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唐诗五首练习一、阅读王绩的《野望》,完成1~4题。
1.“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二、阅读崔颢的《黄鹤楼》,按要求回答问题。
(6分)(1)李白用“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颖题诗在上头”来评价该诗,难道这首诗仅在写景方面有独到之处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2分)答:(2)诗歌中有两个“空”字,请结合诗意进行赏析。
(4分)答:3、2009年柳州下列对崔颢的《黄鹤楼》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以传说落笔,巧借今昔变化,抒发了寂寞惆怅之感,气概雄浑,感情真挚。
B.后四句想象在天晴时登楼远眺,由渺不可知的感觉转到晴川草树的景象,文势波澜起伏。
C.尾联紧承前三联,用烟波浩渺的长江烘托作者的归思,与开头意境相应,情融景中。
D.此诗起、承、转、合出神入化,文思如行云,富于变化,历来被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
三.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题目【2016·湖南省娄底卷】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请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4.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答:5.尾联用典故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
这个典故隐含在哪两个字中?答:6.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60字以内)答:7.对这首诗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
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
“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疆的萧关见到了候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
⑹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即景设喻,说自己像远飞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样既写景,又叙事,一语两指,贴切自然,流露了诗人轻松愉悦和急切见到边关将士的心情。
B,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边塞荒凉,景物单调,偶尔出现的一股烟尘格外醒目,因此称做“孤烟”。
C沙漠上没有山峦树木遮挡遮挡,蜿蜒远去的黄河横贯其间,望不到尽头。
一个“长”字,既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又准确表达了诗人的感觉。
D.“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的感受,意境雄浑。
四.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下面问题(15分)1、这首诗的作者是。
从表达方式看,诗的首联属于,它交代了远渡的和此行的。
(4分)2、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4分)答:3、下列对《渡荆门送别》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的景象是诗人立足于行舟上的所见。
B.“天镜”与“海楼”分别指的是水中明月和海市蜃楼。
C. 这首五言律诗是一首送别诗,写的是诗人送别友人。
D.“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留恋。
4、“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诗想像大胆、奇特,被人誉为“神来之笔”,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描绘这美妙的画面。
(4分)答:5.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五.阅读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回答下面问题1.本诗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是___代大诗人,字______,晚年又叫__________。
2.《钱塘湖春行》以_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_______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第______句和第______句是颔联,______联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4.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5.解释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几处早莺争暖树()②最爱湖东行不足()6.对本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本诗精选了如水面初平、早莺暖树、新燕春泥、乱花浅草等富有早春特征的景物。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与本诗的意境一致。
C.本诗流露出诗人喜爱之中隐含的惋惜之情。
D.尾联中“行不足”说明诗人看不够美景,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7.任选一联品析其如何描绘早春的季节特征。
(3分)《野望》1.诗中通过描写傍晚景色,表现诗人彷徨寂寞之情的诗句:2.诗中通过对季节的描写,表现山景萧瑟、寂寞的诗句:3.诗中交代牧人、猎者遂愿而归,收获颇丰的诗句:4.诗中透露出诗人闲情野趣中隐含彷徨无依的莫名苦闷之情的句子:5.诗中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的诗句,来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之情的诗句:6.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有诗写道:“相顾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本诗中与其意思相似的诗句:《黄鹤楼》1.诗中诗人从传说入笔,以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的诗句:2.诗中能够表达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无限感慨之情的诗句:3.诗中情景交融,道尽无限思乡之愁的诗句:4.诗中表现诗人怀念家乡的惆怅之情的诗句:5.诗中能够诗人触景生情而起思乡之愁的诗句:6.诗中与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意境相似的诗句:7.请写出古诗词名句中关于“乡情”的两句诗句,并注明作者和出处。
《使至塞上》1.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通过写景来交代行踪,暗示诗人内心激愤、抑郁之情的诗句是:2.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3.《使至塞上》诗中的颈联,作者把自己孤寂的情绪与大漠奇特壮丽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意境雄浑,视野开阔的千古壮观的名句是(或写出了雄奇、奇特美丽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渡荆门送别》1.《渡荆门送别》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是:2.《渡荆门送别》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3.《渡荆门送别》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4.《渡荆门送别》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钱塘湖春行》1、抓住早春特点,从仰视角度描写禽鸟的优美诗句是:2、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诗句是:3、表达诗人为早春胜景所吸引流连忘返的一句:王绩的《野望》,答案:1.举目四望,树林和山峦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整个画面萧瑟恬静。
2.抒发了孤独抑郁的心情和避世退隐的愿望。
(意对即可)经过对同学们试题原文答题和答案批改分析后,可以看出该题目“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2题。
野望王绩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您对于考点“初中古诗词鉴赏”相关知识的理解。
3首联点明躬耕归隐身份,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2分)尾联表明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苦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和伯夷、叔齐那样的人交朋友了。
(2分) 4两联运用动静结合(或远近相映、光色相融)的表现手法,颔联写作者举目四望,山、树一片秋色,在夕阳余辉中越发显得萧瑟;(2分)颈联表现牧歌式的田园气氛,牧人与猎马的出现,使静谧的画面活动了起来。
这四句宛如一幅山林秋晚图,在闲逸的基调中,透露出几分忧郁和苦闷。
(2分)(共8分,意思对即可)崔颢的《黄鹤楼》二、诗歌鉴赏(共6分)(1)该诗不仅写景,还有抒情。
前四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后四句描绘了登楼所见,烘托思乡之情。
(答出“抒情”1分,分析1分,共2分。
)(2)第一个“空”有“只,只有”的意思,表达了好友已离去,只剩下空空的黄鹤楼和诗人自己,重在写景;第二个“空”有“空空的”“空荡荡”之意,表达的是因友人的离去和自己漂泊在外,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重在抒情。
(前后分析各2分,共4分。
)2、B《使至塞上》答案1.答案:黄沙莽莽,无边无际。
昂首看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影。
不见草木,断绝行旅。
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傍晚,落日低垂河面,河水闪着粼粼的波光。
(解析::这种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
解答这类题目主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有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抓住,大漠、孤烟、长河、落日之景物,通过“直”“圆”的分析可以得出答案)2.答案: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排挤,不得志的愤懑之情(解析:这是道理解古诗中心的题。
古诗中心通常在最后两句中可以看出,古诗中的关键语言,往往直接透露出诗歌主题的信息,诗人在萧关逢候骑,可看出诗人被排挤出朝廷。
不得志的愤懑之情)3.⑴“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
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⑵燕然⑶“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边疆沙漠,浩瀚无边,所以用了“大漠“的“大”字。
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
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
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黄河,就非用一个“长”字不能表达诗人的感觉。
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印象,这里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的感受。
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溶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的描绘中。
⑸B(并非秋天,而是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