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蜘蛛开店-部编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 蜘蛛开店-部编版

20蜘蛛开店《蜘蛛开店》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

讲述的是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

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

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

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课文故事情节简单,一波三折,内涵丰富。

蜘蛛从“卖口罩”改成“卖围巾”,再改成“卖袜子”,想的都是“织起来很简单”;他卖东西的价格,总是“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蜘蛛思维方式简单,处事方式简单,偏偏迎来了3个特殊的顾客:嘴巴最大的河马、脖子最长的长颈鹿、脚最多的蜈蚣,导致口罩、围巾、袜子织起来都很不简单,他最后“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这篇童话故事具有结构反复的特点。

“卖口罩”“卖围巾”“卖袜子”3个部分,故事情节类似,写法相似,都是按照蜘蛛想卖什么、写招牌、顾客是谁、结局怎样的顺序来叙述的。

课文有3幅插图,与故事内容相对应。

第一幅图是蜘蛛正忙着给河马织大口罩,河马笑眯眯地看着蜘蛛。

第二幅图是蜘蛛正忙着给长颈鹿织围巾,长颈鹿嘴角上扬,很享受的样子。

第三幅图是蜘蛛看到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吓得目瞪口呆,立刻逃走,蜈蚣张大嘴巴、伸出双手,似乎想喊住蜘蛛。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3.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4.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1.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本课会认的字中,可以利用偏旁识记带宝盖的字“寂”“寞”,带页字旁的字“顾”“颈”,带虫字旁的字“蜈”“蚣”;结合图片识记“罩”“颈”“袜”;结合动作识记“蹲”“换”,可以通过表演“蹲下来”的动作及做游戏识记。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定、商、完”是上下结构,“决、终、期”是左右结构,其中“决、终”是左窄右宽,“期”左右等宽,“店”是半包围结构。

要注意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同一类字在书写上的异同点。

2.阅读教学课文情节循环反复,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朗读第一个情节,关注“那么大”“一整天”“终于”等词语,读出故事情节的变化,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后两个情节,体会童话的乐趣。

3.表达运用本课的教学要充分考虑童话的体裁特点,细化落实“讲故事”和“编故事”这两个教学目标,可以按照“猜故事——读故事——讲故事——编故事”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

续编故事,可以从蜘蛛回到网上,继续以前的日子这个角度展开,也可以从蜘蛛继续开店这个角度展开。

引导学生续编故事,要注意小组合作,重视交流与评价。

课前准备1.文中提到的相关动物的卡通图片。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自主练习的方式掌握本课生字;通过联系上下文和结合生活实际的方式理解本课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示意图、借助关键词,梳理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板块一谜语激趣,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大家喜欢猜谜语吗?我们先来猜两个与动物有关的谜语。

(1)一个英雄汉,设下天罗网,震天打埋伏,专捉飞来将。

(2)一物生来强,每天织网忙。

织完静静坐,专等蚊虫撞。

2.点名学生回答谜底。

(蜘蛛)3.谈话导入:同学们都见过蜘蛛吗,蜘蛛是一种很可爱的昆虫,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关于蜘蛛的故事。

(板书课题:蜘蛛开店)板块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要求,教师巡视指导。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课文,将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圈画标注不理解的字词。

2.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相互纠正读音。

(1)课件出示本课会认的字,指名学生朗读,交流识记方法。

①看图片识记。

“罩、颈、袜”可以组成“口罩、长颈鹿、袜子”等词语,结合相关事物的图片来识记字形。

②动作演示识记。

识记“蹲、换”,可以通过表演“蹲下”“换礼物”的动作来识记。

③联系语境识记。

将生字组成词识记,如“夫”可以组词“丈夫、夫人、农夫、工夫”;“店、顾”可以分别组成“商店、顾客”,然后说一句话,如:“商店里来了一位顾客。

商店里挤满了顾客。

”“寂、寞、编、蜈、蚣”可以分别组成“寂寞、编织、蜈蚣”,同时利用偏旁相同的特点识记。

④联系熟字识记。

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如:寸+亻=付、大+一=夫、叔+宀=寂;也可以用“减一减”的方法,如:惦-忄=店、院-阝=完;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如:唤-口+扌=换、劲-力+页=颈、遍-辶+纟=编。

⑤对易读错的字进行警示。

“罩”是翘舌音,“匆”是平舌音,“颈”是后鼻音。

“夫”在“工夫”一词中要变调,读轻声。

(2)齐读生字,强化记忆。

(3)出示要求会写的字,引导学生观察书写要点,指导学生书写。

强调书写笔顺的正确。

“店”左上的“广”横稍长,撇伸展,包住里面的“占”。

“决”捺的收笔要和撇持平。

“定”下部的撇、捺舒展,均超出上面的宽度,捺的收笔比撇略低。

“商”第七笔撇和第八笔点要覆盖住“口”。

“夫”两横上短下长,撇捺收笔基本持平。

“终”左短右长。

左边“纟”的最后一笔是提,右边“冬”的第二笔横撇的撇要穿插到“纟”第二笔撇和第三笔提之间,最后两点纵向对齐,位于竖中线右侧。

“完”下面“元”两横稍短;撇和竖弯钩均超出上面的宽度,竖弯钩要比撇的收笔略低。

“换”左右两边上下齐平。

右部要写得紧密些,横画注意穿插避让,最后一笔是捺,不是点。

“期”的“其”顶部略高,“月”底部略低。

左边“其”的最后一笔点变短;右边“月”的撇越过竖中线穿插到“其”的下面。

(4)认读、理解本课词语。

决定商店工夫终于围巾星期3.小组合作,再次读生字。

4.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思考:蜘蛛开了哪些店,来了哪些顾客?5.学生交流讨论。

