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胃肠间质瘤ppt课件

胃肠间质瘤ppt课件

根据我国2013版专家共识, 对于直径小于或等于1cm的GIST称为 微 小GIST. 而把小于2cm的GIST成为小GIST.
.
24
小胃肠间质瘤 生物学行为
研究发现,几乎所有来自胃的微小或小GIST镜下未见 核异形,形态学均属良性。
Agaimy等发现49%的尸检胃微小GIST存在中央萎缩 钙化,部分病例可见单纯萎缩钙化结节,推测大部分 微小GIST萎缩缓解可能.
需联合其他标记或基因检测。
.
6
病理学诊断:
3、基因学检测: (1)KIT基因突变: 编码Ⅲ型酪氨酸激酶受体蛋白(CD117) 外显子(exon)突变部位:exon11(
2/3), exon9(7-10%),exon13, exon17.
(2)PDGFRA(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受体a) exon18(6%),exon12、14罕见
缺乏中长期安全性研究,不作为常规 推荐
.
13
原发切除GIST危险度评估
➢主要依据:肿瘤大小,原发部位,核 分裂象及是否发生破裂等。
.
14
表一
.
15
表2
.
16
表3
.
17
原发切除GIST危险度评估
根据专家委员会建议,根据我国实际情 况,以表1为主,表2和表3作为参考。
.
18
术后辅助治疗
适应症:中高危复发风险患者 剂量:中危患者:400mg/d 一年
不能切除的局限性GIST 临界可切除
分子靶向治疗 手术治疗
(6个月)
二线化疗药物
有效 继续
不可切除
伊马替尼
进展
增加剂量 舒尼替尼
.
10
术前分子靶向治疗
意义:减小肿瘤体积,降低临床分期, 缩小手术范围,减少医源性播散 可能
适应症:1术前估计难以R0切除
2体积大(大于10cm),易出血,破裂 3、特殊部位肿瘤(胃食管结合部,十二指肠)
.
7
病理学诊断:
➢3、基因学检测: (3)野生型GIST:无KIT或PDGFRA突
变,约占10-15%。 也可有CD117阳性表达 可能是其他一些基因异质性疾病的 集 合 对伊马替尼的反应与突变型GIST不同 。
.
8
诊断思路
.
9
治疗
能够切除 手术切除
中高复发危险 术后辅助治疗
低度复发风险
随访
GIST
对于小肠或结直肠拟诊的小GIST,应积极手术切 除。
对于术中偶然发现的小GIST,无论部位,切除
.
26
小胃肠间质瘤 手术方式
局部切除是主要的方式。
关于内镜治疗,仍存在争议,NCCN没 有相关表述,我国建议在有经验的内镜 中心进行探索性治疗和研究
.
27
DOG1
在伊马替尼耐药研究中,意外地发现一 种新的基因FLJ10261(TEME16A) 由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DOG1 特异性 表达于GISTs,与KIT 和PDGFRA 比 较,发现DOG1 在GISTs 中的表达较 KIT 高10%,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5
病理学诊断
➢2、免疫组织化学
CD117(酪氨激酶受体 )阳性率94-98%
DOG1 (细胞膜表面蛋白)阳性率94-
96%
CD34 (骨髓干细胞抗原 ) 多数梭形细 胞型中表达,上皮样细胞型中表达不 一致,在小肠GIST中常为阴性。
少数非GIST肿瘤,如平滑肌瘤,恶性黑
色素瘤等也有CD117或DOG1表达,
高危患者 400mg/d 三年
发生肿瘤破裂患者适当延长时间
.
19
术后辅助治疗
伊马替尼治疗后出现进展:
1、增加剂量,国人推荐600mg/d 2、舒尼替尼 37.5mg/d
三线药物:
瑞戈非尼:美国FDA批准的三线治疗药 物
.
20

术后随访
GIST术后最常见复发部位:腹膜 肝脏 随访项目:腹盆腔增强CT或MRI,必要
➢常见部位:胃(60-70%),小肠(20-30 ),结直肠(5%),食管(2-3%),少数 在腹膜,肠系膜,腹膜后,胰腺.
➢GIST病人20-30%是恶性的,第一次就诊 时约有11~47%已有转移,转移主要在 肝和腹腔。
.
4
病理学诊断
➢1、组织形态学: 梭形细胞型(70%) 上皮样细胞型(20%) 梭形-上皮样细胞混合型(10%)
按中国2013指南,胃的小GIST,核分裂象《50,良性 。而对于小肠和直肠小GIST,存在低度或高度复发可 能
.
25
小胃肠间质瘤 治疗策略 共识
对于拟诊的小于2cm胃小GIST,应行超声内镜检 查,如合并内镜超声的不良因素(边缘不规则, 溃疡,强回声和异质性)应考虑手术,否则,可 间隔6-12月复查。
2007年,德国Agaimy等又报道,通过 尸检发现胃GIST结节,达22.5%(22/98)
多个病理研究证实,直径小于或等于
1cm的胃GIST在中老年中常见,达3-
35%
.
23
小胃肠间质瘤 定义
NCCN指南在2010年首次提出胃小GIST 的处理建议,把小于2cm的胃GIST称为 “very small GIST”。
.
2
命名规范性
间质瘤 、胃肠道间质瘤、胃肠起搏细 胞肿瘤
胃肠间质瘤
不同部位的胃肠间质瘤,在前面冠以 该部位名字,如胃胃肠间质瘤,小肠 胃肠间质瘤,结肠胃肠间质瘤。
.
3
发病率
➢据统计,年发病率1-2/10万,占胃肠道恶 性肿瘤的1~3%,占全部肉瘤的1/5,多发于 中老年患者,40岁以下患者少见,男女 发病率无明显差异。
时行pet-CT,每年一次胸部X线
低危患者:六个月一次,连续5年 中、高危患者:3个月一次,连续3年
6个月一次 ,直至5年 5年后每年一次
.
21
关于胃肠间质瘤的几个方面的问题
.
22
小胃肠间质瘤 流行病学
2006年Kawanowa等运用连续切片方法 检查100例胃癌全胃标本,发现35例( 35%)共50个镜下GIST结节
胃肠间质瘤
永清县人民医院 谷曙光
定义
胃肠间质瘤(GIST ),是胃肠道最常见 的间叶源性肿瘤,在生物学行为和临 床表现上可以从良性至恶性,免疫组 化检测通常表达CD117(酪氨酸激酶受 体),显示卡哈尔细胞(Cajal cell)分化 ,大多数病例具有c-kit(酪氨酸激酶 受体蛋白)或PDGFRA(血小板源性 生长因子受体α多肽)活化突变。
,易损害重要脏器 4.虽然可切除,但手术风险大 5、需进行多脏器切除
时间: 6个月 术前一周停药
.
11
手术切除
➢手术原则:R0切除 避免破裂或术中播散 不常规清扫淋巴,除非有转移
.
12
手术切除
➢手术方式 外科手术仍为首先治疗方式 腹腔镜手术: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注
意避免肿瘤破裂播散 内镜下治疗:出血,穿孔,播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