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全卷共50分,其中选择题20分,综合题30分。
2.请在答题纸规定的答题区域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在答题纸上填涂,综合题须用0.5毫米的
黑色水笔书写。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共20分)
1.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6 000 000,则两地间的实地距离为
A. 18千米
B. 180千米
C. 1800千米
D. 18000千米
2.右图是北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七月等温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处是陆地,B处是海洋
B.A、B气温相同
C.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
D.A处气温低于B处
3.下列地点中,位置符合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三个条件的是
A.165°E,20°N B.21°W,7°N C.15°W,25°S D.15°W,25°N
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5.下列各国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是
A.英国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中国
6.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
B.巴拿马运河
C.白令海峡
D.麦哲伦海峡
7.下列轮廓图表示亚洲的是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8~9题。
8.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B.400米
C.531米D.398米
9.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B.鞍部
C.山顶D.山脊
10.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A印度洋板块B太平洋板块C亚欧板块D非洲板块
11.新疆“晨穿皮袄午穿纱,晚围火炉吃西瓜”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风俗习惯
读下图完成12-13题:
12.已知B点的气温为12℃,则A点的气温约为:
A.O℃B.6℃
C .9℃D.18℃
13.一般地讲,图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B.N地
C.P地D.Q地
14.下图中能反映巨野气候特征的是
15.关于人口的分布,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稠密地区都分布在发展中国家
B、世界上的大平原都是人口稠密地区
C、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
D、世界人口稀疏地区有高纬度严寒带、热带雨林带、沙漠地区、高原山区等地区
今天,北京逐渐转晴,午后最高气温将达33℃。
昨天夜间,北京部分地区出现阵雨,大部地区的降雨量小于2毫米。
今天上午8时,北京天空转晴,城区气温24℃左右,相对湿度60%~70%。
据此完成16~17题。
16.材料中描述的现象及特征是
A.天气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B.气候现象,具有相对稳定性
C.天气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D.气候现象,具有多变的特点
17. 8日上午8时以后,表示北京大气状况的符号是
18.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多,大陆东岸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9.关于右图的图案表述正确的是
A.①WTO
B.②国际奥委会
C. ③联合国
D.④红十字会
20.李老师买了一辆轿车。
该车由美国设计师设计,发动机采用德国技术,控制系统中的部分零件来自日本。
这辆汽车的生产,反映出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
A.国家间的经济发展各自独成一体 B.产品生产的分工协作越来越不明显
C.经济全球化已成世界潮流 D.地区冲突持续,矛盾不断激化
二、综合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共30分)
21.读图1地球光照示意图(阴影区域为夜半球)和图2,回答问题。
(共8分)
(1)白天和黑夜的分界线称为晨昏线,图中A、B两点,点先看到日出。
(2)图1所示的这一天,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位置,这一天的日期是,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会出现现象。
(3)当地球公转到图2中的C点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这天之后直到夏至日,巨野的白昼时间都是逐渐(变长或变短)。
(4)同学们正在考试的今天,地球公转到A、B、C、D四位置的哪两个点之间。
(5)如图是巨野的小明记录的“二分二至”正午时刻教室内的光照情况,其中符合图1所示这一天光照情况的是。
22.爱好地理的小明同学对世界部分区域气候进行探究。
让我们根据图,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小
明同学共同探究吧!(6分)
(1)观察①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出该地的气候类型是。
(2)②、⑤两地的降水有较大的季节差异,②地季降水多,⑤地季降水多。
据此可描述出②地的气候特征是:。
(要求:包含气温和降水两方面)
(3)观察③、④、⑤三地,温差最大的是地,造成三地气候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23.探究性学习是一种主要的学习方式,尝试完成下面的地理探究活动。
探究主题:环境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8分)
(一)探究过程:
(1)水源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水源的有无、远近影响农业灌溉,以及人类生活饮用水,例如,世界文明多为大河文明,以中国为例,中国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河流孕育农业和人类;又如沙漠中聚落选择在大河绿洲沿岸;
同时,水源影响交通运输,所以,聚落多分布于.
(2)气候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气候温和湿润的地区聚居的人口多,聚落也较多,且规模较大;气候寒冷的两极、干燥的地区和气候的热带雨林地区人口少,聚落也少。
聚落的建筑特征受气候的影响明显。
东南亚热带地区生活的人们,其民居特点最有可能是.(填字母)
(3)地形对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从“不同海拔地区的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
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
_______地区(地形类型),聚落分布较多,海拔
较高的高原山地人口少。
(二)探究结论:
(4)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在
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的地方比较容易形成聚落也有利于聚落的发展。
(5)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是。
①地形平坦②热带地区③土壤肥沃④沙漠地区⑤水源充足
⑥自然资源丰富⑦交通便利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⑥⑦
C.②④⑤⑥⑦
D.①③⑤⑥⑦
(6)A、B、C三地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
24.读下图“世
界年平均气温
分布图”,回
答相关问题:
(8分)
(1)从C
到B到A,平均
气温越来越
(高、低),可
以看出:世界气温的分布,一般低纬度地区温,高纬度地区气温。
(2)南、北半球的等温线相比较,可以看出等温线比较平直的是半球。
(3)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比周围地区低,说明同纬度地带地势越高气温越。
一般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4)世界七大洲中,年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大洲分别是和。
七年级地理答案
一、选择题(20分)
二、综合题(30分)
21. 每空1分,共8分
(1)B
(2)A;6月22日前后;极昼
(3)冬至;变长;
(4)CD;
(5)③
22. (每空1分,共6分)
(1)热带雨林气候;(2)冬;夏;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3)④;海陆因素(或海陆分布)。
23.(每空1分,共8分)
(1)河流沿岸;(2);沙漠;湿热;C;(3)平原;(4)便利;(5)D(6)B 24.(每空1分,共8分)
(1)低;高;低
(2)南
(3)低;0.6
(4)非洲;南极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