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该地区北接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联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006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14484.52万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超过了辽东半岛城市群所在的辽宁全省GDP总量,也超过了京津唐三市之和以及沪宁两市之和,经济总量和发展潜力都非常大。
山东半岛地区具有良好的区位、资源和经济优势,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土地紧缺、水资源不足、无序竞争、缺乏整合等问题和挑战,如何加快山东半岛社会经济全面、健康、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使其尽快成为我国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已成为我省面临的十分紧迫和重要的任务。
因此,必须通过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山东半岛城镇体系、城市空间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和生态安全格局,整合半岛城市群各类资源,全面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使之成为全省区域发展的城市化重点引导区和城市密集区、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对外联系的交通通道与物流中心,辐射全省,带动山东省的整体发展。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五个统筹"的要求,深入剖析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宏观背景、存在问题和环境容量,通过对总体发展目标、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安排,为半岛城市群确定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规划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发展目标,三个发展阶段,四个战略定位,六大发展战略,四条发展轴线,四类空间布局,六级规模结构,八项行动计划"。
一个发展目标:即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分目标为: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
三个发展阶段: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60%。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四个战略定位:即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在不同地域范围内的定位。
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
六大发展战略: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市化战略,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四条发展轴线: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主轴,以烟台-龙口-莱州-潍坊、日照-五莲-诸城-安丘-潍坊-寿光-东营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次轴。
依托这四条发展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的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四类空间布局:一是城市空间布局,建立紧凑型城市与开敞型区域相结合的功能联系密集型整体形态,构建城市间空间联系紧密的网络状、簇群式城市群。
二是产业空间布局,以胶济线、沿海岸线为依托组成T形产业带核心骨架,培育发展东营-淄博、济南、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六条优势产业集聚带。
三是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区域对外辐射腹地、对内功能整合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机场体系,优化港口群配置。
四是生态安全布局,采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六级规模结构:以青岛为龙头,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积极培育烟台的副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发展重要节点城市,弥补城市群薄弱环节和塌陷环节,形成六个等级的城市规模结构。
规划到2020年,青岛、济南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潍坊、威海、日照为1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东营、章丘、即墨、胶南、胶州、龙口等为5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平度、莱西、莱州、招远、寿光、诸城、青州、安丘、高密、文登、济阳、邹平、桓台、广饶、昌邑、莱阳、蓬莱、栖霞、荣成、乳山、海阳等为20万人以上的中等城市;另有平阴、商河、高青、沂源、垦利、利津、昌乐、临朐、长岛、莒县、五莲等一批20万人以下的小城市。
八项行动计划:为明确工作重点,逐步实现规划目标,《规划》提出,实施半岛"T型结构"产业带开发、城乡建设用地整备、环胶州湾综合开发、强化对外联系、半岛港口群协调发展、"黄金海岸"旅游带建设、半岛沿海防护林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保育等八项行动计划。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7年7月4日对外公布。
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
这一地区北临京津唐和辽东半岛,南接长三角经济区,东与朝鲜半岛、日本隔海相望,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矿产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
2006年,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为14484.52万元,约占山东省总量的2/3。
该《规划》由山东省建设厅和北京大学联合编制,用了3年的时间。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要达到70%。
青岛、济南分别发展成为500万人、430万人左右的超大城市;淄博、烟台为200万人以上的特大城市。
目前,我国将形成十大城市群: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中南、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岸、川渝和关中城市群。
其中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在未来20年仍将主导中国经济的发展。
《规划》有以下特点:规划目标分三阶段形成规划的目标将分三个阶段实现,―――。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2010—2020年为发展成型阶段,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胶济线、沿海线领衔四条发展轴线济南-淄博-潍坊-青岛(胶济线)、日照-青岛-威海-烟台(沿海线),这两条空间轴线将是半岛都市群发展的发展主轴;烟台-龙口-莱州-潍坊、日照-五莲-诸城-安丘-潍坊-寿光-东营,这两条空间轴线为发展次轴。
依托这四条发展轴线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人口的集聚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四类空间布局构建簇群式城市群在规划中,设计了四类空间布局。
产业空间布局,以胶济线、沿海岸线为依托组成T形产业带核心骨架,培育发展东营-淄博、淄博-济南、青岛-日照、烟台-威海、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六条优势产业集聚带。
基础设施布局,构建区域对外辐射腹地、对内功能整合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以济南、青岛为中心,沿济青聊、日东、德济枣、沿海四条区域城镇发展轴辐射的公路网和铁路网,完善机场体系,优化港口群配置。
生态安全布局,采取工程治理和政策引导等措施,构建由生态控制区、生态恢复区、生态防护区组成的生态安全格局。
四个战略定位立足山东放眼世界在全球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以东北亚区域性国际城市青岛为龙头,带动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城市功能整体发展的城市密集区域,是全球城市体系和全球产品生产服务供应链中重要的一环。
在环黄海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环黄海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中心之一。
构筑由山东半岛、韩国西南海岸地区、日本九州地区组成的三角地带跨国城市走廊,推动“中韩日黄海地区成长三角”形成。
在全国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的经济中心和龙头带动区域,与京津冀、辽中南地区共同构筑引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山东省范围内,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对外开放的前缘,是全面体现山东省区域综合竞争力的城市密集地带。
济南、青岛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在规划中,山东省将打造青岛、济南、烟台、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8大城市区中心城市,其中,济南和青岛将联手打造区域双中心。
省会济南今后将着力打造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青岛将致力于打造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济南和青岛将逐步构建为强强联合的区域双中心城市。
济南“两轴三翼”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按照规划,济南城市区是以济南为中心,章丘为副中心,济阳、邹平为优先发展城镇,其他城镇分别承担相应功能分工的综合性城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