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卫生学.pdf

学前儿童卫生学.pdf

学前儿童卫生学
第一章
1、学前儿童卫生学——是一门研究保护和增进学龄前儿童,特别是3—6岁幼儿健康的一门学科。

P1
2、健康——早在1947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
健全状态,而不只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现象。

无论种族、宗教、政治信仰和经济状况有何差别,
所有人都拥有享受现有最高的健康标准这一基本权利”。

3、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人,才能被
称得上是一个健康的人。

P2
4、生长发育、患病率和死亡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标志。

P3
5、儿童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明显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的生长发育。

6、儿童生长发育的指标:体重、身高、头围、胸围、臀围等
生理指标有:脉搏、血压、肺活量等
运动素质指标有:运动速度、耐力、肌力、协调性、灵活性等
心理指标有:智商、社会商数等
7、死亡率——指的是某年死亡人数与同年总人数的比率。

8、布拉姆将影响健康的因素归纳为: P8
HS(健康状态)=f(E+AcHS+B+LS)(公式不用背)
1)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E);2)保健设施的易得性(AcHS);
3)生物学因素(B);4)生活方式(最重要的因素)(LS)
9、自然环境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学因素、生物学因素等。

10、社会环境因素包括: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关系、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文化变迁、社会
人际关系、教育等。

11、生物学因素——遗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

12、生活方式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和社会条件下,各民族、阶级和社会群体的生活模式,包括衣、食、住、行、休息娱乐、社会交往等方面。

13、有益于儿童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和平衡的膳食;生活应有规律,坚持体育运动;注意消
费行为卫生;能定期接受健康检查;保持稳定和乐观的情绪。

P9
14、对于学前儿童而言,健康是第一位重要的。

15、学前儿童卫生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实验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等。

第二章
1、学前儿童运动系统的主要特点是骨组织不断骨化;骨富于弹性,易变性;关节、韧带较松
弛;肌肉力量差,易疲劳。

2、骨的成分和特性:成年人骨中有机物和无机盐含量之比约为3:7;儿童的骨所含的有机物和无机盐的比约为1:1。

与成人相比,儿童骨的弹性大而硬度小,因此,应培养儿童正确的坐、立、走的姿势。

P34
3、骨的生长和发育有两种方式,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

4、脊柱发育的时间很长,一般到青春发育期开始时才基本定型,所以,应该培养学前儿童正
确的坐、立、走的姿势并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和运动量,防止学前儿童胸廓和脊柱畸形,保证
骨骼、肌肉的正常发育和内脏器官的正常生理活动。

5、在学前儿童运动时要避免从高处往硬的地面上跳,防止髋骨出现不正常的愈合。

P35
6、足弓可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P35
7、学前儿童的关节的特点:运动范围较成年人大,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关节的牢固性较差,
在外力的作用下,较成人容易发生脱臼。

P36
8、学前儿童肌肉的特点:
1)学前儿童的肌肉收缩力较差,容易疲劳。

但是,由于新陈代谢旺盛,疲劳后肌肉机能的恢
复也较快。

2)各肌肉群的发育是不平衡的。

支配上下肢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小肌肉群如手指和腕部的
肌肉群发育较晚。

9、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P36
10、上呼吸道包括鼻、咽和喉。

上呼吸道的特点:1)年幼儿童鼻泪管较短,患上呼吸道感染时易上行累及眼结膜。

2)学前儿童咽鼓管粗短且直,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后,易并发中耳炎。

3)学前儿童喉腔相对较成人狭长,粘膜柔嫩,富有血管和淋巴组织,软骨
又较软弱,因此,一旦发生炎症,易导致喉梗阻。

P37
11、呼吸运动:婴幼儿每次呼吸量的绝对值远较成人小,这与该年龄期代谢旺盛,需消耗较多
氧气的特征相矛盾,因此只能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满足生理需要,年龄越小呼吸越快。

P37 12、心血管系统:学前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机体耗氧和营养物质的量相对较大,而心脏容量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