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八章+头痛(1)

神经病学第八版第八章+头痛(1)

偏头痛 紧张型头痛 三叉自主神经头面痛 其他原发性头痛 Ⅱ继发性头痛 头和/或颈部外伤引起的头痛 头颅和颈部血管疾病引起的头痛
头痛
概述
头痛疾患的国际分类 非血管性颅内疾病引起的头痛
物质或物质戒断引起的头痛 感染引起的头痛 内环境紊乱引起的头痛 头颅、颈、眼、耳鼻、鼻窦、牙齿、口腔或其他颜面部结构病变引起的头痛 或面痛 精神疾病引起的头痛 Ⅲ痛性脑神经病及其他面痛和其他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五)诊断
(2)有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 2 ~ 4 特征的至少2次发作 2)至少出现以下一种完全可逆的先兆症状:①视觉症状,包括阳性表现(如闪光、亮点或亮线) 和(或)阴性表现(如视野缺损);②感觉异常,包括阳性表现(如针刺感)和(或)阴性表 现(如麻木);③言语和(或)语言功能障碍;④运动症状;⑤脑干症状; ⑥ 视网膜症状 3)至少满足以下2项:①至少1个先兆症状逐渐发展时间≥5分钟,和(或)至少2个先兆症状 连续出现;②每个先兆症状持续5~60分钟;③至少1个先兆症状是单侧的;④头痛伴随先兆发 生,或发生在先兆之后,间隔时间少于60分钟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6. 慢性偏头痛 偏头痛每月头痛发作超过15天,连续3个月或3个月以上
排除药物过量引起的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7. 偏头痛并发症 (1)偏头痛持续状态 偏头痛发作持续时间≥72小时,且疼痛程度较严重 但其间可有因睡眠或药物应用获得的短暂缓解期
神经病学(第8版)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2. 有先兆偏头痛 头痛在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发生,表现为一侧或双侧额颞部或眶后搏动性头痛,常
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或畏声、苍白或出汗、多尿、易激惹、气味恐怖及疲劳感等
可见头面部水肿、颞动脉突出等 活动能使头痛加重,睡眠后可缓解头痛
头痛可持续4~72小时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5. 先兆偏头痛
(3)偏瘫性偏头痛
临床少见,先兆除必须有运动无力症状外,还应包括视觉、感觉和言语三种先兆之一 先兆症状持续5分钟~24小时,症状完全可逆,在先兆同时或先兆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 痛特征的头痛 可分为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和散发性偏瘫性偏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多无 同侧结膜充血或流泪、鼻塞、流涕, 多无,可伴食欲减退,对光 眼睑水肿,额面部流汗,瞳孔缩小, 线、声音可轻度不适 及\或眼睑下垂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七)治疗
1. 偏头痛的治疗目的
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 缓解伴发症状
预防头痛复发
神经病学(第8版)
第一节
偏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一)概述
偏头痛(migraine)
临床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其特征是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一般持 续4~72小时,可伴有恶心、呕吐,光、声刺激或日常活动均可加重头痛,安静环境、休 息可缓解头痛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患,患病率为5%~10%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9. 与偏头痛可能相关的周期性疾病
复发型胃肠功能紊乱 良性发作性眩晕 良性发作性斜颈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五)诊断
1. ICHD-3(2013年)偏头痛诊断标准 (1)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 1)符合 2 ~ 4 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 2)头痛持续4~72小时(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 3)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①单侧性;②搏动性;③中或重度头痛;④日常活动(如 步行或上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会主动避免此类活动 4)头痛过程中至少伴有下列1项:①恶心和(或)呕吐;②畏光和畏声 5)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4)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且排除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五)诊断
(3)慢性偏头痛诊断标准 1)头痛符合无先兆偏头痛诊断标准中的 2~4项,且每月发作超过15天,持续3个月以上。 2)不能归因于其他疾病。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六)鉴别诊断
常见原发性头痛鉴别表
家族史 性别 周期性 持续时间 头痛部位 头痛性质 头痛程度 活动加重头痛 伴随症状 偏头痛
