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不要忽视老人的节后综合症

不要忽视老人的节后综合症

不要忽视老人的节后综合症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稍纵即逝。

不知不觉中秋节过去了,大家又要重新开始回到原来的规律生活中。

然而有许多人面对这种转变,内心感觉痛苦,期间产生的兴奋感和松弛感,仍然能在节后较长时间内产生作用。

在长假后的头一天,心情厌倦,提不起精神,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等。

特别是老年人,平日清静惯了的老人,长假中看到儿女带着孙子孙女回家团聚,一下子进入兴奋的状态,精神高度紧张,生活也失去往日的规律,身体得不到很好休息。

节后儿女离开,老人则难以适应突然恢复的清静日子,老人一下子又进入安静状态,回到以往的寂寞生活中,不免心生凄凉,精神无法适应,害怕重新面对“空巢现象”、加之打乱的作息时间一时难以恢复,这时老人极易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注意力不集中、焦虑或失眠,烦躁、躁动不安,持续性精神紧张(紧张、担忧、不安全感)或发作性惊恐状态、心跳加速、血压上升、皮肤苍白、手心出汗、口干舌燥和呼吸变深等,严重的会引发其他身体疾病。

为此,对老年人,我们要特别关爱。

为了避免老人“节后综合症”的出现,易居乐提醒大家不妨做好以下几个方
面的工作:
一是及时调整生物钟:中秋老年人兴奋过度,打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不给身体充分的休息时间,出现晚上兴奋、难以入眠,白天无精神打瞌睡的睡眠紊乱现象,造成植物神经系统紊乱,结果“睡眠紊乱”就会找上门。

集中表现为头昏脑胀、失眠多梦,没有精神,精神疲劳、或困倦不止等等。

节后老人需把生物钟调整正常,早睡早起,有条件的还可以午休一会儿,晚上睡前洗个热水澡,尽量恢复到节假日前的作息时间,做到起居有序,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

二是调整心理,尽快收心:对于老人,要注意心理的平稳过渡,节后及时“找事干”,避免突然“急刹车”。

要调整心态,多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和平日里的老伙伴多进行沟通交流。

对于儿女来说,上班后要常常给父母打电话,多与老人进行思想交流,让老人有一个缓冲的余地,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若有必要,可带老人进行一次体检,在医生的建议下进行药物调节。

并且尽量常回家看看父母,多陪陪老人,让老人健康快乐,安享晚年。

三是调整饮食:中秋假期中易出现暴饮暴食的现象,再加上生活无规律,对胃、肠等消化系统造成很大的负担,会出现神经性厌食。

心理疲劳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过冷、过硬、过辛辣的饮食,减轻肠胃的负担。

应多吃些新鲜水果、蔬菜和含有丰富蛋白质与维生素的动物肝脏等,使自己的饮食及时走上正常而有规律的轨道上来。

每天还应多饮用热茶、活性水或纯净水,适当控制零食,以便缓解身体的疲劳感。

四是做些适量的运动:长假结束后,生活恢复正常,节后老年人应注意休息,恢复因节日而中断的晨练、散步等户外活动;多阅读报刊,听听音乐,提前安排日常生活计划等。

五是遵从医嘱,做好节后检查:必要时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改善情绪,消除恐惧。

特别是患有消化道、呼吸道、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节后最好到医院进行体检,或做必要的药物调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