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系统基本原理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3、机械送风防烟系统原理 ◆机械防烟的烟气控制 是利用风机造成的气流 和压力差结合建筑物的 墙、楼板、门等挡烟物 体来控制烟气的流动方 向。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机械送风防烟系统的原理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加压送风示例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4、加压送风注意事项
◆前室的送风口应每层设臵一个。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宜每隔2~3层设一 个。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 由于要求维持的正压不同,宜分别设臵独立的 加压送风系统。
排烟方式
1、自然排烟方式 利用火灾时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和外部风力作 用,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把烟气排至室外的排 烟方式。 2、机械排烟方式 用机械设备强制送风或排烟的手段来排除烟气的 方式。
机械送风正压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方式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一、自然排烟 ◆利用火灾产生的热烟气流的浮力作用和室外 风力作用使烟气通过建筑物的对外开口排至 室外的方式,实质是热烟气和冷空气的对流 运动
建筑防排烟系统
2、防烟分区
◆火灾发生时,为了控制烟气的流动和蔓延,保 证人员疏散和消防扑救的工作通道,需对建筑划 分防烟分区。 ◆设臵排烟设施的走道、净高不超过6.00m的房 间,采用挡烟垂壁、隔墙或从顶棚下突出不小于 0.50m的梁划分防烟分区。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m, 防烟 分区不跨越防火分区
于排烟风量50%的风量 (2)对楼梯间、前室、合用前室进行加压送风,使 这些部位的气压比火灾房间高
(3)对房间、走道、中庭单纯用排烟机把火灾所产 生的烟气通过排烟口排至室外。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前室、合用前 室、防烟楼梯 间、封闭避难 层
房间、走廊、 中庭
机械 送风防烟
机械 防排烟 类型
机械 排风排烟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烟气是由燃烧或热解作用而产生的,散发于空气 中能看到的燃烧产物叫烟雾。
◆烟雾是由浮游在空气中的微小固体颗粒、微小液 滴及气体和蒸气组成。
◆烟气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引 起的窒息、对人体器官的剌激、高温作用等。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可燃物质大都为有机物, 主要由碳、 氢、氧、硫、氮、磷等元素构成,燃 烧时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达到一定浓度后,对人体 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例如 氰化氢是一种迅速致死、窒息性的毒物; 二氧化氮对肺剌激性强,能引起即刻死亡以及滞后 性伤害; 氨气对眼、鼻有强烈刺激作用; 氯化氢是呼吸道刺激剂。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3、 烟气沿楼梯间、电梯井、管道井等竖井内 竖井上下开口的高差大,火灾时,燃烧放出 的大量热量,竖井内温度快速升高,建筑物 热压造成的自然通风量加大,烟囱效应显著, 火灾的蔓延迅速,垂直向上的速度约3~4米/ 秒。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建筑内部必须设有周密而可靠的防烟、排烟系统。 ◆防排烟内容: (1)将火灾产生的烟气,在着火房间或着火房间所 在的防烟区内就地排出; (2)防止烟气扩散到疏散通道和其它防烟分区中去; (3)确保疏散和扑救用的防烟楼梯及消防电梯间内无 烟,使人员可以迅速疏散,给抢救工作创造条件。
(6)防烟楼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
防烟方式
1、不燃化防烟方式 在建筑设计中;尽可能地采用不燃烧的室内装修材料、家具、各种 管道及其保温绝热材料,产生烟气量大大减少,烟气浓度大大降低。 2、密闭防烟方式 当发生火灾时将着火房间密闭起来。这种方式多用于较小的房间 ,因密闭性能好时,也能达到防止烟气扩散的目的。 3、阻碍防烟方式 在区域边界上设置隔烟和阻烟设施而实现的,这些设施包括防烟垂 壁和挡烟梁两大类。 4、机械加压防烟方式 在建筑物发生火灾时,对着火区以外的有关区域进行送风加压,使 其保持一定的正压,以防止烟气侵入的防烟方式 。
防排烟系统设备
正压送风阀口
正压送风阀口说明
正压送风口又称为加压送风口、多叶送风口 在其阀体正面装有一铝合金风口,一般安装在电梯前 室、楼道等处的侧墻上,有一个操作小室,可设置于 阀体的左右或上下位置,该小室装有一活动小门,便 于进行操作。主要功能、特点: 平时常闭,电动、手动开启; 输出开启动作信号,一组无源触点信号; 手动复位关闭; 自动开启:消防中心电信号(DC24V/0.5A)电磁铁动 作阀门自动开启;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二、机械防排烟 ◆借助机械力作用强迫送风或排气的手段来排 除火灾烟气的方式。 ◆送风和排烟可全部借助机械力作用,也可一 个借助机械力的作用,另一个则借助自然通风 或排烟作用,据此,机械排烟又具体分为三种 方式。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1、机械防排烟的位置 (1)对房间或走道进行机械排烟,并及时送入不小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除建筑高度超过50m的一类公共建筑外,靠外墙的下列部 位,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窗宜设臵在上方,有方便开启的装臵。排烟口距 防烟分区最远点不大于30米。 部位 前室 合用前室 防烟楼梯间 内走道 中庭、舞台 其他 自然排烟口面积 大于2平方米 大于3平方米 5层大于2平方米、顶层开窗 走道面积的2% 走道面积的5% 场所或部位面积的2%
