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对课堂教学中层次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分组分层教学法研究二、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现行的教学方式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到底按照优等生的认知水平上课,还是中等生、学困生?又如果按着中等的学生上课,长期下来必然形成一部分学生吃不饱,一部分学生吃不了。

优等生没有动力,冒不了尖,而差生最基本的知识也掌握不了,给以后的学习和相关科目的学习带来困难,不能实现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

而在现实中这种现象处处可见,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打算在班级教学中实施分组分层教学,研究分组分层教学法,通过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组合,实施不同的授课、备课、评价等措施,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达到全部学生共同提高,共同进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对于农村初中,以升学高低衡量办学优劣的观念至今未打破,而现在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全体小学生就近入学,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多数教师往往只顾及一小部分“尖子生””使大多数“陪读生”“劳而无功”,严重影响了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们在不改变原有班级体系的情况下,打算摸索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个人的创造能力,激发创新思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三、课题的涵义及研究目标自古以来,就提倡“因材施教”,美国教育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的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能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的合理的帮助造成的”。

分层就是要最大限度的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这种学习条件和全新的学习机会。

”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存在差异,只要能把成绩和个性指标相近的学生分在一个层内,把教学目标分层化解于教学内容的安排,作业练习的布置,思想感情的教育和学习方法的指导之中。

学生们将在原有的程度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原有分班体系不打乱的前提下如何分层备课,分层上课,分层作业和分层辅导,实施分层后的教学班级与不实施分层班的教学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成绩比较。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按照原有班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所有的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分层、备课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等内容,争取使教学质量最优化,最具效率化,全面提高教学成绩!五、课题研究实施方法本校共有18个教学班,每级选择(1)(3)(5)做为实验班,其他班级作为对比班。

并把实验班里的学生分为A、B、C三组,学习成绩好、学习兴趣浓、学习主动、接受快的学生属于A层;学习成绩中等、学习情绪不够稳定或能力一般、学习勤奋的学生属于B层;学习成绩差、学习困难大、消极厌学或顽皮不学的学生属于C层实施分组分层递进教学的基本环节是:学生分层、教学目标分层、分层施教、分层测试、分层评估1、学生分层对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原有知识和能力差异”进行分析,根据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高、中、低即A、B、C三个层次,学生分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显性分层或隐性分层,划分合作学习小组、课堂实施针对性分层教学的依据。

学生分成后可以按照高、中、低层1:2:1组成四人合作小组块状集中编排,或按纵向同质、横向异质集中编排,以便于辅导和相互讨论帮助合作学习。

2、教学目标分层教学目标分层的目的在于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不同情况来设置各个层次的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所要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从而有针对性地教给学生不同水平层次的知识,以便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3、分层施教分层施教是分层递进教学中最关键、最难操作、而且也是最富有创造性的部分。

应采取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不同层次学生能够异步达标,按课型确定分层,新授课在时间的安排上,B层、C层的授课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一般是25—30分钟,这样能保证B、C层学生能听懂吃透。

对A层只需点到为止,一般5分钟左右,使A层学生学有余味。

复习课、习题课教学分层较明显,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

利用高层学生的答问、小结、归纳、板演、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

按教学内容,提问分层,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教师应有意识地编拟三个层次的问题便于课堂提问,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让A层学生回答,简单问题优待C层学生,适中问题的回答机会让给B层学生,学生的回答有困难时,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点拨。

练习、作业分层、辅导分层,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学习能力,教师分层次选编基本巩固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分类辅导。

C层学生能完成课本上大部分练习和A组作业题,会做其中基础题;B层学生能完成书上全部练习和A组作业题,选做B组作业题;A层学生另外增加变式题和综合题。

练习、作业可分成必做题和选做题。

必做题全体学生都做,选做题由B层学生选做,A层学生全做。

学生完成各层次相应练习和作业后选做高一层次的练习、作业。

这样可解决以往统一习题、作业时高层学生“吃不饱”、中层学生“吃不好”、低层学生“吃不了”的矛盾。

对C层学生辅导主要是调动非智力因素,培养师生和谐感情,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面批学习作业,个别辅导重点突出,选题简单、基础;对B层学生增加综合性习题,鼓励拔尖;挑选A层学生进行数学竞赛辅导,主要是培养创造性思维和灵活应变能力。

