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浪漫主义运动:
• 浪漫主义(Romanticism)是十八世纪晚期,十 九世纪前半期盛行于法国,他是一个全欧洲性的 内容广泛的思想文化运动,但直到20世纪仍余韵 不散。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 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 浪漫主义有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分, 积极浪漫主义者,敢于正视现实,批判社会的黑 暗,矛头针对封建贵族,反对资本主义社会中残 存的 封建因素,同时对资产阶级本身所造成的种 种罪恶现象也有所揭露,因而充满反抗、战斗的 激情,寄理想于未来,向往新的美好生活,有的 赞成空想社会主义。 与此相反,消极浪漫主义者不能正视社会现实的 尖锐矛盾,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他们的思想是 同那个被推翻了的封建贵族阶级的思想意识相联 系的。他们从对抗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出发,反对 现状,留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 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上的安慰与寄托。 消极浪漫主义的出现,实际上是被打倒的封建贵 族阶级没落的思想情绪在文学艺术上的反映。
本质意志与选择意志的区分:
• 滕尼斯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方面来区分本质意志 与选择意志。 • 在本质意志中,目的与手段完全合而为一,自然 地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区分。 • 在选择意志中,有目的和从属于目的之手段的区 别。即在选择意志中,人们反复权衡利弊,采取 某种行动取决于是否有助于个人利益。
• 这两种意志形式分别与“共同体”和“社 会”相对应,“共同体”源于本质意志, “社会”源于选择意志。“共同体”这样 的有机统一体是本质意志的表达,“社会” 这样的机械统一体是选择意志的表达。按 照滕尼斯对“共同体”和“社会”这两种 人类共同生活形式及其构成基础的论述, 可将其观点整理如下表:
• 滕尼斯认为,共同体中的行动是从一种先验和必 然的整体性出发的,是为联合了行动者在内的人 群的利益发生的。而社会中不存在这样的行动。 没有人会施惠于他人或为他人生产什么,他也不 会有慷慨施惠于其他个人的倾向和意愿,假如没 有在礼物和劳务方面他认为至少等价于其付出的 对等交换的话。人的欲求总多于他本该拥有的, 这甚至成为必然的了;因为只有当他得到了看上 去更好的东西时,他才会转而脱手自己的物品。
共同生活的意志类型: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
• 在滕尼斯看来,"共同体”和“社会”两种共同生 活形式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把人们联系在一起的 共同意志不同。为此,滕尼斯把人们的共同意志 分为本质意志和选择意志。 • 本质意志主要基于情感动机,指的是人们在传统 和自然的感情纽带基础上的一致性和相互融洽。 • 选择意志主要基于思想动机,指的是人们那种尽 量排除感情因素的纯理智思维、个人的目的性打 算及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
2.个体之间的孤立性:
在共同体中,人们本质上是团结的,尽管也 存在种种分立因素;而在社会中,人们本质上却 是分裂的,虽然也有种种联合的因素。与共同体 形成对比的是,在社会中我们发现没有行动是从 一种先验的和必然的整体性出发的。 就行动系个人所为而言,没有行动是为着联合 了行动者在内的人群的利益而发生的。在社会中 这类行动不存在。相反,这里每个人都是为己的、 孤立的,时时处在与所有他人的紧张对立中。
3.机械性
“共同体是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而社会不过是 一种暂时和表面的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应该被理解为 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理解为一种机械的 聚合和人工制品。”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滕尼斯认为,共同体是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 会是机械聚合的无机体
社会人际关系性质:交换性



概述
• 共同体联系、社会联 系 • 共同体类别 • 共同体主要规则 • 社会基本特征 • 本质意志与选择意志 • 评价