消退后常有疲劳、倦怠、烦躁、无力和食欲差等,1~2日后常可好转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2. 有先兆偏头痛 (1)典型先兆偏头痛 最常见的有先兆偏头痛类型 先兆表现为完全可逆的视觉、感觉或言语症状 与先兆同时或先兆后60分钟内出现符合偏头痛特征的头痛,即为典型先兆偏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5. 先兆偏头痛 (4)视网膜性偏头痛 为反复发生的完全可逆的单眼视觉障碍,包括闪烁、暗点或失明,并伴偏头痛发作,
在发作间期眼科检查正常
与基底型偏头痛视觉先兆症状常累及双眼不同,视网膜性偏头痛视觉症状仅局限于单 眼,且缺乏起源于脑干或大脑半球的神经缺失或刺激症状
神经病学(第8版)
2. 外因
内分泌和代谢因素:女性多于男性,多在青春期发病,月经期容易发作妊娠期或绝
经后发作减少或停止
食物:含酪胺的奶酪、含亚硝酸盐的肉类和腌制食品、含苯乙胺的巧克力、含谷氨 酸钠的食品添加剂及葡萄酒等
药物:口服避孕药和血管扩张剂如硝酸甘油等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三)发病机制
1. 血管学说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2. 有先兆偏头痛 约占10% 发作前数小时至数日可有前驱症状 在头痛之前或头痛发生时, 常有可逆的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为先兆,表现为视觉、感觉、言 语和运动的缺损或刺激症状 最常见为视觉先兆:常为双眼同向症状,如视物模糊、暗点、闪光、亮点亮线或视物变形 其次为感觉先兆,感觉症状多呈面-手区域分布 言语和运动先兆少见 先兆症状一般在5~20分钟内逐渐形成,持续不超过60分钟
神经病学(第8版)
头痛
概述
(一)发病机制
机械 化学 颅内、外痛敏结构 生物刺激 体内生化改变 头痛
神经病学(第8版)
头痛
概述
(二)分类
国际头痛协会(International Headache Society,IHS)于1988年制定了头痛的分 类和诊断标准,成为头痛分类和诊断的国际规范。2004年,IHS推出了国际头痛疾病
神经病学(第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偏头痛
(三)发病机制
4. 视网膜-丘脑-皮层机制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到丘脑后部的一条非影像形成视觉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光线调节 偏头痛的机制之一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1. 头痛多起病于儿童和青春期,中青年期达发病高峰
2. 女性多见,男女患者比例约为1︰2~1:3
3. 常有遗传背景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1. 无先兆偏头痛
最常见类型,约占80% 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一侧或双侧额颞部疼痛,呈搏动性,疼痛持续时伴
颈肌收缩
常有伴随症状:恶心、呕吐、畏光等 与月经有明显的关系
发作频率高,可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常需要频繁应用止痛药治疗
易合并出现药物过量使用性头痛
多有 女性远多于男性 多无,部分女性与月经周期有 关 头痛持续4~72h 多单侧 搏动性 中重度 多有 多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
紧张型头痛
可有 女性多于男性 多无 不定 多双侧 压迫、紧箍、钝痛 轻重度 多无
丛集性头痛
多无 男性远多于女性 多有,有丛集发作期,间期发作,频 率为隔日一次至每日8次 头痛持续15~180min 固定单侧眶部、眶上、颞部 锐痛、钻痛、难以言表 重度或极重度
神经病学(第8版)
头痛
概述
(四)体格检查 神经系统和头颅、五官的检查,有助于发现头痛的病变所在 (五)实验室检查 神经影像学检查 腰穿脑脊液检查
神经病学(第8版)
头痛
概述
(六)防治原则
病因治疗:抗感染治疗、降颅压、颅内肿瘤手术切除
对症治疗:病因不能立即纠正的头痛,给予止痛等对症治疗 预防性治疗:慢性头痛呈反复发作者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治疗
神经病学(第8版)
头痛
概述
(三)详细的病史采集 头痛的起病方式、发作频率、发作时间、持续时间 头痛的部位、性质、疼痛程度及伴随症状 头痛诱发因素、前驱症状、头痛加重和减轻的因素 患者年龄、性别、睡眠和职业状况、既往病史和伴随疾病、外伤史、服药史、中毒 史和家族史 头痛的诊断过程中,应区分是原发性或是继发性
认为偏头痛是原发性血管疾病 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偏头痛先兆症状 颅外、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搏动性的头痛 颈动脉压迫、血管收缩剂麦角生物碱如麦角胺可缓解头痛 近期影像学研究证实,偏头痛发作时并非一定存在血管扩张 目前认为,血管扩张只是偏头痛发生的伴随现象,而非必要条件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三)发病机制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7. 偏头痛并发症 (2)无梗死的持续先兆 指有先兆偏头痛患者在一次发作中出现一种先兆或多种先兆症状持续1周
以上,多为双侧性
本次发作其他症状与以往发作类似 需神经影像学排除脑梗死病灶
神经病学(第8版)
偏头痛
(四)临床表现
7. 偏头痛并发症
(3)偏头痛性脑梗死
极少数情况下在偏头痛先兆症状后出现颅内相应供血区域的缺血性梗死,此先兆症 状常持续60分钟以上 并且缺血性梗死病灶为神经影像学所证实,称为偏头痛性脑梗死
目录
第八章
头痛
(一)
作者 : 罗本燕 单位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目录
概述 第一节 偏头痛
第二节 丛集性头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