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渭城曲》英译赏析

《渭城曲》英译赏析

《渭城曲》英译赏析
摘要:《渭城曲》是王维有名的送别诗,表达了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本文介绍了作者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并选择了三首不同的英文译本,将分别讨论它们在意美、音美和形美方面的不同与差异。

关键词:意境美意美音美形美
渭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渭城曲》原题为《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最负盛名的送别诗,曾被清人王阮亭誉为唐人绝句中的压轴之作。

作者王维,字摩诘,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

这是一p(1)A FAREWELL SONG
No dust is raised on the road wet with morning rain;
The willows by the hotel look so fresh and green.
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
West of the Sunny Pass 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
(2)Seeing off Y uan Er on Diplomatic Mission to Anxi
By Wang Wei
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
Light dust was laid by the morning rain.
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 willows
The guest-house by the road looks green.
Let’s have another “bottoms up”
With each other.
When you go westwards out of the border pass,
You’ll find no intimate, never!
先看一下标题的翻译。

唐一鹤先生翻译的是另一个标题《送元二使安西》,是采用直译的译法。

但这个标题使人一目了然其诗要写的
内容,在表达上也没有什么歧义,只是安西这个地方对西方读者来说没有什么特殊的联想,不知其环境的恶劣,所以此种译法不能传达作者所要表达的对友人的惜别珍重之情。

相比较而言,许渊冲先生的 A FAREWELL SONG明显地采用了“浅化”的方法,将诗意一般化,却兼顾了其内容和内涵的双层意义。

一个farewell 即点明了诗的内容,又让人联想到与友人分别的淡淡忧伤。

诗的前两句说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与环境。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朝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先看一下此句的翻译。

这一句的重点在“浥”字上。

许渊冲先生的翻译“No dust is raised on the roa d wet with morning rain”,虽然译出了“湿润”的意思,却很明显地将其重点放在了前面的“没有尘土扬起”。

实际上“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的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 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干净、清爽。

唐一鹤先生译为“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Light dust was laid by the morning rain.”“浥”字译为lay,意为cause something to settle,使用了被动语态,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不仅如此,唐先生还把此句的背景“渭城”(即故都咸阳)突出出来,也不失为一种好的译法。

再看第二句的翻译。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

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离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一个“新”字即显出柳树青翠的本色,也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所以,“新”字是点睛之笔。

许渊冲先生翻译为”“The willows look so fresh and green”,译出了柳树的清新与翠绿,可是他忽略了“客舍的青青”。

相对来讲,唐一鹤先生的译文就充分地传达了原意。

“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 willows/The guest-house by the road looks green.”作者用了一个weeping来修饰willows.Weeping的英文解释是(of certain trees) have branches that droop.这个词很好地向我们展现了客舍周围,柳树低垂,柳色青翠,砖瓦青青的清新画面,兼顾了柳树和客舍两处景物。

所以,这种译法更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

看一下三四句的翻译。

这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主人的这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
现。

先看一下第三句的翻译。

许渊冲先生的“I invite you to drink a cup of wine again”则显得过于平淡。

唐一鹤先生的“Let’s have another “bottoms up/With each other”同样没有表达出诗人的心境。

第四句的翻译首先集中在“阳关”上。

Bynner 译为West of Yang Gate;许渊冲先生将其译为West of the Sunny Pass;而唐一鹤先生译为westwards out of the border pass。

西汉置关和玉门关同为当时对西域交通的门户。

关隘、关口的“关”通常以pass 为对应词,所以Bynner 的Yang Gate 不太确切。

而且,直译为Yang Gate 而不加注解的话会使非汉语读者很难理解。

正如许渊冲先生的Sunny Pass,也是使人难以理解。

在这点上来说,唐一鹤先生的the border pass忽略了“阳”的翻译却不失为一个解决之策。

而且“西出阳关”的“西”在原句中是动词,表示出了阳关往西行之意。

另一点不同之处在于“无故人”的翻译上。

许渊冲先生的“no more friends will be seen”没有表达出“故”的意思。

诗人要表达的是出了阳关后再也见不到像我这样的亲密朋友了。

因为朋友可以交新的,而感情深厚的老朋友却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唐一鹤先生的You’ll find no intimate,never!更传神地表达了原文所蕴含的深情:intimate表明二人的友谊深厚;never则更是神来之笔,表达对这种不能再常见面的悲痛之情。

许渊冲先生曾说:“译诗不但要传达原诗的意美,还有尽可能传达它的音美和形美。

”以上讨论的是两首译文在音美和形美方面的差异。

从这两方面来说,许渊冲先生的译文是做得最好的。

他一向主张以格律体译诗,主张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还
要再传达原文意美和音美的前提下,尽可能传达原文形美;努力做到三美齐备。

在本首译文中他同样兼顾了音美和形美两方面。

全诗押abab 韵,对仗工整,dust 与willows 相对,on the road 与by the hotel相对,真正达到了意美音形也美的意境。

而唐一鹤先生都采用了自由体译诗,没有押韵。

但唐一鹤先生的译文也体现了其形美。

如前两句Over the city of Xian Yang与In the freshened colour of weeping willows两个地点状语相对应;by the morning rain和by the road相对。

最后更用一个感叹句加强了感情。

综上所述,经过评析之后,从整体上来说许渊冲先生的译本更好地兼顾了意美、音美与形美。

但按照他的翻译原则,即意美是最重要的,音美是次要,形美是更次要的,还是唐一鹤先生的译文较好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和所蕴含的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也较好地再现了原作中情景交融、真挚感人的画面。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是千古绝唱,而唐先生的译文也堪称为英译本中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80.
[2]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4]唐一鹤.英译唐诗三百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