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史复习资料一、思考题:1.为什么说《黄帝内经》是中医经典?2.《千金方》作为晋唐四部综合性医著之一有何特色?3.宋金元时期针灸学有什么突出的成就?4.试述明清的本草学成就。
5.简述金元四大家各自的特色。
6.简述温病四大家在温病学发展上的主要贡献。
7.中西汇通四大家的著作和主张是什么?8.简述古代针灸学发展史。
9.简述古代方药学发展史。
10.清代医家陈修园著有《医史三字经》,内容为:素问详。
难经出,更洋洋。
越汉季,伤寒著,金匮藏,垂方法,立津梁……。
”请根据您所学的中国医学史知识,试回答:(1)文中加框的文字分别代表一位古代医家,请写出这些医家的全称或正式名字,并作简介。
(2)请列出文中提及的古代中医著作,名称不全者补充完整。
并简介其内容和成就。
医学史复习资料思考题答案1.《内经》全面地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是我国早期的一部医学总集。
中医学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两者在《内经》中均有充分反映,尤以整体观念最为突出。
《内经》关于人与天地自然之关系的学说,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生理病理学说,诊断治疗学说,疾病预防及养生学说等,都为中医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可以说,《内经》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它为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和依据。
2.该书详尽地记载了唐以前主要医学著作的医论、医方、诊法、治法、食养、导引等多方面的内容。
(1)重视医德修养、详论医德规范;(2)集唐以前医方之大成;(3)对药物学的深入研究;(4)强调综合治疗;(5)重视妇女、儿童疾病的诊治;(6)倡导积极养生,强身长寿。
3.(1)王惟一研制了闻名世界内外的“铜人”并著成《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使教学形象化、经络穴位排列规范化,提高针灸操作理论水平,中国针灸史上里程碑;(2)宋·王执中著《针灸资生经》。
①明确提出“同身寸”法,公认的针灸取穴标准,一直沿用至今;②论述辨证取穴,因证配穴;③对前人成就进行了全面系统总结,对后世针灸学有重要影响;(3)元·滑寿撰《十四经发挥》。
把任、督二脉提升到与十二经脉等同地位而成十四经脉;倡导循经取穴;(4)元·窦默著《标幽赋》,通俗易懂,便于习诵,成为针灸学的纲领。
4.明、清时期的本草学著述,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数量多,其中又以个人编著者占绝大多数;二是内容丰富,编写的侧重面多种多样。
(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内容丰富、论述广泛、影响深远的医药学巨著。
A.总结了16实际以前我国的药物学B.纠正了以往本草书中的某些错误和一些反科学的见解 C.提出了当时最先进的药物分类法——多级分类法,从无机到有机、从低到高 D.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
(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E.纠正了一些反科学的见解F.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G.辑录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2)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是继《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具有价值的药物学专著,载药900多种,其中700多种是《本草纲目》所未载或记载不详者;(3)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对植物名称与实物进行了考证,使名与实一致;所绘植物形态图比较精细真实;所载植物较《本草纲目》增加500余种。
学术影响较大,许多国家图书馆收藏此书。
5.金元四大家(1)刘完素——金代著名医学家,河间派的创始人。
著有《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提倡“火热论”,强调“六气皆从火化”,临证善用寒凉药物,故后世称之为“寒凉派”。
(2)张从正——金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儒门事亲》,倡导“攻邪论”,反对囿于“局方”,滥用温燥,临证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故世称“攻下派”。
(3)李杲——金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创内伤脾胃学说,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上善用温补脾胃之法,故后世称之为“补土派”。
(4)朱震亨——元代著名医学家。
著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倡导“相火论”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临证善用滋阴降火之剂,故后世称之为“滋阴派”。
6.温病四大家(1)叶天士,著《温热论》A.创立卫气营血辨证理论体系B.提出温病发展四个阶段C.叙述温病辨舌验齿的诊断方法及临床意义。
(2)薛雪,著《温热条辨》,是治疗温热病的专门文献。
认为湿热病变中心在脾胃,湿邪内蕴,复感外邪,而致的一种外感热病。
分湿重于热、热重于湿、湿热并重三个类型,并对湿热化营入血、湿浊蒙蔽心包提出具体诊治方药。
(3)吴瑭,著《温病条辨》,A.创温病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说明温病自上而下的传变规律 B.提出九种温病,使温病学说的范围得以确定C.总结温病治疗原则、有效方剂及危重阶段的药物使用。
(4)王士雄,著《温热经纬》、《霍乱论》,A.集温病名家著述之大成,推广普及了温病学说B.重视对伏气温病的辨治C.蚕矢汤为治疗霍乱名方。
7.中西医汇通四大家(1)唐宗海,著《中西汇通医经精义》,在医学界首先明确提出“中西汇通”口号,认为中西医原理相通。
《血证论》则体现他的临床经验。
(2)朱沛文,著《华洋藏象约纂》,认为中西医“各有是非,不能偏主”,主张中西汇通“通其可通,存其互异”。
(3)恽铁樵,著《群经见智录》,主张维护中医学说体系,认识到中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提出发展中医,并吸收他国新文明,是中西汇通理论家。