防排烟系统设备
远控排烟阀
远控排烟阀说明
远控排烟阀的主要功能与排烟阀相同,只是远控排 烟阀的阀体与操作装置分离,操作装置安装在阀体 附近的距地面高1200mm左右的墻壁上,操作器通 过钢丝绳与阀体相联进行远距离控制,钢丝绳的长 度一般为6m。 1、电控:消防中心电信号(DC24V)电磁铁动作 阀门自动开启; 2、手动开启、手动复位; 3、开启后输出一组有源触点信号和一组无源触点 信号。
防排烟系统设备
消防排烟风
国标规定:排烟风机应保证在280℃ 机 时能连续工作30min。 产品有冷却系统,可以做到通过风机 的烟气≥400℃时连续运转≥2小时。 在排烟风机的入口总管上应设置当烟 气温度超过280℃时能自动关闭的排 烟防火阀,且应与排烟风机连锁,当 排烟防火阀关闭时,风机停止运转。
垂直防火分区
◆高层建筑的竖直方向通常每层划分为一个防火分 区,以耐火楼板(主要是钢筋混凝土楼板)为分隔。 ◆对于在两层或多层之间设有各种开口,如设有 开敞楼梯、自动扶梯、中庭(共享空间)的建筑, 应把连通部分作为一个竖向防火分区的整体考虑, 且连通部分各层面积之和不应超过允许的水平防 火分区的面积。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水平布臵的机械排烟系统
一个水平的集中排烟 系统可包含两个或两 个以上面积较小的防 排分区,而一个面积 较大的防排烟分区也 可划分成几个面积较 小的系统。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中庭的机械排烟系统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走廊的机械排烟系统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走道排烟口的布臵
防排烟系统设备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1、烟气在着火房间内 遇到顶棚后水平扩散,受周围建筑围护结构的阻挡和冷 却,沿墙流动的,烟气不断产生,上部烟层逐渐增厚 到达门窗开口,通过开启的门窗向室外和走廊扩散。 门窗关闭,至室内温度升高到一般为200~300℃时,门 窗上的玻璃破裂,烟气从门窗外扩散。
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2、 烟气在走廊内 从房间内流向走廊内的烟气,附贴在天棚流动, 速度一般为每秒0.5~0.8米,受冷却和空气混 合,烟层变厚。
防排烟系统
◆建筑,尤其是高层建筑,起火因素多。发生
火灾时,火势蔓延快,扑救疏散困难,损失重 大。 ◆建筑物内室内用品、家具利用合成材料的较多, 燃烧时热量释放速率快,燃烧产生的有害气体 复杂,火灾烟气成为对人的生命安全威胁最大 的因素。据统计,火灾死亡人中80%由于吸入 毒性气体而致死的。
一、烟气的产生及危害 二、防排烟系统的目的和作用 三、建筑防排烟系统 四、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五、防排烟系统设备 六、防排烟系统的调试、检测与验收
建筑防排烟系统
1、防火分区 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耐火楼板、防火卷帘、防火门等防 火分隔设施把建筑物划分为若干个防火单元,在火灾发生时, 阻止火势、烟气的蔓延和扩散,便于消防人员的灭火和扑救, 减少火灾危害
建筑类别 一类建筑 二类建筑 地下室 营业厅 展览馆 裙房 水平防火分区允许的最大面积 10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15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500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4000(地上) 2000(地下) 有自喷系统面积可增大一倍
(2)地下室:一个房间大于50平方米、总面积大于 200平方米
(3)地下室内走道长于20米 (4)其他建筑内走道长于40米 (5)中厅
防排烟设置部位
2、高层民用建筑设防排烟设施的部位:
(1)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 房间。 (3) 中庭 (4)地下室:一个房间大于50平方米、总面积大于 200平方米 (5)封闭的避难层
◆防排烟的主要部位:房间、走道、防烟楼梯间、前 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合用前室。
防排烟系统的目的和作用
建筑防排烟分为防烟和排烟两种形式。 防烟的目的是将烟气封闭在一定的区域内, 以确保疏散线路畅通,无烟气侵入。 排烟的目的是将火灾时产生的烟气及时排除, 防止烟气向防烟分区以外扩散,以确保疏散 通路和疏散所需时间。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示例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示例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示例
◆ 竖井排烟方式
在着火层与排烟口 的高差较大时有较 好的排烟效果,其 主要缺点是所需要 的排烟竖井的断面 较大
建筑物内的防排烟方式
自然排烟示例
◆对于设有可开启外窗 的房间,可利用外窗进 行自然排烟;对于无窗 房间或设固定窗扇的房 间,可采用排烟竖井开 设专用排烟口实现自然 排烟。
防排烟系统设备
防火阀
防火阀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