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课件
一年级数学教材分析PPT课件
设置引人入胜的故事情境,引出学习内容。
提供充分的教学资源。
2.比长短、比高矮。
四、教学建议
1. 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 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
2. 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比较。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1~5的认识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第二单元 比一比
一、教学内容
比多少 比长短 比高矮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 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 “短”、“高”、 “矮”的含义,学会比 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3. 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五、教学建议
1. 加强学生的操作和观察活动。
2. 充分发挥主题图的作用。 3. 引导学生全面感受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4. 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掌握加减法的 计算方法。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
教材提供的只是供学生活动的资 源或线索,在教学中老师可根据本 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删减或增加,从 而使活动从内容到实际更加适合本 地区儿童的生活实际。
第五单元 分类
一、教学内容 单一标准的分类
不同标准的分类
二、教学目标
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 物体进行分类。 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
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三、具体编排
1. 单一标准的分类。 2. 不同标准的分类:通过小组
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事物,并进行交流。
三、编排特点
1. 1~5的认识相对集中编排。 2. 尊重学生个性,体现算法多 样化。
四、具体编排
1. 1~5各数的认识。
2. 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 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五、教学建议
1. 教学生写数字、初步建立数感、 符号感。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认、读、写 5 以内各数,并注
意书写工整。会用 5 以内各数表示物体 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 几个。
使学生掌握 5 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
成。
使学生认识“ >” 、“ <” 、“ =” 的含义,
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
述5以内的数的大小。
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
第一单元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
数数 认数
二、教学目标
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
教育,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 想品德教育。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1)
课 时 3
31
认识物体和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总复习 认识钟表
3 4
12
4 2
省编: 第一册:9和几的进位加法与相应的减法, 8和几的…… 第二册:7和几的…… 6和几的……
5和几的……
人教版: 第一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二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七单元 11~20各数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 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三、编排特点
1.相对集中安排6~10的认识。
2.内容生动有趣,富有思考性。
3.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 的价值和用数学的乐趣。
四、具体编排
1. 6、7的认识及加减法。
2. 8和9的认识及加减法。
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 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 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 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 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 加减混合计算。 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 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三、具体编排
1.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
通过操作、游戏等活动充分感知立体图形的特征。 注意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2.平面图形的初步认识。
四、教学建议
1.小学的几何教学中应在面上进行
扩展,在浅层次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受几何形体的特征,而不 是一味加深难度。 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 学几何教学的核心。
2. 提倡算法多样化。
第四单元 认识物体和图形
一、教学内容 立体图形的认识
平面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 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 形的特征。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 交流能力。
活动,按不同标准分类 。
四、教学建议
1. 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 2. 要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 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3. 在将两种分类标准结合进行教学时,要想层 次清楚,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教具、学具。
第六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一、教学内容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
滩歌中心小学
教学内容
准备知识 认数与计算
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
简单的分类 初步认识钟面
人教版与省编教材教学内容的比较:
省 编 准备课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认识图形(一) 11~20各数的认识 20 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 法(一) 总复习: 课 时 1 36 1 4 26 4 人 教 版 数一数(1)比一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