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项选择题:1. D从经济伦理的角度看,在合同从签订到执行的过程中,必须遵守以下伦理原则:A. 合同必须合法B. 含意必须真实C. 必须按条款严格履行合同D. A-C2. D非法的合同可以归纳为三类:A. 违反公共政策的合同B. 不道德的合同C. 非法合同直接指违法合同D. A-C3. 商业道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DA.环境污染问题B. 广告问题C. 腐败问题D.A-C4. 道德自律能力主要表现在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纠正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提高个体自律能力的基础和前提条件是:BA.道德重整B.制度伦理C.道德立法D.道德调控5. B广告的首要责任由________承担。
A. 传播广告的媒体B. 广告的发起人和指导者C. 政府部门D. 政府机构6. D针对公平交易而提出的公正原则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 惩罚性公正原则C 程序性公正原则D 交换性公正原则7. D:伦理道德对行为的调节功能是通过()而起作用的。
A.社会舆论B.传统习俗C.内心信念D.A-C8. D道德概念的科学含义包括的内容有:A.道德的外部形式----行为规范B.个体的内在约束力——个人内在品质规范C.人类自我完善的一种手段即肯定自己D.以上全部9. B建设新文化、新伦理以取代旧文化、旧伦理,培育与树立“第二次创业精神”,提高国民素质,使现代化进程中产生一种精神的动力。
此为:A.道德调控B.道德重整C.道德立法D.ABC10. B制度伦理即着重从制度方面来解决市场经济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具体表现为制定、完善并执行各种符合伦理要求的A.规则B.准则C.戒律D.制度11. D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共道德建设所需要的道德环境应包括:A.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B.正确的道德舆论导向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D.A-C12. B制定、完善并执行符合伦理要求的规则、准则即为:A.道德重整B 制度伦理13. C 人们通常用于作阻火和绝缘材料来使用的致癌物质是:A.石灰B 石墨C 石棉D 聚苯乙烯14. C可以与他人分享,又不会导致自身任何程度的丧失的应属:A.有形财产权B 地产权C 知识产权D 无形财产权15. D判断一项行为或一项决定是否道德,应从目的、手段和后果三个方面加以综合评价。
提出此理论的是:A.罗尔斯B. 罗斯C. 沙利文D. 加勒特21. B美国的《外国腐败行为法》(FCPA)通过的时间为:A. 1976年B. 1977年C. 1983年D. 1984年22. A高度的自我评价能力来自于:A.人内心的道德信念B.社会道德规范C.社会舆论D.传统风俗习惯23. B每个出自意志的行动都有一定的目的,趋向一定的目标,其本性就在于任何动机和行动都要产生结果,实现一定的目的。
此为A.常识派的观点B.目的论的观点C.动机论的观点D.动机和效果的统一观24. B公司股东的知情权是通过__________加以行使的。
A.司雇员B 董事会成员C 公司D 公司股票持有人B出于自己内心真正主动的、自愿的选择,并付之行动的行为属:A自知行为B自愿行为C自选行为D 以上全部26. C为了一定的目的,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做出行动的决定:A自知行为B自愿行为C自选行为D 以上全部27. A认为只要人们认为是合乎道德的就是合乎道德的。
这种观点就是所谓的:A道德相对论B道德绝对论C 道德多元论28. A尽管两种文化间存在着诸多差异,它们仍应被视为平等,具有同样的地位和价值。
此观点为:A描述性文化相对论B规范伦理相对论C道德绝对论D 道德多元论29. B一种行为对于某个人或某个社会是正确的,而同样的行为,同样的方式对于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社会来讲则是错误的,两种判断都是合理的。
A 描述性文化相对论B规范伦理相对论C道德绝对论D道德多元论30. A规范伦理相对论的观点认为:A两种相互矛盾的道德评价之间不存在对与错的关系,这种判断只是一种主观认识和感觉。
B对与错道德判断取决于文化基础,对道德跨文化的评判因而无法进行。
C我们不应评价两种判断孰对孰错,因为我们缺少进行评判的标准。
31. C认为存在着一个适合于任何时间和空间的永恒道德理念和信条。
A 描述性文化相对论B 规范伦理相对论C道德绝对论D道德多元论32. A认为人们对道德的看法之间存在不可调和的分歧,由于道德与社会在一定程度上是共生的,因此一个社会的道德必须为社会成员所共享,而不是各种对立信条多元化混合体。
此为:A激进的道德多元论B道德原理多元论C道德时间多元论D自我实现多元论33. B我们社会中的绝大多数人认为杀害他人的行为是错误的。
有些人认为此行为违背了上帝的意愿;有人认为是侵犯了人类的尊严;也会有人是由这种行为对整个社会造成的严重后果而做出的评价。
此为:A激进的道德多元论B道德原理多元论C道德时间多元论D自我实现多元论34. A对行为对错的判断,只重视行为后果(即打破杯子就是坏事),不考虑行为意向。
此为皮亚杰道德发展的:A他律期B自律期35. A儿童尚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因恐惧惩罚而服从规范。
此为:A道德成规前期B道德循规期C道德自律期D道德他律期36. B服从团体规范,遵从法律权威,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
在此阶段逐步演变为对所处社会各项法律的遵从。
此为:A道德成规前期B道德循规期C道德自律期37. C发挥作用的是自我实际接受的道德原则。
之所以接受某种道德原则,不是因为社会公认其正确和应当接受,而是因为我们确实了解了该道德原则正确的真实内涵与现实依据。
此为:A道德成规前期B道德循规期C道德自律期38. B既可评价可见的行为和品质,也可评价人的不可见的欲望、动机、意图和观念等应为A社会舆论B自我评价C社会风俗D传统观念39. B一个行为的正当与否取决于它的内在本性。
