就应该为观众而制作,时刻将观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制作适合不同口味、不同层次观众的节目。

例如:∀梨园春#栏目的主流受众是收入水平较低,文化水平较低的农村受众,农民生活水平在提高的同时必然对文化有着强烈的需求。

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建设,文化的建设无法和经济齐步走,于是农村受众便处于一种文化需求上的饥渴状态,∀梨园春#节目制片人正是看准了这样一点,正如制片人蒋愈红所言:∀梨园春#的特色是戏迷擂台赛,突出娱乐性,吸引更多的各个层面的观众参与和收看。

!竞争的日益加剧是电视节目呈现频道专业化趋势,更多的节目注重观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受众在参与节目的过程中,获得了精神满足和心理认同。

同时,培养观众的兴趣至关重要。

人们只有对事物产生兴趣,才会主动接近它,了解它。

因此,节目制作要把握好观众的兴趣点!和喜好点!。

因此,电视戏曲要获得好的传播效果,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受众是谁,运用自己的传播资源去满足他们,把戏曲艺术中抽象的、根本的、内在的常识概括出来,呈现给观众,引导和提高观众的欣赏戏曲艺术的标准,带动观众的欣赏兴趣,吸引他们参与到节目中来,使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获得满足,为自己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4 人才引进目前,电视戏曲普遍缺乏优秀的戏曲人才,作为电视戏曲标到,既要熟悉和掌握电视的特征和表现手法,又要珍爱戏曲、懂得戏曲、精通戏曲。

尊重戏曲的审美价值,利用电视的手法去强化、美化它,从而引发人们,尤其是青年观众去了解戏曲、关注戏曲、熟识戏曲。

这就需要培养人才,壮大电视戏曲节目的队伍。

加快加强编导、制作队伍的建设,更新观念,在弘扬主旋律!和提高收视率!的基本准则下,创造各种机会进行学习、交流,提高艺术与制作质量。

高水平、高效率的标到制作群体,是电视戏曲的核心力量,他们可以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有重点、有步骤地完成每期节目中的新的构思、艺术追求和艺术境界,已达到从内容到形式上的突破。

电视戏曲节目对主持人有着严格的要求,应该适时地为节目选拔主持人,把通晓戏曲艺术理论与实践、具备主持人的基本素质和有一定栏目策划能力的优秀人才作为对选手的基本要求,争取让脱颖而出的电视戏曲主持人得到观众的喜爱和专家的认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