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63)河南省南阳一中2017届高三第一次月考河南省南阳一中2016年秋期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的中国画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而不是一种技能;是一种人文关怀,而不是视觉盛宴。
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是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是完善道德修养、塑造完善人格。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但又有两个途径,一个途径是针对广大观者的教化人伦,表现为一种有助于社会和谐的体意识,可以叫载道。
另一个途径是个人的怡悦情性,表现为人与自然或人与自我和谐,人在超越现实局限中获得的精神自由,可以叫畅神。
畅神虽属个体的审美超越,但具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并不满足于此,而是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在提升人品情操的前提下,以有道德修养的人品砥砺画品,用拟人化的手法,托物言志,赋予自然对象以高格调的精神境界,在实现个体畅神的同时,以高尚的道德观念影响观者,使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实现寓教于乐。
无论载道,还是畅神,都表现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
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素称天人合一。
当代东方学者季羡林把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概括为三个和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自我内心的和谐。
他认为三个和谐的实现,全赖人类与大自然为友。
香港学者饶宗颐对老友季羡林天人合一观的阐发是天人互益,即一切的事业,要从益人而不损人的原则出发,并以此为归宿。
他说当今时代,人的学问比物的学问更关键,也更费思量。
传统中国画的天人合一,还表现为绘画过程中天工与人巧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使用的宣纸、水墨和毛笔,都非常敏感,这些工具可以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而极尽良工苦心,人巧而仿佛天然。
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表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和谐的精神境界,表现高尚人格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是不脱离客观又拉开与客观距离的,是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的,是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的,是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的。
实际上,仅以文化批判的方式去创作艺术,并不能解决感知者的精神归宿问题。
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艺术的一个重要品种,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于实现艺术对人类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以发扬的超前价值。
在这一方面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20 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无论是传统出新型的,融合中西型的,还是实验水墨型的,都可以大有作为,都可以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1.下列关于传统中国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中国画不是一种技能,不是视觉盛宴,而是一种精神生活方式,一种人文关怀。
绘画也是实现人文关怀的方式,有教化人伦和怡悦情性两个途径。
B.传统中国画以载道和畅神表现了中国文化的和谐精神,有人文关怀的传统中国画家把天人合一纳入伦理范畴,使畅神与载道统一,实现寓教于乐。
C.传统中国画使用的敏感的宣纸、水墨和毛笔极尽精微地表现宇宙万象和内心波澜,达到自然与人工的巧妙结合的境界。
D.传统中国画重精神完善、富有写意精神,在物欲高涨、精神失衡的后工业社会对人类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绘画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一是教化人伦以促进社会和谐即载道,二是人因为超越现实局限获得了精神自由即畅神。
B.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不脱离客观又与客观拉开距离的思维方式,以宇宙中对立因素的统一为着眼点。
C.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其终极关怀是以一定的表现内容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体精神的有序和谐。
D.筑基于中国哲学的中国画写意美学体系,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对文化性重视而轻视对绘画性的讲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传统中国文人实现人文关怀的首要方式是立德、立功、立言,即亲身投入经邦治国的大业。
绘画只是中国文人实现人文关怀的另一种方式而已。
B.传统中国画作为当今世界的一个重要品种,在不断演进中需要保持传统基因,对西方异质文化的因素要极力抵制才行。
C.季羡林以人与自然、社会、内心的和谐思想来解释天人合一,他认为人类最好同大自然为友,否则将可能带来灾难,很难达到天人合一。
D.两岸四地的画家,只要摆脱上世纪以来全盘西化论的遮蔽,重视文脉传承,善于以视觉形式发扬中华文化的和谐精神,都可以在绘画方面大有作为,做出惠及人类的贡献。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
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及进士第。
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
预修《天圣编敕》,擢牧判官,因封言: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久之,出知秀州,召为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遗诰:章惠太后议军国事。
籍请下阁门,取垂帘仪制尽燔之。
又奏: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籍言: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运使。
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
寻复官,徙福建运使。
自元昊陷金明、承平,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籍曰: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
今其书自称宁令或谟宁令,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薨,年七十六。
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节选自《宋史·庞籍传》)4.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组是()(3 分)A.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B.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C.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D.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5.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判官,古代设置的一种属官,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
B.不豫是指不事先预备。
例如《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D.致仕,指的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庞籍不畏权贵。
庞新升任开封府判官时,力阻章惠太后垂帘听政,烧掉垂帘礼仪制度,面对后宫干政,要求杖打内侍,拒绝听从命令。
B.庞籍长于吏事。
仁宗执政初期,庞挤劝谏仁宗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亲近大臣,要听取众大臣的意见,不要只听信于执政大臣。
C.庞籍治军有方。
庞籍为解决数万士兵军月物资问题,招募百姓就地耕种,以供军粮,戍兵纪律严明,虽分散驻扎在城中,却无一人犯法违禁。
D.庞籍足智多谋。
庞籍识破了元昊的外交手段,断定李文贵带野利旺荣的书信是投诚欺骗,并在青涧城驻扎军队,抵挡敌人大举进犯。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l)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5分)(2)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列这首宋词,完成8-9 题。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辛弃疾春入平原荠菜花,新耕雨后落鸦。
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酒易赊。
闲意态,细生涯。
牛栏西畔有桑麻。
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
【注】辛弃疾作此词时被罢官而闲居在江西上饶,年仅42 岁。
外家:女子出嫁后称娘家为外家。
8.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词作,请结合具体句子谈谈词人在上阕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5分)9.这首词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词人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抒发了自己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6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 )《论语》中,孔子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 2 )《出师表》中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9 分)侯宝林:一个极其严肃的人薛宝琨我第一次和侯先生见面时,他既热情又略带矜持地告示我两句话:一是曲艺是个金饭碗,你一辈子也吃不完,一是别看你是北大高材生,搞这行还得从头学起。
从此我谨遵师教,不仅越发仰视他,而且越发仰视曲艺和相声。
日前一家电视台要我提供侯宝林笑话,他们拟创办一逗你玩栏目,要求从头到尾笑声迭起。
我哑然,在我的印象里,除去舞台上侯宝林那幽默智慧的喜剧形象而外,在任何一个落里他从不耍活宝,也不逗你玩,他的精神和灵魂世界不仅是严肃的甚而是伤感的。
他在学艺时绝少说熊话或贱话——在他打钱的钱板子上是从来没有您就当我是逗您一笑的欢喜虫,以及猫儿狗儿之类自侮的语言。
1940 年他在天津走红,不是凭着丑化自我,而是靠他传神动听的说唱、清新洗洁的语言、略带儒雅的风度而在白天一场《空城计》夜晚一场《改行》的当天一炮打响。
是他坚定了相声在剧场与其他曲种同论并列的地位,并由倒二递升至大轴。
于是他第一个蓄起了分头穿上了西装,在街上碰见同行,这位朋友不屑地说:嗬!说相声的穿西装——人啦。
侯宝林立即抗争说:人啦怎么着,说相声的就不是人吗?他的相声文明,这是侯宝林在天津一待五年的赫赫战绩,也是天津观众对他最贴切的评价。
相声一直都以说逗为主,学唱则从侯宝林开始,或是以他为代表,便不再是一种手段,而是与说逗融合在一起更具表现力也更加美致的时代艺术了。
悲剧的内容,喜剧的形式,这是社会和时代为他提供也是侯宝林为自己找到的有力武器,于是他把严肃的感情和轻松的形式结合在了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