一、共同体联系 与 社会联系
共同体联系 凡是亲密性的、私人性的、和 排他性的共同生活,都被理解 为共同体联系的生活。例如: 亲属、邻里、友谊 人们之间基于血缘、感情和伦 理团结的共同体更强大、更有 生命力,这是人们共同生活的 持久的真正的方式 共同体联系应理解为活的有机 体 社会联系 社会联系是公共性的──即世界本身。 例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 家 与“共同体”相反,基于常规、政 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社会联 系却是短暂的、肤浅的。
意缘共同体
(如宗教团体)
滕尼斯把亲属关系、邻居关系和朋友关系视 为共同体原始类型的确定的和有意义的衍生 物
亲属关系 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生活在家庭和亲 人之中,会感到最大和最多的欢悦。
此共同体仍能在与居住地分离期间坚持 下来,它们仍然比以前更需要明确的重 新联合的习惯以及神圣习俗的支持。 当人们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职业或技艺时, 朋友关系就很容易地建立起来,但必须 通过方便的和频繁的集会才得以形成并 维持。在共同精神世界中被创造出来的 受人们崇拜的神,对于维系这一纽带极 为重要


社会的基本特征:
我们可以从滕尼斯对共同体与社会的对比中 概括出社会的特征: 1.公共性: “一切亲密的、秘密的、单纯的共同生活,被
理解为在共同体里的生活。而社会是公众性的,是 世界。人们在共同体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 就同甘共苦,休戚与共。人们走进社会就如同走进 他乡异国。青年人被告诫别上坏人的当” ——滕尼斯《共同体与社会》 相比共同体生活具有私密性和排他性,社会生活是 公众性的。
维护手段 结合性质
评价:
• 主要贡献: 发现并深刻阐明在人类的群体生活中的两种结合的类型, 用二分法的概念,从人类结合的现实中,抽象地概括出这 两种类型;共同体与社会。
• 局限性: 1.具有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不能对复杂的社会现实做出 全面的解释。 2.其理论暗含对“共同体”的偏爱和理想化,为各种怀古 复旧的浪漫主义运动在他的理论中寻求根据留下借口。
邻居关系
朋友关系
共同体的几大主要规则:
1)处于共同体的人们相互爱着对方,并相互理解 2)处于共同体的人们之间相互调适,并用相近的方式 思考。 3)那些相互爱着、相互理解的人们居住在一起,组织 着他们的共同生活。决定性的共同意志的混合的和复杂 的形式已经变得如同语言本身一样自然,并包含着多种 多样的理解的感受,而这些理解是由这种意志的尺度衡 量的,我们称这种形式的意志为和谐,称为家庭精神。 理解与和谐是同一件事,共同体的意或志,在其最基本 的形式中,包含对它们各别关系和行动的相互理解,以 及它们整体力量和天性中的和谐。
作者简介
• 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nd T nnies,1855—1936) 社会学形成时期的著名社会学家,德国的现代社会学 的缔造者之一。 从 1872 年起,先后在耶拿、莱比锡、波恩、柏林和 图宾根等大学学习哲学和历史, 1877年获博士学位。 1878 年赴英国研究英国哲学家 T. 霍布斯,对霍布斯 的生平和著作有重要发现。 1881 年在基尔大学取得 授课资格。 1904 年参加在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召 开的文学和科学大会,作了关于社会结构的当前问题 的报告。 1909 年任基尔大学政治经济学副教授 , 1913年升为教授。1916年辞去教职。1921年获汉堡 大学法学荣誉博士, 1927 年成为波恩大学政治学荣 誉博士。 1933 年被纳粹政权解职。他是德国社会学 会和霍布斯协会的创始人之一,并曾任这两个学会的 会长。1933年8月辞去德国社会学会会长职务。 滕尼斯一方面受霍布斯和B.斯宾诺莎的哲学和天赋人 权学说的影响,另一方面又继承了德国文化中的历史 主义传统,认为社会学是研究人及其生理、心理和社 会本质的实质科学。
社会联系则是机械的聚集体,是人 为的产物
共同体的基本形式
反映了真实的人, 血缘共同体 是共同体的最高形 (如家庭) 式 表明人类存在的 统一性,展现了 对人自身的共同 的和分享的关系
是基于共同的居住 地缘共同体 地,可视为物质生 (如邻里) 活的共同体
它意味着仅仅为了共同 关系的纽带是共 目的而进行的合作和一 同的圣地和共同 致的行动。可视为精神 崇拜的神灵 生活的共同体
共同体 意志类型 意志取向 行动方式 互动表现
社会
本质意志——情感 选择意志——目的 动机 动机 整体意志 传统的行动 个人意志 合理的行动
超本地网络,复合 本地网络,密集型 型 家庭、乡村、小城 都市、国家、世界 镇 和睦感情、伦理、 常规、法律、公众 宗教 舆论 有机的方式 机械的方式
生活范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