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短文二篇》ppt课件


11 短文二篇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对提问思考学生激励性语言(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1、你的眼睛真亮,发现这么多问题! 2、能提出这么有价值的问题来,真了不起! 3、会提问的孩子,就是聪明的孩子! 4、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这种想法别具一格,令人耳目一新,请再说一遍好吗? 6、多么好的想法啊,你真是一个会想的孩子! 7、猜测是科学发现的前奏,你们已经迈出了精彩的一步! 8、没关系,大声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我知道你能行! 9、你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 10、你又想出新方法了,真会动脑筋,能不能讲给大家听一听? 11、你的想法很独特,老师都佩服你! 12、你特别爱动脑筋,常常一鸣惊人,让大家禁不住要为你鼓掌喝彩! 13、你的发言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真谢谢你! 14、瞧瞧,谁是火眼金睛,发现得最多、最快? 15、你发现了这么重要的方法,老师为你感到骄傲! 16、你真爱动脑筋,老师就喜欢你思考的样子! 17、你的回答真是与众不同啊,很有创造性,老师特欣赏你这点! 18、××同学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妙的方法,真是个爱动脑筋的同学! 19、你的思维很独特,你能具体说说自己的想法吗? 20、这么好的想法,为什么不大声地、自信地表达出来呢? 21、你有自己独特想法,真了不起! 22、你的办法真好!考虑的真全面! 23、你很会思考,真像一个小科学家! 24、老师很欣赏你实事求是的态度! 25、你的记录很有特色,可以获得“牛津奖”!
11 短文二篇
这些景物是杂乱无章的吗?作者是按照怎样的
顺序将它们组织起来的?
不是杂乱无章的。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仰视、俯察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平远的视角
静景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极目远眺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晨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昏
动景
11 短文二篇
此页为防盗标记页(下载后可删)教师课堂用语辑录(收藏打印版,此页右键可以删除)
藻荇 遂
bǎi
竹柏
yuán

第一课时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陶弘景(456—536) 南朝齐梁时思想 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 (今江苏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 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每有吉凶 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 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 史·陶弘景传》),有《陶隐居集》。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这篇文章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作者在文中 用了一个什么字来概括它的特点?
美。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
山之高 水之净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
日欲颓,沉鳞竞跃。
从静景转入动景
精读细研
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季。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
消散。
坠落。 指水中潜游的鱼。
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
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
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译: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 人雅士)共同谈论、赞叹的啊。巍峨的山峰耸入云 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 交相辉映。青葱的树木、翠绿的竹丛,四季常存。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可听到)猿、鸟此 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 鱼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仙境啊。自 从南朝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欣赏、领悟这 种奇丽的景色了。
合作探究 一词多义
11 短文二篇
夕日欲颓( 副词,将要 )

欲穷其林( 动词,想要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动词,参与,文中指置身其中)

念无与为乐者( 动词,和 )
合作探究 词类活用
11 短文二篇
五色交辉 夕日欲颓
名词用作动词,辉映。 形容词用作动词,坠落。
课堂小结
11 短文二篇 概括主题
《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 色,并通过借古论今,强调了山川之美,表达了他 与自然相融合的愉悦,以及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 志趣。
整体感知
11 短文二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 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 /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精读细研
11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1、“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古人说,读书时应该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们今天达到了这个要求。 2、大家自由读书的这段时间里,教室里只听见琅琅书声,大家专注的神情让我感受到什么叫“求知若渴”,我很感动。 3、经过这么一读,这一段文字的意思就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 4、请你们读一下,将你的感受从声音中表现出来。 5、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特别是这一句,请再读一遍。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句 话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绮丽, 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 感,其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合作探究 古今异义
11 短文二篇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今义:指比较长的一段时间。 晓雾将歇 古义:消散。今义:休息。 夕日欲颓 古义:坠落。今义:萎靡。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写作背景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 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他们在 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以示志趣,并以此作为对友 人的安慰。本文就是陶弘景隐居句曲山时回复谢中 书的一封信。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文学常识

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 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 记事陈情。我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始于 书信。汉魏六朝文人的尺牍重在实用。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 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 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 作品。
猿鸣鳞竞

感慨、议论,总括全文
沉醉山水 归隐林泉
第二课时
11 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知识备查
11 短文二篇
苏轼(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号 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坛领 袖,取得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散文汪洋恣肆, 明白畅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 洵、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诗歌清新豪健, 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苏轼的词开豪放一派, 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 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 “苏辛”。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 《东坡乐府》。
合作探究
11 短文二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有怎 样的表达效果。
画面:猿鸟的鸣叫声穿透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 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表达效果:这一句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 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 气息。
教师课堂用语在学科专业方面重在进行“引”与“导”,通过点拨、搭桥等方式让学生豁然开朗,得出结论,而不是和盘托 出,灌输告知。一般可分为:启发类、赏识类、表扬类、提醒类、劝诫类、鼓励类、反思类。 一、启发类 1. 集体力量是强大的,你们小组合作了吗?你能将这个原理应用于生活吗?你的探究目标制定好了吗? 2. 自学结束,请带着疑问与同伴交流。 3. 学习要善于观察,你从这道题中获取了哪些信息? 4. 请把你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好吗? 5. 你说的办法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看谁想出的解法多? 二、赏识类 1. 说得太好了,老师佩服你,为你感到骄傲! 2. 你的设计(方案、观点)富有想象力,极具创造性。 3. 我非常欣赏你的想法,请说具体点,好吗? 4. 某某同学的解题方法非常新颖,连老师都没想到,真厉害! 5. 让我们一起为某某喝彩!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也要敢于猜想,善于猜想,这样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三、表扬类 1. 你真让人感动,老师喜欢你的敢想、敢说、敢问和敢辩,希望你继续保持下去。 2. 这么难的题你能回答得很完整,真是了不起!你是我们班的小爱因斯坦。 3. 你预习的可真全面,自主学习的能力很强,课下把你的学习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好不好? 4. 哎呀. 通过你的发言,老师觉得你不仅认真听,而且积极动脑思考了,加油哇! 四、提醒类 1. 你虽然没有完整地回答问题,但你能大胆发言就是好样的!
11 短文二篇
天的清明,地的广袤,山的挺拔,树的健 壮……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古往今来,有多少文 人墨客争相借景抒怀——寄情山水则生绵绵情思, 抬头望月则发无限感慨。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篇 短文,借山水、明月感受两位古人心灵的律动。
八年级语文上册
11 短文二篇
11 短文二篇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课堂小结
11 短文二篇 学后感悟
我国有很多山川美景,或雄伟壮阔,或秀美瑰 丽。我们有时间要多四处走走,多感受祖国山川之 美,陶冶情操,开阔胸襟。
写作特色 ❶艺术独特,意境优美。
11 短文二篇
陶弘景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感情的语 言,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激起了读者审美 的兴致。作者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 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四个方面泼墨染彩,熔 裁营构,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11 短文二篇
1.把握两篇短文的思想内容,理解作者丰富微妙的思 想感情。(重点) 2.感知写景类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难点) 3.感受作者热爱生活、热爱祖国河山、追求美好事物 的执着情怀。(素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