6.根据学生交流,梳理故事情节。

(课件出示课后习题第一题的示意图)7.根据示意图,试着讲讲故事梗概。

一只蜘蛛因为寂寞、无聊决定开一家商店。

他卖口罩,来了一只河马,他织口罩用了一整天。

他卖围巾,来了一只长颈鹿,他织围巾足足忙了一个星期。

他卖袜子,来了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他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8.小结:这节课我们熟悉了课文的生字词,并初步了解了《蜘蛛开店》这个故事。

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看看蜘蛛的店里都发生了哪些趣事。

练习设计完成本课对应的字词书写训练。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能根据插图,借助关键词,发现故事的结构特点,尝试把故事讲得生动、有趣。

2.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续编故事,感受童话故事的生动、有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对本课的生字组成的新词进行听写。

2.请学生概述上节课所学习的内容,适时指导口语表达。

3.过渡:刚才同学们用几句话就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讲了什么。

那我们应该怎样把故事讲得更清楚、更有趣呢?接下来让我们来走进课文,认真研读。

板块二再读课文,梳理情节1.理解感悟第1自然段,读出“无聊、寂寞”的语气。

句段1:有一只蜘蛛,每天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好寂寞,好无聊啊。

(1)引导学生理解“每天”“蹲”。

“每天”表示频繁,“蹲”表示动作。

“每天蹲”表示一种无聊的状态。

(2)是啊,蜘蛛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做着同一件事,那就是蹲在网上等着小飞虫落在上面,连个聊天的朋友都没有。

请同学们试想一下,假如你是这只蜘蛛,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无聊、寂寞)(3)过渡:这只小蜘蛛感到无聊、寂寞,于是它决定做一件不无聊的事情,那是什么呢?(开店)2.学生自由朗读第2~4自然段。

学习第一个故事。

句段2: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

卖什么呢?就卖口罩吧,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

句段3:于是,蜘蛛在一间小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

”句段4:顾客来了,是一只河马。

河马嘴巴那么大,口罩好难织啊,蜘蛛用了一整天的工夫,终于织完了。

(1)指导朗读,体会蜘蛛草率、简单的想法。

(2)一边读一边理解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3)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交流讨论:蜘蛛第一次开了一个什么店?它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蜘蛛开了一个卖口罩的店铺,因为口罩织起来简单。

(4)思考:蜘蛛的口罩店为什么开不下去了?蜘蛛觉得口罩好难织。

(5)蜘蛛织口罩前和织口罩后的想法有怎样的变化?引导学生抓住“嘴巴那么大”“好难织啊”“一整天的工夫”,感受织口罩的不容易。

(6)课件出示河马的图片,引导学生体会河马嘴巴很大的特点。

(7)思考:假如你是这只蜘蛛,你看到河马来了,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8)课件出示下列句式,指导学生进行句式练习。

因为口罩织起来很简单,所以____________。

之所以卖口罩,是因为__________。

(9)再读文段,理清脉络。

①蜘蛛决定开一家商店,它打算卖什么?(口罩)②蜘蛛为了开店,做了什么准备?(在木屋外面挂了一个招牌,上面写着:口罩编织店,每位顾客只需付一元钱)③蜘蛛的店里来了客人吗?它是谁?(是河马)④蜘蛛花了多长时间织口罩?(一整天)⑤蜘蛛的口罩店最后的结果是什么?(换了招牌,打算卖围巾)(10)根据梳理的脉络,示范讲故事。

教师先示范,再让同桌两人合作,一人讲,一人听。

(11)个性展示,学生评价。

尝试把故事讲得有趣。

3.过渡:蜘蛛的口罩店经营不下去了,它又重新开了什么店?发生了什么故事?接着学习第5~8自然段,我们来找答案。

(1)课件出示长颈鹿的图片。

(2)学生自读下列文段,结合图片,观察长颈鹿的特点。

句段5: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

蜘蛛向上一看,原来是一只长颈鹿,他的脖子和大树一样高,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正对着蜘蛛笑呢。

(3)长颈鹿具有哪些特点?(脖子很长,身体很高)(4)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再读文段,寻找答案。

句段6: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

(5)理解“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明白长颈鹿由于脖子太长,给蜘蛛织围巾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从而体会蜘蛛给长颈鹿织围巾的辛苦。

4.过渡:蜘蛛不打算织围巾了,接下来它打算做什么?阅读9~11自然段,寻找答案。

(1)观察课文插图,仔细看蜘蛛的表情,你发现了什么?你仿佛听到了什么?(蜘蛛吓得往后退)句段7:可是,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

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2)指导朗读文段,读出蜈蚣脚之多,蜘蛛害怕的心理。

5.再读课文,梳理故事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