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最新)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最新)

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X〔X〕6号)精神和X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规划(XX年—XX年)的通知》(X〔X〕118号)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XX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遵循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坚持应用驱动和机制创新,构建“互联网+”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认真落实X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启动大会部署,紧密围绕我区互联网城市建设和XX都市圈建设相关要求,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着力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XX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二、工作目标全面落实XX“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启动大会精神,构建“互联网+教育”环境下的人才培养、教育服务和教育治理新模式,加快XX区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提升我区教育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让“互联网+教育”助力XX区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目标,为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XX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撑。

到XX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目标,即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

通过XX年基础建设、XX年开发应用、XX年示范引领、XX 年总结验收4个阶段的工作,在XX年底率先建设成为XX、XX市“互联网+教育”示范区。

全面健全XX区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形成优质教育资源人人可享的互联网学习环境,全面提升“互联网+教育”时代全民信息化素养,形成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和“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重点任务(一)优化升级XX区教育资源服务平台1.完善XX区教育云平台建设。

加大与XX教育云平台的对接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区属各学校、幼儿园应用互联互通。

通过完善提升XX教育云平台,提升我区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我区教育管理、教师治理和教育发展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服务。

XX 年,接入XX教育云平台,使XX教育云成为XX教育云平台有机构成部分;XX年优化XX云平台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XX年实现与XX教育云平台的共享共用,使XX云平台在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广泛应用,形成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教育”公共资源服务体系。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区委网信办、区属中小学、幼儿园2.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众筹众创、开放共享、融合应用的新机制,开展在线互动课堂和名师在线辅导,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全覆盖。

推动网络学习空间创新应用,使网络学习空间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主阵地,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更加开放、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教学研究室、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二)推进XX区教育大数据服务系统3.建设XX区教育大数据库。

与XX教育云平台数据实现无缝对接和资源共享共用,实现区属各学校、幼儿园数据间的互联互通。

以XX教育云平台为依托,建设XX教育资源数据库,采集并利用教育教学参与者群体的状态数据和教育教学过程数据,提升我区教育大数据分析应用能力,为我区教育管理、教育治理和教育发展评价等工作提供基础支撑和决策服务。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区委网信办、区属中小学、幼儿园4.建立大数据教学评估系统。

基于XX区教育云平台基础,建设中小学教学评估系统,通过数据可视化及时了解XX区基础教育发展的水平、年度变化。

通过分析各种影响因素,使由名校个别化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实践探索快速走向区域整体推进,并使区域教育质量综合评价由呈现广度向广度、深度兼顾方向发展。

XX年前,完成大数据教学评估系统建设,通过教学评估系统,开展基于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的课堂分析、学习分析等过程性综合素质评价,提供测评与分析建议,支撑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行为转变,打造有大数据支撑的高效课堂。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5.建立大数据考试分析系统。

基于XX区教育云平台,顺应新中考各项政策要求,满足中考各项改革,开发中小学考试分析系统,如实现中考英语人机对话等目标。

将传统纸笔判卷、手动录入考试信息的落后方式升级为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一次性解决所有考试管理工作,提升考务工作效率,增强考试科学性。

实现对考试成绩的多角度、多维度的对比分析。

系统支持生成个人、班级、年级考试分析报告,帮助家长、学校了解孩子学习具体状况,协助班主任科学认识整个班级学习水平,支撑年级主任、学校领导了解把控整个年级学习动态及时调整、科学决策。

XX年完成考试分析系统建设。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考试中心、区教学研究室(三)大力推进“互联网+教育”基础应用环境优化升级6.提升“校校通、班班通”水平。

加大校园网络升级改造,XX 年底前区属中小学实现1000M光纤进校、100M光纤到班,80%的学校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支持和满足区内课堂移动教学和移动学习需求,支持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教学应用的实践探索。

全面改善基础网络环境,为“互联网+教育”的推行提供最基础的网络应用保障。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7.提升教育信息化设备配置水平。

