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心里,给孩子飞翔的翅膀【摘要】在高考指挥棒和独生子女居多的时代,家庭教育成为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话题和任务,如何克服教育误区和教育短视现象,如何成就自己的孩子、成就家庭的幸福是家长不懈的追求,也是教师应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家庭教育培养孩子呵护孩子引导孩子
在21世纪的今天,教育孩子对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家庭的状况也不尽相同,家长的学历素质也有很大的差距。
在当今高考盛行的时代,关于教育孩子,孩子的学习问题,都在牵挂家长的神经,考验着家长的耐力和智慧。
作为一名教师经过不断学习和思考摸索,结合自身教育孩子的经历,结合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谈谈自己的一些教育思考和感想,以便和大家沟通与交流。
一、怕孩子走弯路,过分打预防针,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家长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总是担心孩子不能自己处理好学习与生活,过分干预孩子。
这样的孩子可能失去自我过于依赖父母,或者变得懒惰或者逆反。
作为家长我们要意识到,教育本身并不是一种艰苦的负担,让孩子自由探索、自己去思考,才能培养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个性丰富的人。
即使孩子在人生的路上遇到挫折,在心灵上受到些许创伤,但起码在今后他有了吃一堑长一智的教训,才能奋发图强,战胜挫折,达到一个自我成长的过程。
作为家长拉孩子的手过紧,孩子就可能失去自由发展的空间,一方面束缚孩子的主动性,也会扼杀其心灵的创造精神。
这些孩子只知道听从大人的吩咐,不敢大胆地去尝试和创新,自己缺乏主见,也不敢有自己的见解和要求,独立思考能力和判断力渐渐丧失。
父母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即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了无生机。
所以,父母的爱护不能成为孩子的束缚,孩子必须通过活动和真正的成就感,来发展他们积极的自信心以及独立的自我形象,因此过分说教容易禁锢孩子的思维张力。
二、在比较中挫伤孩子,使孩子变得脆弱
中国的家长最善于比较,孩子是否成才也是家庭的一张重要名片。
在比较中孩子应该说有压力才有动力,有比较才能从善如流,但在比较中孩子有了压力、嫉妒、敌对、说谎和相互诋毁。
当家长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孩子发展滞后了,就会给孩子提出更严厉的要求,甚至否定自己的孩子。
家长比的很累,孩子比出了自卑。
父母如果总是过于强调孩子的不足,而不能用关爱和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的点滴成长,这只会把一个健康的孩子培养成为一个虚弱的孩子。
无论家长还是老师,应多向孩子传递正向期望或积极的信息,能够最有力地促成孩子在学业上、在生活等方面成功,而不要过分地去盯着孩子的一次考试或分数,应摈弃短视把眼光放长远些,相信自己的孩子,学会等待孩子成长,懂得尊重自己的孩子。
三、过于关注孩子的分数,使孩子失去修复空间
我国的高考制度使家长很矛盾,有心想让孩子发展兴趣,轻松愉快中学习和成长,但现实中选拔人才的标准是一次次的考试,因此特别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
但作为家长如果过于重视每次考试分数的话,孩子就会有窒息的感觉,毫无隐私可言,失去自我修复的空间。
家长如果过分关注孩子的分数,孩子在心理上有压力容易产生疲惫、紧张及焦虑等情绪。
聪明的家长懂得孩子的心理给孩子减压,引导孩子实现自我;当然也有一些家长盲目沉浸在自己的思想中,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一旦孩子的考试成绩没达到自己的期望,就会使孩子成为家长情绪的牺牲品,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
作为教师我建议每个家长应给孩子适度的空间,不要盯得太紧,让他自己去总结经验,修复挫折给心理带来的失落,为自己的继续前行积蓄正面力量,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而不是喋喋不休的指责和说教。
我们家长一定要记住:你给孩子提供住宿、衣物、爱外还必须提供安全的环境,学会适度适时进行教育,在精神上给予他们翱翔的翅膀,引导他们朝着负责任的人生轨迹飞行,而不是过于短视地督查分数到骨髓里。
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
四、家长居高临下,过于强势
有一些孩子他的家庭条件优越,父母经营的事业也比较成功,这样家庭的孩子要么像父母一样也很优秀,要么很弱势。
优秀的孩
子是因为在父母身上学会了拼搏与进取,而弱势的孩子往往和父母的教育不当有很大的关系。
比如有些家长在外很累,到家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或过于强调自己的成功,在孩子面前说话语气和态度过于强势。
当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时横加指责,或过于强化孩子的不足和缺点,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卑感、受挫感以及给父母丢脸的罪恶感等。
这些孩子往往把自己的困惑闷在心里,害怕暴露缺点遭到父母的鄙视与奚落,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勇气,在学习上屡次失败以惩罚自己的父母,家庭关系会日益恶化。
针对以上现象,建议家长转换自己的思维模式,和孩子一同成长,一同进步,千万不要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
孩子有自己成长发育的历程,如果用期待和欣赏的眼光去看他,就会发现他每天都在变化。
孩子的前途就在家长的眼光里,家长每天都应充满期待,用类似于对宗教的虔诚来对待自己的孩子。
其次,一定要培养和呵护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来源于对自己优势的确认,确认自己的优势是人的“精神生长点”,赞扬能让孩子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乐于不断保持并发扬下去。
称职的父母必须独具慧眼,把握孩子的这一最重要的“精神生长点”,不时地在身边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要做孩子的建议者,让孩子做决策者,当孩子快乐时,他的每一个细胞都在舒展着——他会茁壮成长的。
再次,做一个表率的家长。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思想水平、文化修养、道德情操、言谈举止、衣着打扮等都会在孩子心灵
上留下印迹,有些甚至是永远无法改变的。
所以作为家长无论做事做人,还是言谈举止都要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总之,教育无小事,愿家长朋友多看一些教育心理学书籍,不断提升自身水平增长教育智慧,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力、行动力、表达力、意志力等方面下工夫。
让家庭教育走进孩子的心中,当孩子茁壮成长打拼新天地时,作为家长会感到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