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课件 华东师大版

从社会性质上看,这时期的日 本属于哪种社会?
h
6
大化改新
材料一: 7世纪的时候,日本处在奴隶社会,阶级矛 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 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
材料二:初唐时期唐太宗调整统治政策,由于政治清 明,文化昌盛,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 治”。
想一想 同学们,你们还认 得他们吗?
鉴真
唐招提寺
h
1
回顾中国古代史有关内容,想一 想中日交往是从何时开始的。在什么 朝代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那时交 往密切的原因是什么?
中日交往是从汉朝开始的;
在唐朝双方使节往来相当密切;
唐朝的制度处于当时世界领先地
位,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国的人
们漂洋过海,学习先进的中国文化。
h
2
第11课 大化改新与中古日本
学习目标:
归纳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理解其作用
古代日本
北海道
四国
九洲
h
4
大和政权的统一
1)3世纪时,在本州 中部出现了一个较强 大的奴隶制国家,叫 “大和国”; 2)5世纪时,大和统 一了日本; 3)最高统治者:称 “大王”。
大和政权是如何进行管理的?
大和国的最高统治者称为“大王”,大 王依靠贵族统治全国。王室和贵族各有自 己的私有领地。领地上的居民以“部”的 形式组织生产。部民是贵族的私有民,地 位近似于奴隶。
效仿隋唐典章制度
诏书规定: 第一,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第二,关于租税,效法唐朝租庸调制。 第三,确立中央集权国家制度。 第四,效法隋唐的科举制,以才选官。
h
9
5.内容:
①政治:建立以天皇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②经济:废除一切私地、私民,将土地、部民收 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国家将土地分给公 民,每隔六年授田一次,不能终生使用,不能 买卖;统一赋税; ③文化:积极汲取中国文化。
C 志性事件是 ( )
A.大和统一
B.幕府统治建立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A 4、下列关于幕府与天皇朝廷关系说法错误的
是(

பைடு நூலகம்
A.天皇任命幕府首领,掌握实权
B.天皇成为礼仪性的摆设
C.幕府与天皇朝廷并存
D.国家政权掌握在武士阶层手中
h
19
5、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
C 标志。大化改新在政治上是要建立( )
课堂训练
1、 5世纪初,在本州中部兴起的大和政权统一
C 了日本。它的最高统治者称为(

A.天皇
B.国王
C.大王
D.将军
2、日本是一个善于向外学习的国家。公元646
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这
B 一次日本学习的对象是(

A.阿拉伯帝国 B.唐朝
C.法兰克王国 D.拜占庭帝国
h
18
3、日本发展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的标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日本改革的背景?
①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政局混乱(根本原因) ②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非常先进(催化因素)
2、根据材料二,假设你是当时大和国遣唐使,面 对当时两国的社会状况,归国后你会怎么办?
h
7
1.背景(原因):
大化改新
1)国内:社会矛盾尖锐(根本因素)
2)国际:中国隋唐的制度先进;朝鲜的新罗国 兴起 (催化因素) 2.时间:7世纪中期(646年) 3.领导者:孝德天皇 4.性质: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
6.大化改新的意义:
为日本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7.大化改新的启示:
一个民族要繁荣强盛,必须以开放的心态学 习和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锐意改革 ,重视教育,促进本民族的发展。
改新之后
大和正式改名为日本, 意为”日出之国“。
h
12
你能举例说明日本文化当中有哪些地方是 学习中国的吗?
A.贵族世袭制度 B.城市自治机构 C.中央集权国家 D.政教合一国家
h
20
茶 道
九世纪日本人的书法作品
h
16
幕府时代
1.开创:1192年, 源赖朝 迫使天皇册封其为 “征夷大将军”,在镰仓设立将军幕府,开创了 幕府时代。
2.室町幕府:1336年,足利尊氏在京都建立将 军幕府,史称“室町幕府”。 3.江户幕府:1603年, 德川家康 建立江户幕府, 通过 幕藩体制实施统治。在幕府统治下, 全国居民被分为四个等级,即武士、农民、手 工业者和商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