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妇产科临床护理论文(6篇)

妇产科临床护理论文(6篇)

妇产科临床护理论文(6篇)第一篇: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

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

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

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39.14±1.94)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5.81±0.81)个月。

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39.68±2.02)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5.63±1.11)个月。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

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

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

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

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

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

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1.3观察指标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7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

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第二篇:妇产科围术期感染的预防与临床护理【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

采用常规妇产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

结果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在妇产科手术治疗期间出现感染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针对性预防护理;手术;妇产科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导致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发生感染的可能性相对较大,从而使临床治疗时间明显延期,耽搁病情。

孕产妇及新生儿是该症状的易感人群[1]。

如何能够对妇产科患者在术后的感染事件进行有效控制,已经成为临床妇产科研究工作的一个重点,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是目前较为常用的一种手段,但加强围手术期的预防性护理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

本次对应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实施护理的效果进行研究。

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接受手术治疗的妇产科患者1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4例。

对照组已婚54例,未婚30例;已产46例,未产38例;病程1~9天,平均病程(4.1±1.6)天;年龄18~56岁,平均年龄(34.8±7.9)岁;体重44~75kg,平均体重(53.8±7.3)kg;观察组中已婚58例,未婚26例;已产50例,未产34例;病程1~8天,平均病程(4.2±1.4)天;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34.4±7.5)岁;体重45~72kg,平均体重(53.9±7.6)kg。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采用常规妇产科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采用针对性预防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主要措施包括:①术前:入院后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对心理状态和实际需要进行系统的了解,安抚存在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的患者。

将医院的基本情况、疾病基本知识向患者进行介绍,使其能够以良好心态面对疾病。

术前1天通过静脉滴注方式给予头孢曲松钠,以预防感染事件的发生。

帮助患者养成良好饮食和作息习惯,使其机体免疫力增强,以保证手术操作能够顺利的进行。

②术中:入室后与患者进行聊天,播放轻柔音乐,以转移其注意力并缓解紧张。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相关规定进行各项操作,配合医生操作,关注体征变化,有异常出现应该立即告知相关医生。

对于出血量相对较多的患者,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止血,使组织坏死事件的发生率降低,通过人工合成方法对伤口实施缝合处理,使减少外界感染的可能性降低。

③术后:采用针对性措施在术后防止伤口感染、尿潴留、腹胀、咳嗽等妇产科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出现。

鼓励患者在术后的早期阶段下床进行活动,以对血液循环和肠胃蠕动功能产生积极有效的促进作用。

主动询问术后伤口疼痛情况,如果患者的体温水平异常升高,则需要对伤口是否发生感染进行及时的观察和判断,采用抗生素类药物对伤口红肿的位置进行有效的处理。

在患者腹部的位置放置热水袋或进行适当的按摩处理,使膀胱平滑肌收缩力水平得到显著增强,使尿潴留症状得以改善。

术后有咳嗽困难、痰液堆积等症状的患者,肺炎患病率较高,应指导其正确咳嗽。

提醒患者忌生冷、辛辣食物,机体营养状态应该保持均衡,使身体对外界不良刺激的抵抗力水平显著提高[3]。

1.3观察指标选择两组患者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在妇产科手术治疗期间出现感染例数、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等三项内容作为观察指标。

1.4评价标准在妇产科治疗结束出院的当天,对护理服务患者满意度进行不记名打分问卷调查,100分为满分。

<60分为不满意,>60分为基本满意,>80分为满意[4]。

1.5疗效判定方法应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比较对照组患者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为81.0%;观察组患者对妇产科手术围术期的护理服务模式满意度为95.2%。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在妇产科手术治疗期间出现感染例数对照组患者在妇产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感染事件发生18例,该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1.4%;观察组患者在妇产科手术治疗的围手术期内感染事件发生2例,该组感染事件发生率为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对照组患者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共计实施(8.95±2.40)d;观察组患者妇产科手术治疗方案共计实施(6.14±1.73)d。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讨论妇产科属于现阶段医院内比较重要的一个科室,该科室所接治的患者主要包括妇科疾病患者与产科疾病患者两种,在围术期是否有感染事件发生,对于患者乃至对新生儿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必须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

接受妇产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三个阶段都应该加强护理干预,只有这样才能够对感染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的控制[5]。

近几年临床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结果显示,导致妇产科疾病患者在围术期内发生感染的影响因素相对较多,在围术期内针对这些问题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干预,可使感染事件的发生率水平明显降低,从而使护理效果提高。

围术期针对性预防护理干预计划从患者入院时就对其加强指导、术前进行检查、术中做好配合,术后加强预防、合理应用抗生素,从而对围术期感染事件进行有效的控制,使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显著提高,缩短住院接受治疗的时间,使得患者能够尽快恢复健康,缓解期所承受的精神和经济压力[6]。

参考文献[1]于小仙.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2-2003.[2]谭晓珍.妇产科围手术期感染的预防及护理干预[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7):41-42.[3]陈瑞珍,朱琳,黄彩玲,等.妇产科护理中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48-49.[4]黄文菊.妇产科日常护理中感染问题的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85-86.[5]吴香秋.分析护理妇产科患者的感染问题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2013,10(51):213.[6]石一复,李娟清.重视妇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防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12,28(6):403-404.第三篇:妇产科临床护理中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医疗体制改革也随之在日益进步,母婴的安全与健康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