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直方图介绍--20080363

直方图介绍--20080363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
1. 收集数据(作直方图数据一般应大于50个)。作为直方图开始点, 确定大概需要搜集多少数据是必要的。每次事件发生都要搜集一个 数据点。 2. 确定数据的极差(R = X max - X min)。 3. 确定组距(h = R÷ k,一般取测量单位的整倍数)。
组数 k 选用表 数据数目 50~ 100 100~ 250 250以上 组数k 5~ 10 7~ 12 10~ 20 10 常用组数k
TL
M
TU 调整分布中心 ,使
偏心型
分布中心 重合。
与公差中心M
(二)、与规范界限(公差)的比较分析
常见类型 TL 图例 调整要点 TU
M
无富余型
采取措施,减少标准偏 差 S。
TL
M
TU
工序能力出现过剩,经 济性差。可考虑改变工艺,
能力富余型
放宽加工精度或减少检验频
次,以降低成本。
(二)、与规范界限(公差)的比较分析
常:来自 两个工人(或两批材料 、或两台设备)生产出 来的产品混在一起造成 的。
孤岛型
这是由于测量工具 有误差、或是原材料一 时的变化、或刀具严重 磨损、短时间内有不熟 练工人替岗、操作疏忽 、混入规格不同的产品 等造成的。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常见类型
图例
调整要点
TL 能力不足型
M
TU 已出现不合格品,应多 方面采取措施,减少标准偏 差S或放宽过严的公差范围。
8
13 18 23 28 33 38 4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0
55.5
重量(cg)
三、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常见类型 图例 分析判断
正常型
可判定工序运行正 常,处于稳定状态。
偏向型
一些有形位公差要 求的特性值分布往往 呈偏向型; 孔加工习惯造成的 特性值分布常呈左偏 型; 轴加工习惯造成的 特性值分布常呈右偏 型;
(一)、直方图的形状分析与判断
、公差中心 M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某厂产品的重量规范要求为1000+0 (g)。 1. 收集数据。
测量单位(cg) 43 34 28 22 27 30 26 29 33 22 29 24 18 22 24 28 32 48 14 1
+0.50
n=100
24
28 38 40 42 29 28 30
常见类型 图例 分析判断
平顶型
生产过程有缓慢因 素作用引起,如:刀具 缓慢磨损、操作者疲劳 等。
锯齿型
由于直方图分组过 多、或测量数据不准等 原因造成。
(二)、与规范界限(公差)的比较分析
常见类型 TL 图例 调整要点 TU 图形对称分布,且两边 有一定余量,此时,应采取 控制和监督办法。
M
理想型
第一组上限值:第一组下限值+组距,即0.5+5=5.5;
第二组下限值:等于第一组上限值,即5.5; 第二组上限值:第二组下限值+组距,即5.5+5=10.5; 第三组以后,依此类推出各组的界限值: 15.5 , 20.5 , 25.5 , 30.5,35.5,40.5,45.5,50.5。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3
6 14 19 27 14 10 3
10
50.5~55.5
合计
48
/
/
/
3
100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TL T 30 25 TU
M
n = 100 = 26.6(cg) S = 9. (cg)
20
15 10 5 0
0.5
5.5
10.5
15.5
20.5
25.5
30.5
35.5
40.5
45.5
50.5
29
32 36 28 32 18 28 20
35
22 21 28 34 21 20 24
36
25 20 12 20 46 38 35
30
36 26 30 28 14 12 20
34
39 20 31 34 10 32 28
14
24 18 30 20 21 19 24
42
18 8 26 24 22 30 24
5. 编制频数分布表。
数据记录No _____________
组 号 1 组界 小 大 组 中 值 3 /
频数分布表
频数统计
____年____月____日
fi
1
0.5~5.5
2
3 4 5 6 7 8 9
5.5~15.5
15.5~20.5 20.5~25.5 25.5~30.5 30.5~35.5 35.5~40.5 40.5~45.5 45.5~50.5
38
28 12 28 27 34 28 32
6
16 37 47 24 22 19 40
注:表中数据是实测数据减去1000g的简化值。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实例
2. 确定数据的极差。
R = X max - X min =48-1=47(cg)
3. 确定组距(取组数k=10)。 h = R÷ k =47÷10 =4.7≈ 5(cg) 4. 确定各组的界限值(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 / 2 ,即1÷ 2 =0.5)。 第一组下限值:最小值-0.5,即1-0.5=0.5;
直方图
一、概念及应用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 三、直方图的观察分析
一、概念
--直方图是频数直方图的简称。它是用一系列宽度相等、高度不
等的长方形表示数据的图。长方形的宽度表示数据范围的间隔,长方形
的高度表示在给定间隔内的数据数。 --直方图的目的是:
直方图的目的是图形化的描述事件发生频率,事件的发生被分类表
二、应用直方图的步骤
4. 确定各组的界限值(界限值单位应取最小测量单位的1 / 2)。
5. 编制频数分布表(统计各组数据的频数 f )。 6. 按数据值比例画横坐标。 7. 按数据值比例画纵坐标。 8. 画直方图。在直方图上应标注出公差范围(T)、样本大小(n)、
样本平均值(
的位置等。
)、样本标准偏差值(s)和
示于指定范围内的连续尺度中。 --直方图的作用是: 1. 2. 3. 显示质量波动的状态; 较直观地传递有关过程质量状况的信息; 当人们研究了质量数据波动状况之后,就能掌握过程的状况,从而
确定在什么地方集中力量进行质量改进工作。
直方图的应用
直方图在表示事件在不同列或者种类的事件类型中的发生分 布时十分有效。当看到并了解一系列特定数据之间如何相关分布 十分重要,并可能与目标或者公差相关时,直方图被使用。当事 件发生时,它们被记录到相对应的列或者种类中,各列之间并不 按照频率排列。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