均衡配置各校信息化设备,XX 年底前70%以上区属中小学幼儿园,更换教学白板机和XX年前配置教师、学生电脑,完成学校班级、功能室等老旧设备的更新换代,到XX年,实现100%区属中小学、幼儿园多媒体设备满足教学需求,不断提高硬件建设服务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8.提升校园师生信息化应用水平。

加大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建设力度,XX年底85%的学校建设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XX年底实现学生云计算机教室和教师办公云桌面全覆盖。

XX年实现云计算机和教师云桌面办公常态化应用。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教学研究室、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9.开展数字校园达标建设。

积极落实《XX“互联网+教育”达标县(区)建设管理办法》和《XX幼儿园数字校园建设标准》,提升信息技术达标县(区)建设能力,XX年,建设10个数字校园示范校,XX年建设10个数字校园示范校,XX年实现数字校园建设全覆盖,中小学数字校园全面普及,学校数字校园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工业信息化和商务局、区财政局(四)大力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常态化10.开展智慧校园建设。

开展智慧教室、录播教室、专递教室、在线课堂、校园数字电视台建设;完善校园信息发布基础环境、开展校园门户定制、电子班牌等信息呈现应用建设,满足快速增长的校园信息化应用的需求,实现高度可用的学校信息化基础。

XX年建设智慧校园10个,XX年底建设智慧校园10个,XX年底实现智慧校园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11.开展智慧教学应用研究。

扎实开展“互联网+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开展专项科学研究,使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以及课程实施等融为一体,为教师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奠定更加宽广的平台。

从而更好的提高教师应用信息化能力,全面提高智慧教研能力,提升XX区教育教学水平,打响学在XX品牌。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教学研究室、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12.开展智慧教育建设活动。

以开展智慧校园建设评估活动为引领,以完善升级“同步课堂”教室、移动终端和智能管理一卡通等设备为重点,创设能识别学习者特征、感知学习情景、提供合适学习资源与便利互动工具的智慧校园环境,建构以大数据为基础的发展性评价和学习分析机制。

XX年年底,全区中小学智慧校园环境实现全覆盖;建立各级各类智慧校园课题协作体30个以上,汇聚智慧校园应用典型案例50个以上,推进智慧教育建设。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财政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五)利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13.增强“互联网+教育”技术力量。

加大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

通过提高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从而提高XX区教体局整体“互联网+教育”的技术能力。

遴选信息技术优秀教师组成区教体局“互联网+教育”技术服务队,协助区教体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完善“互联网+教育”规划、发展方向、确定特色、网络安全管理等工作。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教学研究室、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14.推进教师智能助手创新应用。

抓住XX市被列入国家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市(县、区)的有利机遇,推进区属各中小学人工智能项目建设。

通过编制人工智能等以新技术知识应用为主要内容的校本教材,推动教师广泛使用智能助手,启动智能教学,设立一定教学课时,开展系统的人工智能教育,促进教师积极有效开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学。

XX年指导市十五小等5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校建设,每校建设1个基于大数据、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人工智能教室和1个AR/VR(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教室,以便组织开展智能化教学。

XX年指导市十一小等10所学校开展应用试点校建设,做好人工智能教学智能培训研修,积极落实中考改革各项举措,为新中考政策落实提供支撑。

XX年,教学助手应用形成常态化。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15.推动教师智能研修全覆盖。

实施优秀校长、骨干教师和教研员智能教育领导力和智能教学能力专项研修,每年培训50名校长,100名教师,形成一批引领智能教育发展的“种子”。

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智能教育体验等培训研修活动。

形成名师带动、骨干示范的辐射引领作用。

XX年-XX年,开展人工智能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和教师智能教育体验等培训研修活动,完成人工智能课程全员培训。

XX年,系统组织城市学校开展移民村和农村学校教师专项智能教育培训、送培到校等活动,结对建立远程同步智能课堂教研和教师研训“智能手拉手”关系,推动“人工智能+教育优质均衡”全覆盖。

到XX年,实现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智能研修全覆盖。

牵头单位:区教育体育局配合单位:区委网信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区属各中小学、幼儿园16.建设教师智能化管理体系。

相关主题