4、分层测试阶段性测试具有比较全面、及时反馈各层次学生阶段学习效果和激励作用,把握试卷的密度、难度,按层次编制测试题,大部分为基础题,少部分为变式题和综合题,其中基础题占70%,在一份试卷里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各层次学生都做,B层学生选做选做题,A层学生则做全部选做题。

5、分层评估对学生进行分层评估,以其在原有知识水平上的进步和提高大小作为评价学生是否完成教学目标的一个基准,这是进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衡量分层教学是否有效的一个重要手段。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1、第一步(准备阶段2009年1月):根据立项申请的批复,撰写开题报告,完成课题开题工作。

(1)、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调查;(2)、准备有关资料,制定实验研究总体方案,准备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管理表册;(3)、建立学生课题研究小组,每班4-6人分一组,并选举组长;(4)、建立指导教师组,并在组内按年级进行相对指导分工,对班内数学课题研究活动的具体实施进行指导和协调管理。

2、第二步(探索阶段2009年2月-2011年5月)(1)、按计划实施数学小课题研究活动,记录整理课题研究资料;(2)、在实施过程中随时对数学小课题活动实施过程进行观察、调控;(3)、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撰写课题阶段性总结;3、第三步(总结阶段2011年6月)(1)、撰写研究总报告(2)、整理资料:论文,课题总结等研究成果;七、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人员分工课题组负责人(负责本课题的指导、组织)负责人:张富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专业:数学分组分层教学法,全面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

朱涛、赵金利——主要负责协调分层备课、授课、分层作业时,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应补充、拓展哪些内容,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严孝顺——主要负责学生分组、分层评价,负责收集一些实验数据,并负责阶段性论文的撰写。

李晓春、王龙成——负责收集同类课题的研究状况,把本班实验情况及时向上汇总。

负责在各实验班、对比班搞一些调查,并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理。

八、课题预期的成果与表现形式1、研究总报告2、论文或发表的著作3、分层备课优秀教案集新课改条件下的教学组织形式——分层异步目标教学开题报告课题负责人:鸡西市滴道区天华高中胡井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1.课题的提出由于遗传、环境等诸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智力水平、身体素质、个性品质等方面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呈现出差异。

所以课堂上采用"一刀切"式的教学方法,会给教学带来很大困难。

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普遍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这种授课方式有其优越性的一面,但也有明显的不足。

它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实行了"一刀切"的教学方式,这无疑妨碍了学生个性、爱好和特长的发展;而采用个别教学虽然可以因材施教,但其效率较低,就目前我国的国情来讲也是不可能的。

因此,在全国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针对当前以班级教学模式为主的实际,在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授课的教学模式下,如何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面向全体学生,让这些存在个性差异、学习基础不同、家庭教育和影响迥异的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最大限度内满足"个别化"教学的要求,实施"准个别化"教学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研究课题。

现在的高中学校除了少数学校是择优招生,学生素质相对较好之外,其余的学校一般都是划片招生,就近入学。

这就决定了大多数学校的生源差异较大。

这种差异一方面体现在不同的学校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同一学校的同一个班级的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

目前的高中的数学、英语教学呈现比较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无疑影响了其教学质量的提高。

为了克服这种两极分化的现象,大面积提高这两科的教学质量,必须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实施"面向全体,分层施教,分类推进"的分层教学思路,实行走班子授课。

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最起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技能。

开展分层教学,构建全方位的分层教学模式,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以及更加深入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开展创新教育的研究都有很强的意义,也是大面积提高高中数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和必由之路。

因此,在新形式、新课改、新教育的背景下,开展分层教学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层教学的研究并不是一个新的课题,有很多专家曾经对此课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研究,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并对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提出了一定的方案,但是这些方案具体操作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可操作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还缺乏必要的可操作性的措施。

现在之所以选用这一课题进行研究,其主要目的就是探索出分层教学的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设计出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编写出能鲜明的体现出分层教学特点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现在各个学科都在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题研究。

但是,在开展这些课题研究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素质差异很大,因此,这些课题的研究往往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