(4)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理互相印证,治病中西药并用,是中西汇通的临床家。
8.古代针灸学发展史9.古代方药学发展史10(1)岐,岐伯,黄帝臣。
黄,黄帝,名轩辕,为华族祖先。
传说其曾与臣子岐伯等讨论医学,始有医药。
《黄帝内经》乃托名之作,书中以黄帝与岐伯问答形式论述写成,故后世以“岐黄”或“岐黄之术”称谓中医学。
南阳,张仲景,名机,南郡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人),东汉著名医学家。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编成《伤寒杂病论》,确立辨证论治原则,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2)a.《黄帝内经》,内容十分丰富,全面地论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及疾病预防等。
b.《难经》对脉学有详悉而精当的论述。
突出成就:脉学——提出“独取寸口”、奇经八脉、三焦、命门的论述等均为后世医家所承袭。
c.《伤寒杂病论》主要成就①确立辨证论治原则,使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伤寒论》:以六经论伤寒(外感病)据六经传变形式说明外感热病复杂病理变化《金匮要略》:以脏腑论杂病(内科病为主兼及外、妇等科)②对方剂学作出贡献载方269首,收药物214种,有“方书之祖”之称,创造多种剂型,运用八种治疗方法。
③对后世影响深远,历代医家均重视对其研究,至今发展成一门专门的学科。
二、复习资料:1.导引是一种医疗保健方法,最初系由舞蹈动作中化裁而来。
(6)2.砭石可谓我国最古老的医疗工具,针刺治疗即源于此。
(8)3.灸法治疗的最基本原理是对身体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
(9)4.我国发现的对疾病记载的最早文字是甲骨文。
(17)5.我国使用化学药物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周礼》。
(19)6.首次提出太过的情志活动会损害健康地记载是《周礼》。
(22)7.现存文献中,最早旁涉药物的书籍是《诗经》(22)8.在先秦文献中,收录药物最多的书籍是《山海经》(22)9.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药物功用的书籍是《山海经》(23)10.《汉书》尊酒为“百药之长”。
(23)11.首先出现“卫生”二字的书籍是《庄子》。
(25)12.据《周礼》载,周代已建立起了一套医政组织和医疗考核制度。
(26)13.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出“六气致病”说的医家是春秋的医和。
(28)14.被称为《灵枢·经脉》祖本的是马王堆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31)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疗体操图是马王堆帛画《导引图》。
(32)16.《黄帝内经》包括现存的《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34)17.现存文献中,真正系统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医学的首推《黄帝内经》。
(36)18.中医学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39)19.《内经》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由单纯积累经验的阶段发展到系统的理论总结阶段。
(39)20.现存文献中,首先提出“独取寸口”脉诊法的著作是《难经》。
(40)21.《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40)22.《伤寒杂病论》一分为二,编成为现今流行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43)23.在我国医学史上,被认为正式确立了辨证论治法则的著作是《伤寒杂病论》。
(44)24.被誉为“方书之祖”的是《伤寒杂病论》。
(44)25.我国最早见于正史记载的医学家是淳于意。
(46)26.我国现存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是淳于意的“诊籍”。
(46)27.在我国医学史上,最早应用中药进行全身麻醉手术的医家是华佗。
(48)28.现存最早的《黄帝内经》注本是《黄帝内经太素》。
(51)29.注释《素问》影响较大的是王冰的《注黄帝素问》。
(51)30.第一个对《伤寒杂病论》进行搜集整理和重新编次的医家是晋朝的王叔和。
(52)31.在我国医学史上,首开按治法分类研究《伤寒杂病论》之先河的是王叔和。
(52)32.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是《脉经》。
(53)33.被《四库全书总目》誉为“证治津梁”的著作是《诸病源候论》。
(56)34.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政府颁行的药典是唐朝的《新修本草》。
(58)35.创用药物主治功效分类法,在书中设有“诸病通用药”的著作是《本草经集注》。
(60)36.我国现存第一部药物炮制学专著是《雷公炮炙论》。
(60)37.制药化学的先声是中国炼丹术。
(61)38.我国现存最早、并以原本形式传世的第一部针灸专著是《针灸甲乙经》。
(62)39.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家是鲍姑。
(63)40.我国现存第一本妇产科专著是《经效产宝》。
(64)41.现存最早的儿科专著是《颅囟经》。
(64)42.最早提出小儿体质属“纯阳”的是《颅囟经》。
(64)43.首次记载用烙法断脐预防小儿脐风的著作是《颅囟经》。
(64)44.现存最早的外科专书是《刘涓子鬼遗方》。
(65)45.《肘后方》首次记载了下颌关节脱位的复位方法。
(65)46.《肘后方》创用了竹片甲板的骨伤外固定法。
(65)47.我国现存第一部骨伤科专著是《仙授理伤续断秘方》。
(65)48.《仙授理伤续断秘方》首次采用“椅背复位法”治疗肩关节脱位。
(66)49.被称为中医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的著作是《肘后救卒方》。
(67)50.世界医学史上,对天花病得最早认识见于《肘后方》。
(67)51.世界医学史上,对沙虱病的最早认识见于《肘后方》。
(67)52.《肘后方》首创用狂犬脑组织敷贴在被咬的创口上,以防治狂犬病。
(67)53.被誉为我国第一部医学百科全书的是《千金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