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枢神经系统毛霉菌病
【疾病名称】
【标准名称】
中枢神经系统毛霉菌病
【概述】
脑血管毛霉菌目霉菌恶性感染。
是糖尿病酸中毒患者、吸毒者、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特别是那些皮质类固醇治疗及细胞毒性药物患者的罕见并发症。
【发病机制】
【病因】
毛霉菌可直接侵犯周围组织,由于鼻、眼眶和颅脑解剖位置相邻近,菌丝通过侵蚀筛窦骨板和蝶窦、额窦骨壁侵犯人眼眶和颅内;另一方面,真菌侵入血管由筛动脉侵入眶尖,再由眼动脉扩展到颈内动脉,经颈内动脉至脑,血管内血栓形成和菌丝的直接侵犯造成脑组织坏死。
【病理】
组织大片状凝固性坏死、真菌性肉芽肿、真菌性血管炎、血栓形成、骨质破坏。
典型的肉芽肿形态是以菌丝和中性粒细胞为中心,周围有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围绕,再外围是数量不等的浆细胞、淋巴细胞以及嗜酸性粒细胞,有时在多核巨细胞胞浆中可见菌丝。
【诊断】
【症状要点】
易感人群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降低的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出现高热、眶周红肿,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眼球活动障碍及持续性头疼等症状。
【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及培养:组织直接镜检见到符合毛霉目真菌形态的菌丝有助于及时准确诊断;培养阳性结果支持诊断,阴性结果不能除外诊断。
由于环境中常有污染的毛霉,故直接镜检往往较培养更有意义
【影像学检查】
CT表现以单侧为主的鼻腔鼻窦内软组织密度影;MRI示眼外肌增粗模糊,眼眶肌锥间隙异常信号影,或颅内出现界限不甚明晰的信号异常区。
【治疗】
【一般治疗】
纠正患者潜在疾病,如首先应积极治疗糖尿病和贫血,纠正酸中毒,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药物治疗】
全身应用二性霉素,二性霉素被证明为有确切临床疗效的药物。
应用二性霭素应采用小剂量,然后逐步增加剂餐,但对于—些急性进展感染病例,有学者建}义,如能耐受应尽快采用大剂量,1.0-1.5mg/kg/d,病情稳定后可隔日给药,治愈总量约需2-5 g。
【手术治疗】
早期手术清理病灶、去除真菌生长环境。
清创术对ROCM有一定疗效。
毛霉菌菌丝侵入小动脉,导致血管栓塞,组织缺血、坏死,栓塞进一步加重了组织的缺氧和酸中毒,也加速了毛霉菌的繁殖和感染的扩散,并使得药物不能到达病变组织而导致治疗失败。
由于组织坏死为于性坏死,外科清创通常是在无血渗出的术野中进行,术中应彻底地清创,清理至病变组织外周,出现出血灶,最好足组织切片中朱再找到毛霉菌,这样药物才能有效到达那些栓塞受累的血管。
【预后】
预后与多凶素有关。
Yohai等认为,患者出现偏瘫、多霞感染、肾病、白血病、面瘫提示预后不良。
Talmi认为患者出现眼眶受累,颅内、硬腭受累、化疗、糖尿病酮疗酸中毒及合并多种内科疾病影响预后。
国外学者总结既往文献报导的294例患者,总死亡率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