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精品PPT课件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精品PPT课件


1.3 教学模式的界定
模式的涵义不仅是多种多样、变化发展的,而且在不 同场合其意义也不同。如作为科学认识手段的模式和作为 大众化语言中的政治模式、经济模式等就有本质区别。因 此,要定义教学模式,不仅要看它的字面涵义和形成过程, 更要看它所代表的事物的内在本质。纵观各派教学模式的 研究成果,尽管它们对教学模式的定义看法不一,但其著 作中被称为教学模式的事物,即历史的和当代的教学模式 却有很大的相似性。
根据对各派著作中所收集的教学模式的分析,以及现 实学校教育中各种实际运行的教学模式的考查,我们对教 学模式作了如下界定:所谓教学模式就是在一定的教育思 想和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一定的教育追求或解决一定 的教育问题而制定的,有关教学目标如何制定,教学活动 如何组织、设计、调控和评价的操作程序与策略体系。
1.1 对教学模式概念的不同理解
如何定义教学模式,目前尚无定论。据初步统计,在 我国较有影响的关于教学模式的定义,大致有四种。
第一种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可形成课程、设计教材 和在课堂及其它场合指导教学的计划或范型”。这个定义 是由美国学者乔伊斯(Joyce.B.)和威尔(Well.M.)提出 来的,它得到了我国和世界各国很多学者的认同。
(2)大部分学校的教学目标结构单一,仅仅体现人才培养的知识 或能力维度,有关思想品德、身心素质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培养,只 是体现在字面上,甚至完全被排除在外,而知识和能力目标的制定, 也在很大程度上偏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
1.4 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指导思想。制定教学模式所遵循的教育理念和哲学思想, 它决定着教学模式制定的价值取向。 理论依据。制定教学模式所依据的教育、教学理论,以及 由此产生的对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律性认识。 目标指向。通过教学模式的制定和实施所要实现的和解决 的问题,以及它的适用条件和适用范围。 操作程序。教学模式较为稳定的运行程序。 操作要领。为保证教学模式运行畅通而提出的教学过程中 应该重点把握的问题和建议采取的措施,其中既包括应用 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也包括执行教学程序的基本规范和 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教学方法。 评价体系。它包括教学评价的理念、原则、程序、方法和 各种具体的评价指标。
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创新
1. 教学模式概述
教学模式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教学研究的新 领域,其研究成果于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80年代末至 90年代初成为我国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教学模式也 是教学理论研究中与教学实际联系最为紧密的问题,它是 联接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能使各种先进的教育思 想及时、有效地转化为推动教学改革的实际力量。
第二种认为,教学模式属于方法论范畴,其中有的认 为模式就是方法,有的认为模式是多种方法的综合。
第三种认为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功能”这对范 畴紧密相联,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客观结 构做出的主观选择。
第四种认为教学模式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的一种设计 和组织教学的理论,这种理论以简化的形式表达出来。
1.2 模式概念的形成和发展
《现代汉语词典》对它的解释是:“模式,某种事物 的标准形式或使人可以照着做的标准样式。” “模式” 的英文对应词是model,它来源于拉丁文modulus,其本 意是尺度、样本和标准,通常可表达模型、原型、典型、 样式和模特五个意思。
瓦托夫斯基在《模式》一书中写道:“我不把模式狭 窄地理解为仅仅是对现有事物的模仿或某个未来事物的雏 形。我把模式的涵义加以扩展,认为它不仅是一个实体, 更重要的是一种行为方式,它不仅提出未来的某个科学目 的,而且说明达到此目的的手段。”
2.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对普通教育教学模式的移植阶段 教学内容按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纵向排列 理论课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实习通常安排在最后
对国外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移植阶段 双元制 CBE MES
自主创新阶段 项目教学 实践导向教学
当前我国部分职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 —— 组织教学与复习提问 —— 引言与新课导入 —— 讲授新知识 —— 例题与课堂练习 —— 小结与课后作业
教学模式虽已成为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但在我国职 业技术教育教学领域,却并未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足够 重视。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许多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 教学方法才未能及时、有效地与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实践 相结合,致使我国职业技术院校的教学工作在许多方面都 与普通高、中等院校有很大差距。因此,适时开展职业技 术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并以教学模式研究为主线对职业技 术院校的教学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是非常必要的。
3. 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在1998年至2003年的近六年时间里,我们调查走访了126所职业 技术院校,其中90%以上学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都存在着较严 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在:
(1)许多学校的培养目标脱离社会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规格要 求,其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编制,不是在科学的职业岗位分析的基 础上进行的,既缺乏现实针对性,又缺乏未来适应性;
胡森(Torsten Husen)主编的《国际教育百科全书》 认为,模式是任何领域的研究都普遍存在的一个阶段。当 人们确立了影响变量的结果并初步验证了构建理论的各个 假说后,就需要对这些变量和假说进行整理和组合,并提 出一个反映它们之间内在联系的假想形式,来指导进一步 的研究和形成理论,这个假想形式就是模式。
1.4 教学模Βιβλιοθήκη 的主要特征中介性。任何教学模式都是介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 的中间环节,是联结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桥梁。 可操作性。教学模式不是空洞的理论和口号,而是具有操 作性的行动方案和策略体系。 稳定性。教学模式不是解决一时一事的具体问题的教学处 方,而是针对某一层次、某一类型教育的较为普遍的教学 问题,在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较为成熟和稳定的综合 性解决方案,它既有坚实的实践基础,又有可靠的理论依 据,能对其适用的教学活动起指导和示范作用。 灵活性。教学模式是解决某一类型教育的较为普遍的教学 问题的,因此它的使用必须讲求灵活性。教学模式不是不 可变通的金科玉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僵死教条,人们在 应用它时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具体情况 创造性地应用模式,才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