此为:A神学的观点B常识派的观点C目的论的观点D动机论的观点41. C道德评价的最终依据在于行为的效果。
那些倾向于或被人们认为会产生为人类所希望的行为,即被看成是善的或正当的;而与此相对立的行为则会受到谴责或禁止。
此为:A神学的观点B常识派的观点C目的论的观点D动机论的观点42. B商业领域所必须实行的等价交换原则,任何商品在流通中必然的要受到等价交换原则的制约。
体现了:A商业道德的服务性B商业道德的公平性C商业道德的政策性D商业道德的媒介性E商业道德的多层面性43. D积极向消费者介绍厂商的生产情况、如实地向消费者介绍产品的质量、性能以及用途等。
这种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过程,体现了:A商业道德的服务性B商业道德的公平性C商业道德的政策性D商业道德的媒介性E商业道德的多层面性44. C论述了政治管理中的艺术--“权术”,并认为政治是一件大事,而道德只是个人的事,社会高于个人,政治也高与道德。
此学者为:A欧文B亚里士多德C马基亚维里D亚当•斯密E黑格尔45. D认为国家不应干涉私人的经济活动。
只有市场和竞争才是经济活动的调节者,此观点的提出者为:A 欧文B亚里士多德C马基亚维里D亚当•斯密E黑格尔46. C提出了交换、分工和消费方面的伦理准则的是:A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B马基亚维里的《君主论》C亚当•斯密的《国富论》47. D指明人类应当如何行为的学科是:A人类学B心理学C社会学D伦理学48. C阐明商业精神对于政府和国民性格、风俗习惯及道德状况都有着深刻的影响的著作是:A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B马基亚维里的《君主论》C亚当•斯密的《演讲》49. C“再也没有比轻商重武的偏见更加具有破坏力了。
”此观点的提出者为:A亚里士多德B马基亚维里C亚当•斯密D黑格尔50. B认为道德责任来源于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观点是由______提出的::A柏拉图B康德C费尔巴哈D马克思51. C认为道德责任来源于人的生理需求的观点是由_______提出的::A柏拉图B康德C费尔巴哈D马克思52. D认为道德责任来源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关系的观点是由________提出的::A柏拉图B康德C费尔巴哈D马克思53. B道德责任总是或多或少地以自我牺牲为前提,不以获得某种相应的权利为条件.其体现的是:A道德责任的他律性B道德责任的非权利性C道德责任的自觉自愿性54. A道德责任是以某种大需要为前提的,这种需要取决于道德规范本身,而不是出自于主体的道德意向.其体现的是:A道德责任的他律性B道德责任的非权利性C道德责任的自觉自愿性55. A良心是“天之所予我者”,良心的发挥在于天。
此观点的提出者是::A孟子B王守仁C 荀子D 朱熹56. B王守仁提出的:良心是植根于人内心的一种“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的东西是典型的:A 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旧唯物主义D马克思主义57. A认识社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规范体系,对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判断、评价,以帮助道德主体准确地认识道德现实,能动地协调道德主体与外部道德环境的关系,体现的是道德的::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意向成分58. C提出了财产所有权的概念的是::A 康德B费尔巴哈C约翰•洛克D柏拉图59. A不得对我们获得必要生活物资的行为加以限制,而且如果我们通过个人的力量无法为计时,政府或他人必须为我们提供必要的生活物资属:A积极权利B消极权利60. D涉及对利益与责任的分配问题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1. C用于对公正决策的模式、行为与协议进行规定的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2. A对以往人们所受不公正待遇或所遭受的损失做出补偿的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3. B要求对违法者和罪犯给予惩罚的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4. D政府行为的核心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5. E交易的基础是:A补偿性公正原则B惩罚性公正原则C程序性公正原则D分配性公正原则E交换性公正原则66. C认为公平或公正首先是机会的均等,把平均主义理解为公平,是对公平概念的曲解。
认为应把公平理解为机会均等.其提出者为:A阿瑟•奥肯B柏拉图C厉以宁# D 约翰•洛克67. D 揭示了现代社会的两大特征:即政治的民主化与经济的功利化的是:A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B马基亚维里的《君主论》C亚当•斯密的《演讲》D阿瑟•奥肯的《平等与效率》68. A我国实行的以经济效率为价值取向,以机会均等为形式原则,与商品经济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公平方案实际上是:A市场化公平观B政治的民主化C经济的功利化D等价交换69. A普遍运用于诸如食品、衣物等低冒险性的交易中,由交易双方共同商议而形成的责任的理论是:A合同理论B应受关照理论C社会诉讼理论70. C依据广告真实性的普遍原则,在广告中并非不道德的行为应该是:A.对产品存在的潜在危险不提出警告B.在广告中说谎C.广告运用暗喻手法D.误导顾客71. A强调的是营销活动中无处不在的义务,而相对淡化对行为结果的预测的理论是:A.罗斯B.加勒特C.罗尔斯D.洛克72. C提出了“自由原则”和“差异原则” 两条基本的公正原则的是:B.罗斯B.加勒特C.罗尔斯D.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