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绪论--讲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讲稿)导语1.正确理解和对待学习的“知识”有的知识作为工具,用于谋生;有的知识,是为了净化心灵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越高,与经济利益越远。

越来越接近人的精神世界、人的心灵。

学习马克思主义就是为我们插上一双隐形的翅膀。

让我们站得更高,视野更开阔,更好的实现我们自己的价值。

视频资料:马克思的伟大人格风范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图片: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2.课程考核课程成绩=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期末卷面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平时成绩衡量指标:➢学习态度表现占10%(出勤率、发言效果、听课状态)➢实践成绩占30%(原创,有新意,格式符合要求)3.课程介绍本课程是高校本科思想政治理论公共必修课,课堂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共3学分。

教材的结构包括绪论和七章内容。

绪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总体介绍;后七章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讲解,其中,又包括了三个部分。

第一至第三章是哲学部分;哲学是什么,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

就是形而上,从现象探究其根本,即追根溯源。

如大千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人的本质到底是什么?人和自然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等等问题。

第四至五章是政治经济学部分;剖析了马克思生活的年代,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贫困的根源,即剩余价值学说。

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阶段性爆发的根源,即私有制的存在导致全社会生产存在盲目性,解决的出路是用公有制取代私有制,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第六至第七章是科学社会主义部分。

描绘了马克思对未来的理想社会的憧憬。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绪论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三、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四、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马克思主义从认识马克思开始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20世纪末,当人类即将进入新千年之际,开始盘点过去的一千年。

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

结果,马克思位列榜首。

在一千年的历史天空中,风云人物和思想大师如群星闪烁。

马克思能被人们看做是其中最亮的一颗星辰,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

马克思能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表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马克思主义具有无穷的思想魅力。

视频资料:卡尔马克思这个视频启示,马克思被西方媒体先后评为“千年第一思想家”“最伟大的德国人”“全球最伟大的哲学家”确实实至名归。

他有卓越的才华,完全可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生活,但他却把自己的毕生精力投身于一项为解放全人类而斗争的事业,并为此创造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来指导实践活动。

恰恰表明了马克思的无私和伟大之处。

马克思的墓志铭: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哲学家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2008年,美国爆发了由次贷问题引起的金融危机。

这一危机很快就波及到世界各地。

各国政治家、经济学家和金融专家纷纷制定对策和措施,遏制危机的蔓延。

与此同时,各国的思想家、理论家也开始苦苦地探索金融危机的实质和起因。

当他们这样做的时候,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马克思,尤其是他的皇皇巨著《资本论》。

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来阐释这场金融危机。

于是,“马克思”这个名字成了新闻媒体的关键词,“马克思热”拉开了帷幕。

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是有所区别的,西方有些人可能崇拜马克思,但并不赞同马克思主义。

我们不能因为这一评选结果,就简单地认为西方社会大多数人都都接受马克思主义。

但他们毕竟从马克思的思想中受到了启发,表明了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社会的影响。

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世界的影响力。

1.概念: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所创立,为他们后续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003年,《共产党宣言》被美国最大连锁书店巴诺评选入“改变美国的20本书”;《共产党宣言》入选由美国麦克劳-希尔公司出版的《世界伟大文献汇编》,该书选收了在全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30部重要文献。

“《共产党宣言》不是一般的书,它不是冰,而是碳,放在锅里能使水沸腾起来.”——法国前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扎拉尔夫人在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讲话3.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包括了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结构中的地位参考教材第三页下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

基本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基本观点: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基本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历史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5.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目的(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更重要的是运用基本原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视频:马克思主义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提问:对马克思的生平介绍(一)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根源、思想渊源和实践基础。

1、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早在14世纪末15世纪初,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已开始孕育成长。

美洲大陆的发现,为新兴资产阶级开拓了新的活动场所。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一场以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代替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兴起,这就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也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8世纪60年代后,英国的约翰·凯伊发明的纺织机的普遍采用,英国人瓦特发明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的规模越来越大,劳动生产率极大提高。

英国已成为第一个从工场手工业占统治地位的国家转变为机器大工业占优势的国家。

在生产力巨大发展的同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社会化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开始发展、激化,周期性地爆发的生产过剩危机就是这种矛盾的突出表现。

每一次经济危机的爆发,都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的破坏。

经济危机周期性地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家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这种制度难以克服的痼疾。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的:“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

”2、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要。

机器大工业,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阶级:资本家和工人。

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采取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降低工人工资等手段,压榨工人血汗。

19世纪30至40年代,英国、法国、德国接连爆发了工人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8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全国性的工人运动——宪章运动;1844年德国发生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标志着无产阶级已经独立地登上了历史舞台。

但是,由于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工人的几次起义均以失败而告终。

它说明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实践在早期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自发性,这就迫切需要总结和升华无产阶级在长期斗争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用以指导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

这就成为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二)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与创新1.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活动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在德国特利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

他于1835年考入波恩大学,学习希腊罗马神话和艺术史等。

1836年,他进入柏林大学,攻读法律和哲学,1841年他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1842年,马克思进入《莱茵报》当编辑,以精采的社会评论文章扩大了该报的影响。

次年夏他同燕妮结婚后移居巴黎,开始与进步工人团体发生联系。

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巴黎相识,从此,这两位伟大导师为全世界无产阶级事业共同进行斗争。

1845年初,马克思被法国驱逐出境,迁往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1847年,马克思与恩格斯一起应邀参加正义者同盟,并将其改组为共产主义者同盟。

马克思还与恩格斯一起为同盟起草了著名的纲领《共产党宣言》。

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864年,马克思在伦敦创建了“国际工人协会”,也就是第一国际,并成为该组织的领袖和灵魂。

1867年,马克思发表了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这本书是马克思忘我劳动和顽强探索整整25年的成果,书中阐明了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动规律。

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爆发,马克思虽然事先不赞成这一行动,但当人民群众起来斗争时,他无条件地站在了公社战士一边,给予了他们热情的支持和帮助。

为了总结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他写了《法兰西内战》一书,论证了暴力革命的原则,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反动政府的迫害、物质生活的贫困和理论工作的艰辛,严重损害了马克思的健康。

晚年,他虽受多种疾病折磨,但仍致力于帮助各国工人政党的成长和进行理论研究的工作,写出了《哥达纲领批判》等著名著作。

1883年3月14日,马克思在书桌边与世长辞。

第二国际(1889–1916),即“社会主义国际”,是一个工人运动的世界组织。

1889年7月14日在巴黎召开了第一次大会。

第二国际所作出影响最大的动作包括宣布每年的五月一日为国际劳动节,宣布每年的3月8日为国际妇女节,并创始了八小时工作制运动。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发展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马克思主义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批判地继承、吸收人类19世纪所创造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乔·威·弗·黑格尔(1770—1831)和路·费尔巴哈(1804—1872)。

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第一次试图把整个自然界、历史和精神的世界描述为是运动和发展的,并努力揭示这种运动和发展的内在联系。

这种辩证法思想是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合理内核”。

但是,黑格尔把辩证发展的源泉归结为“绝对精神”。

在他看来,自然界和人类出现以前就存在着所谓“绝对精神”,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它的派生物。

费尔巴哈提出了世界是物质的、自然界是不依赖人的意志而独立存在的等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但是,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也是不彻底的,在对历史和时代问题的回答上,世界历史的发展是由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宗教和抽象的人的“爱”所推动的。

费尔巴哈在历史观上留下的唯心主义的印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